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承、转、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

2020-11-04丁晓军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礼仪语篇听力

丁晓军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浙江宁波 315200)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鲁子问指出,教师要重视分析听说语篇的功能性(语篇的主旨大意与交际功能等)、结构性(语篇类型、格式、语法、词汇、句子等)、技能性(语调、重读、弱读、连读等)、教育性(文化品格教育等)等语篇知识特性,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知识,然后开展基于语篇知识的听说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基于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2]13。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在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实现“起、承、转、合”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流程。“起”为听前活动,指激活图式,导入主题,让学生自然融入课堂语境。“承”为听中活动,指梳理语篇,聚焦主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本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转”为听中活动,指对听说语篇进行适当的转化与调整,探究语篇价值,挖掘与主题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本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合”为听后活动,指学生在完成高度综合语言、内容和思维的活动任务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本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推理与论证、批评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

一、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听说整合教学的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 A 1a-2d 的听说课为例,探究通过“起、承、转、合”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流程,优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文本解读

盛艳萍认为,在主题引领的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背景下,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语篇和主题的理解和探究[3]。《课标》建议在文本解读时教师首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和How(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2]59。按照以上要求,笔者对课例的语篇进行如下文本解读。

What:本课例主要包含两个听力语篇(1b和2a)和一个角色扮演语篇(2d),语篇主题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话题为“跨文化礼仪”。1b听力语篇主要谈论各个国家的初次见面礼仪;2a 听力语篇主要讲述交换生Maria 在美国朋友家聚餐时犯的一些礼仪错误;2d 角色扮演语篇则围绕初次见面时的礼仪话题,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语境,供学生模仿对话。

Why: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学会在不同场合的得体表现,提升跨文化意识。

How:本课例围绕“文化礼仪”这一话题,通过几个听说语篇谈论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语言地道,涉及了一些行为举止的动词如kiss、meet、wear、arrive 等,以及一些相关的形容词如late、polite、impolite、important 等。本部分的核心结构是be supposed/expected to。

(二)教学过程

1.起——激活图式,导入主题

听前活动在于激活图式、激起动机和激发兴趣,要优化学生的听前准备和听中心态,以克服听的认知障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听说活动[4]。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活动导入课堂,如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情境创设类活动;头脑风暴、猜谜、吟唱等游戏类活动;师生问答、个人介绍、问卷等互动类活动。

【教学片段一】

(After watching a short video about greet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 Hi, everyone! (Waving hands and smiling)

Ss:Hi!(Waving hands,too)

T:So what are we doing right now?

Ss:We’re greeting each other.

T: Yes, you’re so clever.We’re waving hands to greet each other.So what other ways of greetings do you know?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相关国家的见面礼仪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而且还可以补充新知。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通过招手的方式开启课堂,引入Greetings 话题,并随后提问。有了之前视频内容的铺垫,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且回答时需做出相应的手势,这样可以让其本人和其他同学直观地感受见面礼仪。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思维导图,让学生一目了然(见图1)。

图1

2.承——梳理语篇,聚焦主题

听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听前、听中和听后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还要考虑听中各听说语篇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认真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聚焦主题,使之形成一条话题主线。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挖掘各语篇之间串联的点,让课堂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如本课例中的两个听力语篇和一个角色扮演语篇。从语篇的功能性角度来看,第一个听力语篇涉及见面礼仪,第二个听力语篇涉及更广泛的跨文化礼仪,第三个角色扮演语篇涉及见面礼仪。由此可见,如果调整第二个和第三个语篇的位置,这样三个语篇之间可以承前启后,话题方面由见面礼仪过渡到更广泛的跨文化礼仪,层层递进,聚焦主题。

【教学片段二】

学生完成1c 部分的对话后,教师并没有直接过渡到2d 的相关内容,而是呈现了一张图片(见图2),让学生读图并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2d的内容。

图2

T: A Japanese is greeting an American.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S1:They are greeting in the wrong way.T:Right!Then what caused this problem?S2: They are both greeting in their own ways.

T: Yes, the American is shaking hands while the Japanese is bowing.So how to avoid this mistake?

S3: I think they should know how to greet in each other’s country.

T: That’s right.Knowing the greetings of other countries is very important.Otherwise,you’ll make mistakes.

【设计说明】该活动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读图中学会思考,针对现象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且让1b到2d的语篇转换更加自然顺畅,实现了“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的功能。

3.转——转化语篇,探究主题

听说课教学要从完成教材听力练习的单一形式中跳出来,从听力测试转为听说训练,从只重表层信息转为关注文本内涵,从不做文本解读转为加强语篇分析[5]。教师要充分挖掘语篇的含义,根据教学需要对听说语篇进行必要的“转化”,即听说语篇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时听说语篇也可以作为阅读语篇来研读,如探讨说话人的态度、情感和意图等,或针对语篇中某个文化和思维点开展讨论,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活动。

如本课的2d 为角色扮演语篇,但为了进行充分的听力训练,教师首先将其作为听力文本让学生听两遍,分别获取人物和对话关键信息,完成信息表。然后,呈现对话内容,从语篇功能性和技能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词句和朗读技巧,掌握口语技能。最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就2d 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而是提供语言支架(见表1),让学生结合2d的内容,发挥想象,表演对话中提及的两位主人公和朋友见面时的场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用能力。

又如本课的2a&2b 听力部分,教师将其定位为听力研读语篇,重视语篇的教育性功能。听前引导学生读图,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听中完成练习并引导学生对Maria犯的三个错误进行归类,归属到文化礼仪的三个方面,完善板书上的思维导图;听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探讨。

表1

【教学片段三】

T:Can you guess where Maria comes from?

Ss:Brazil,France.

T:Why do you think so?

S1: Because Maria kissed others as a way of greeting.People in these two countries are likely to do that.

T: Right.But as an exchange student, she should know the customs of America.Do you think so?

Ss:Yes.

T: So, I guess some of you might be exchang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how can you avoid making mistakes in customs?

Ss:...

【设计说明】听后探讨Maria 的相关信息可以挖掘更多的文化思维增长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融入交换生的角色则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活动。

4.合——迁移创新,升华主题

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2]63。听后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如话题讨论、主题演讲、短剧表演、故事创作等口头表达活动,旨在让学生基于本课所学迁移创新,通过完成具体情境中的任务,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学片段四】

(After watching a short video about an exchange student who’s coming to China and wants to learn about the customs here)

T: So, Max has raised 4 questions about the customs here in China.Can you help him?

Ss:Yes.

T: Great! 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each member gives your answer to one of the four questions.Then, I will invite some groups onto the stage and report to the class.

【设计说明】该任务延续交换生的话题,留学生Max 提出关于中国文化礼仪方面的四个问题,学生讨论时各自负责一个方面的问题解答,然后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对于这种真实而具体的任务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共同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帮助外国朋友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二、教学启示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实质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落地的过程。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在“起、承、转、合”的过程中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笔者认为,开展好“起、承、转、合”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教师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注主题语境,设计教学主线

有效的主线教学活动设计能使听说教学活动始终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减少次重点和非重点的内容。教师通过合理安排各听说语篇之间的关系,形成精准的情境化文本链,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听说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听说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融合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理解、语言技能发展和学习策略运用为一体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重视语篇内容,挖掘语篇意义

对教材文本作语篇分析,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又有助于挖掘表达某些重要内容的关键语言特征[6]。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改变以往只关注语言知识目标和关键信息的提取,而应从语篇的结构、功能和意义层面去剖析内容,从听、说、读三个层面去审视内容,以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听说语篇做更全面的分析,帮助学生听懂大意,听清句意,更能理解含义。

(三)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应该从“单纯语言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向“强调语用的能力型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应关注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课堂真实语境的设置和语用能力的内在主线与驱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师生在教学中“螺旋式上升”的共同成长与收获[7]。因此,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关联文本与现实世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语用能力,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起、承、转、合”的英语听说整合教学流程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模式。在新时期,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远远超越了只是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是重视挖掘听说语篇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重视主线教学,循序渐进,让听说教学动静结合,学思并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礼仪语篇听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