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深度合作学习的四策略

2020-11-04王少卿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原地运球同伴

□王少卿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倡导“学练三个一”理念,促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逐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小学体育课堂中。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深度合作学习则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是一种有意义、结构化、本质化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深度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养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锁定目标”“构建支架”“同伴辐射”“科学互助”四策略,实施深度合作学习,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锁定目标——深度合作明方向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启发学生在深度合作中锁定目标,明确学练的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以“原地运球”为例,学生初次尝试原地运球会出现控不住球、运球不稳等状况,而运球太高、眼睛看球、压球技术(触球位置、触球时间)缺失等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设计了《“原地运球”课堂合作练习目标及任务表》(见表1),将学习目标分解为练习目标,并通过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合作探究技术要领,增加球感。

表1 “原地运球”课堂合作练习目标及任务表

根据原地运球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合作练习表格,实则是学生开展深度合作学习的支架,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估的特征。学生在练习目标的导引下,在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开展有效的合作练习,在探索体验中逐步掌握了原地运球的技术要领,有效避免了合作练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感受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并对自己挑战更高的目标充满信心。

二、构建支架——深度合作有条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制订学习任务时,难度系数要控制在“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有条理地开展深度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以六年级“篮球组合技术”单元为例,教师根据学情和场地条件,将“运球+传球”作为学习重点,并设计了适用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球+传球”学习任务单》(见表2)。任务单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学习目的、组员分工、学习内容、合作方法、展示形式,使异质同组的学生发挥同伴合作的力量,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表2 “运球+传球”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辅助支架,也是学生进行深度合作学习的“实录”。它“指挥”学生既要相互倾力合作,又要发挥个体作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让自主高效的深度合作学习真正发生。

三、同伴辐射——深度合作增实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学要“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1]。然而部分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差异,教学方法单一。竞争奖励机制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常常只是针对少数获胜学生,让大部分的“失败者”失去兴趣和信心。强弱搭配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吸引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且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以三年级“多种形式的运球”为例,教师有意将两名“技优生”与两名“学困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整体评价的方式评定每个组员的等级。这样的合作模式调动了“技优生”的积极性,他们努力通过动作示范和个别辅导帮助同伴进步。由于是同龄人,他们往往能用儿童语言和方法传授经验。当发现同伴运球的手势是“拍”而非“压”时,“技优生”说:“你把球想象成正浮在水面上,不能拍,要用力按入水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要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伴很快纠正了错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依据《课堂表现评价标准表》(见表3),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的301实验班与非合作学习的302对照班3 个月内的课堂表现评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在大多数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 班 (P<0.05)(见 表4)。由此可见,基于同伴辐射的深度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创设积极和谐的练习环境,从而满足了学生影响别人和渴望得到帮助的心理诉求。

表3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表

表4 课堂表现评价数据指标t值检验表

四、科学互助——深度合作有保障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第20条指出:“备好安全保护方法,并教会学生,组织学生互相进行安全保护。”[2]但教材所提供的保护方法是提示性的,没有体现根据运动特点、运动环境和学情进行科学保护的理念。

运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主要涉及站位、部位、时机、助力等方面,不同教材对其要求有着较大区别。以前滚翻教学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进行同质分组(同一层次的小组由3~4 个学生组成),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图文结合的合作学习单(见表5)。

表5 “前滚翻”分层合作学习单

续表

合作学习单清晰细致地描述了每一层次练习的目标、方法、提示,为前滚翻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典型范例,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了积极的伙伴关系,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由于学生是在各自合适的层次内练习,消除了部分学生因恐惧而产生的顾虑,增强了合作学习的信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并观察动作的完成度,提高动作完成质量,向着更高层级努力,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得以提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会学习”层面中指出: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深度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有效途径,还是提升体育课堂实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潜心研究,有效实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原地运球同伴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完形填空一则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寻找失散的同伴
言论
落地
小学低年级原地转的“四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