APP下载

秦皇岛市不同年龄体检人群体成分结果分析

2020-11-04张文利马宁贾晓娇王菲张毅张玉舰

河北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密度脂肪年龄

张文利 马宁 贾晓娇 王菲 张毅 张玉舰

人体成分是指人体的总重量中所含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主要包体脂肪率、体脂肪量、肌肉质量、骨矿盐含量和体内水分含量等,是人体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定量测量、分析和评判人体成分,不仅可以评价人体的健康状况,估计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病机会和预后效果,将体成分的分析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大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体成分测定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其实用性、先进性、无创性都大大提升。体成分分析在揭示人体各成分状态上更具全面性、整体性、深入性,在研究慢病的具体机制方面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有效运用体成分分析的优势,可为慢病的综合治疗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有研究表明,人体成分的异常与脂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这些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拟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全身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矿盐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分析和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体成分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本地区成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以及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9年6~9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职业主要为机关干部、教师、医生和职员等,均未参加过正规职业体育训练,自愿接受DEXA进行全身及各部位BMD测定及身体成分分析。最终入选合格研究对象313例,其中男211例,女102例;年龄20~69岁。本研究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无可影响骨代谢的先天性代谢疾病;(2)未服用过可影响骨代谢及体成分的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二磷酸盐);(3)无严重肝、肾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4)无甲状腺疾及糖尿病;(5)无过度饮酒或吸烟;(6)无持续卧床达3个月以上病史。

1.3 方法

1.3.1 人体测量:受试者空腹、脱鞋、免冠、穿室内单衣。测量体质量(kg)、身高(m),计算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

1.3.2 人体成分及BMD检测:由1名培训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Hologic公司Discovery QDR 4500型号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检测。检查前使用标准体模对骨密度仪进行校正,降低检查时产生的误差。叮嘱受试者采取平卧位,将双腿抬高,双腿置于塑料块上,脊柱平直于扫描床中,然后选取标准模式从头部向足部扫描,测定受试者全身骨矿盐含量、腰椎1~4(L1~ L4)骨密度及全身脂肪质量、肌肉质量。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仪器的重复测量误差在±1.5以内。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一般资料情况 313例按年龄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其中20~29岁组11例,30~39岁组20例,40~49岁组96例,50~59岁组172例,60~69岁组14例。不同年龄段人群身高、体重、BMI、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的收缩压均大于20~29组及3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一般资料水平比较

2.2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成分情况 脂肪质量峰值在60~69岁组,肌肉质量峰值在20~29岁,骨矿盐含量和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体成分水平比较

2.3 男女2组BMD、BMC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 男女2组BMD、BMC均与肌肉质量、脂肪质量、体质量及 BMI均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组脂肪质量与BMD、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男性稍高,而男性组肌肉质量与BMD、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女性稍低。见表3。

表3 男女BMD、BMC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人体成分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和无机质等,其均衡是维持健康状态最基本的条件。体成分构成比存在种族、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2,3]。有研究发现,不同体质量或同等体质量其体成分构成比的差别将对机体的骨代谢及健康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体成分分析能够提示全身营养及健康状况,同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保持均衡的体成分构成比例是维持身体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4]。

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XEA) 可测定全身及不同部位的体成分,具有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方便易行等特点。DXEA利用 X 线,对机体成分进行检查,通过专用芯片微机系统处理相应数据,其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和定位数据,而且检测速度快。因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工作。研究证实DXEA测定的躯干脂与CT检 测的腹部脂肪两者呈良好的相关性,DXEA与CT检测 的体脂可以等效[5]。

年龄增加是影响体成分的重要因素[4],但年龄增加与体质成分的变化存在争议。研究认为,人群中脂肪质量随增龄而增加[6],肌肉质量随增龄而下降[7],但也有一项韩国的研究显示脂肪质量并不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改变[8]。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男性,肌肉质量和BMC随年龄增加而下降[9]。另一项研究分析了190 名门诊体检者的体成分,发现中年组男性的骨骼肌含量显著少于青年组骨骼肌含量,体脂含量显著高于青年组体脂含量[10]。而一项有关北京地区健康女性的研究,发现全身的脂肪重量和脂肪百分比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肌肉组织与年龄呈负相关,肌肉含量 40~49 岁组中达最大值,脂肪组织含量从 20~30 岁组的(16±5)kg 增至 60~70 岁组的(24±6)kg,全身脂肪百分比从31.3%增至39.5%[1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试者的肌肉质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质量则随年龄逐渐升高。成人随着年龄增加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慢,体内蛋白总量和肌肉质量均逐渐减少,老年人无机盐含量降低与骨钙的流失有关,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骨密度下降。本研究发现,男性有较多的肌肉质量,肌肉质量以20~29岁组最高,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同样无机盐和骨骼肌含量可间接反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无机盐含量降低,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年龄对于骨密度的影响根据性别差异而不同,女性在骨密度降低的前几年速度要大于男性。自青春期开始,男性和女性骨量逐步增加,国内多个研究表明,我国男性约在25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一直保持到49岁后逐渐下降,女性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到绝经期后逐渐下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试者的骨矿质含量及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BMD和BMC以20~29岁组最高,60~69岁年龄组最低。年龄是影响峰值BMD和反应骨密度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BMD达到峰值以后,随增龄逐渐降低,即青年时期达到的骨量峰值水平和进入中年期后骨量丢失的速率是决定老年人低骨量的关键因素。女性随年龄增长,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降钙素相对不足,溶骨过程加强,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最终可能演变为骨质疏松。近年来研究还而认为女性绝经前和围绝经期或中年期的骨量减少,可能与循环中 FSH水平快速增加有关,雌激素的减少不是引起早期骨量减少的惟一因素[12]。而年龄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进入老年后,男性体内雄激素开始缓慢下降,而雄激素不但对骨基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对多种调节骨代谢的细胞因子也产生作用。

体质量、BMI和体质成分均是影响BMC及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13],近年来发现体成分的两大组分—肌肉及脂肪组织对BMD影响较大,但两者作用孰轻孰重目前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肌肉组织是骨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4],并被视为BMD的保护因素[15]。也有学者认为脂肪与骨密度的关系更显著[16]。同时,也有研究显示,性别不同,BMD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男性中肌肉组织的作用似乎更重要,而女性中脂肪组织的作用占主导地位[17]。有研究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骨密度与肌肉质量、脂肪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肌肉质量是影响BMD变异的主要决定因素[18]。而肌肉质量作为体质量的主要组成,其中又主要为骨骼肌,也对骨骼发挥生物力学作用,肌肉组织多者,骨骼也相对大,因此有较高的BMD。本研究显示男性的肌肉质量与BMD、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女男性稍高,而女性的脂肪质量与BMD、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男性稍高,提示男性肌肉组织对与BMD、BMC的影响大于女性,而女性脂肪组织组织对与BMD、BMC的影响大于男性。

国内外较多研究表明体质量、BMI 跟骨密度呈正相关。刘芳等[19]认为体质量、BMI 与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 呈正相关,而相关性比较:男性体质量,女性体质量>年龄>BMI,体质量作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较年龄作用更强。Tirosh等[20]在一项社区干预实验中证明,在女性中体质量减轻与骨密度之间较强的相关性,男性中体重除了脊柱骨密度呈负相关外,与其他所有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平均体重减轻1.9%,平均 BMD 减少0.005。众多研究证实低体质量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体质量对人体骨骼系统是一种机械负荷因素,体质量大者其骨骼尤其是下肢骨承受的负荷相应也大,因此能促进骨组织营养,减少骨吸收,刺激骨形成,从而有利于提高骨强度和骨矿物含量,提高骨密度,肥胖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21]。但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腰围与BMC呈负相关,而躯干脂肪质量/总体脂肪与BMD呈负相关[22]。由此认为,不同类型的体脂对骨骼的影响可能不同[23],推测脂肪向心性分布可能对骨量是一个不利因素,肥胖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24]。因此,脂肪组织是否对BMD起到积极的作用尚不确定;而将体质量细化为体质成分,评估体质成分中各个要素对不同部位BMD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了解各年龄阶段的体成分的组成变化,无疑有助于异常性变化的分析。

对于50~59岁和60~69岁年龄段人群,尤其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建议早期进行健康管理,预防骨质疏松。可以社区为单位,分以下几方面:(1)健康教育: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采用健康讲座、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集体宣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受教育对象能够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相关疾病危害及防治策略,认同健康理念,从而内化为自身行为。(2)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该年龄段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原则,采用少油少盐低脂清淡饮食,确保食物多样化和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奶类和豆制品,并根据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特殊需求补充合理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满足机体所需。(3)运动指导:根据个人喜好制定可行性运动方案,可采取走路等运动方式,保持≥5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适合群体每周至少2 d中等到高等强度的肌肉对抗训练。

测量全身组成可用于了解各年龄阶段的各种成分构成及变化,有助于异常性变化的分析。采用高精度测量骨量及人体组成的变化对于鉴定、治疗及随诊营养问题将大有益 因此有必要了解正常人体组成的变化。

猜你喜欢

骨密度脂肪年龄
变小的年龄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反派脂肪要逆袭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