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旋风踢技术影响的理论研究

2020-11-04仇麟宋文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旋风肌群跆拳道

仇麟宋文博

(1.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2.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北校区 河北 承德 067000)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功能性训练视角下跆拳道旋风踢技术的训练方法。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功能性训练作为现在训练界公认的一种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国内外都有很多该方面的资料文献,以功能性训练和跆拳道为检索词查阅文献15篇,全方位的剖析功能性训练的内涵、特点、内容及运用,并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学科。为文章提供较为坚定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谈天津体育学院跆拳道专业的相关专家,进一步了解跆拳道运动的项目特征及训练特点,对提高跆拳道旋风踢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究,为本文研究做更进一步的理论参考。

2、结果与分析

2.1、功能性训练的释义

在查阅的15篇功能性训练相关论文中,由于每篇论文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笔者对这些论文进行了一个梳理,提炼出其中的精华,从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特点、内容3方面,来揭示功能性训练。

(1)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

功能性训练最早产生于西方民族的“战斗和生存”训练,它源于实践,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竞技能力。后来逐渐用于运动损伤恢复中,通过不断的演进逐渐成为一套运动训练方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综合,总结提炼出功能性训练的本质:

关于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各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被称为“功能训练之父”的Gary Gray给出的说法是:发展身体被设计的动;Santana J·C则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系列使身体与使用动作模式相一致的运动训练活动;我国学者李丹阳通过研究认为:功能性训练特别注重多方面的训练,以本体感觉和多关节参与达到运动过程中动力链的高效,同时注重基本生活能力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的维护;姜宏武说功能性训练是专项化的练习手段;Gary曾提出动力链理论,成为功能性训练的基础等等。

此处文献内容不再过多累述,作者对所读文献进行精心提炼与推敲得出功能性训练科学内涵为:功能性训练的本质是为了塑造专项能力、以“动力链”理论为基础、优化动作模式。

(2)功能性训练的特点与内容。

功能性训练注重多维度和整体性,设计者所设计的动作大部分是多关节参与的、全幅度的、多角度的、多方位的训练;功能性训练以动力链为基础,动力链理论则诠释了人体解剖结构在运动中的客观规律,是符合人体科学的一种训练方法;功能性训练注重核心区的稳定性,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相比有优势,其增强的地方是: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运动模式、进一步强调人体爆发力和旋转力量的训练、注重人体的非对称性训练、重视运动员在单脚支撑下的不稳定性训练等。

功能性训练方法多样。如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模式、上肢动作模式、下肢动作模式、躯干支柱练习动作模式、旋转爆发力动作模式、最大速度与多方向移动动作模式等。

功能性训练包括:功能性动作测试(FMS)、功能动作训练、物理治疗。

2.2、跆拳道旋风踢的技术特征分析

通过访谈天津体育学院跆拳道项目相关专家、查阅旋风踢技术相关文献10余篇以及结合运动解剖学等专业性书籍,对于跆拳道旋风踢技术,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技术特征分析:运动素质及其生理学基础、动作技术的解剖学分析。以求用准确的依据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1)旋风踢技术的运动素质基础及其生理学基础。

跆拳道旋风踢技术属于旋转踢技术,跆拳道的旋转踢技术主要包括旋风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技术即转身360°的横踢,有旋转,有腾空,对运动素质的考察主要是三方面:力量,速度和平衡。力量主要表现在颈后肌群力量,下肢肌的力量和核心区肌群的旋转爆发力,速度主要表现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平衡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单腿支撑下的身体稳定性,以及对空间方位的判断能力。

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基础为:反射的复杂程度和中枢延搁、中枢神经系的机能状态、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动作速度生理学基础为肌纤维类型、肌肉力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2)跆拳道旋风踢技术的动作解剖学分析。

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体育动作,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都可描述为骨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以关节运动轴为支点进行转动完成的各种运动。将旋风踢技术关节运动及其原动肌进行分析:

将旋风踢过程分为旋转、踢击两个部分,旋转和踢击动作阶段的关节运动与原动肌分析见表1、表2。

表1 旋风踢旋转提膝部分的关节运动与原动肌分析

表2 旋风踢转髋弹收部分的关节运动与原动肌分析

通过两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与跆拳道旋风踢技术有关的肌群。要提高旋风踢技术,就必须提高对应肌群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门性动作,注重发力方向,让训练更加符合实战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水平。

2.3、提高旋风踢技术的功能性动作设计及训练方法

(1)提高旋风踢技术的功能性力量练习。

功能性训练强调整体性,它是以全身的动力链为基础的训练,注重多维度,多方,旋风踢技术同样涉及多维度大量肌肉群参加,在功能性训练的角度,不进行单块肌肉的练习,我们可以采用的是多肌群参与的动作模式,并结合做工肌群的部位,选择两种符合旋风踢技术动作的功能性训练模式:躯干支柱力量动作模式、旋转爆发力动作模式。这些力量模式既可以练习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股四头肌等旋风踢技术涉及的这些单块的肌肉,还可提高肌群间的协调,提高核心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动作效率。具体动作示范详见文献。

下面列出从3个动作模式出发提高旋风踢技术相关肌群的发展的训练方法。见表3:

表3 躯干支柱力量动作模式

以上列出躯干支柱力量动作模式的训练方法均是提高腰腹肌群、背部等核心区力量的功能性训练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旋风踢所涉及的腰腹肌群力量,还可以提高不同肌群的协同发展,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该模式从不同的方位练习核心区的旋转爆发力,对于提高旋风踢技术来说,既可以提高对应肌群的力量发展,又符合旋风踢技术的发力特征:强调旋转发力。

(2)提高旋风踢技术的功能性速度练习。

跆拳道是一个注重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运动项目,首先通过分析项目特征可以知道,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主要通过视力观察对手的动向(包括步伐移动的出腿路线等)。为了更加的切合实际,我们所采用的是VR模拟现场训练法结合功能性训练的最大速度与多方位移动动作模式。

运动员结合VR眼镜进行功能性训练,画面放映的是对手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腿法及脚步移动。运动员根据显示器做出的动作,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反击动作及脚步移动等。

(3)FMS测试在提高旋风踢技术中的运用。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首先是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找出动作代偿,进而改善动作模式,预防和修复运动损伤。

它主要包括7个最基本的功能动作模式,分别为;跨栏步、深蹲、弓步蹲、躯干稳定性俯卧撑、肩部灵活性测试、仰卧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这些动作据人体从出生到行走所经历的动作过程演变过来的。

通过动作筛查,找出动作代偿和身体的薄弱环节,从而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跆拳道运动员更科学的训练。从而起到预防和修复运动损伤的功效。FMS是跆拳道运动员预防和修复损伤的一种新的思路。

3、结论

(1)功能性训练中的躯干支柱力量模式、旋转爆发力等模式里具体的动作训练方法对跆拳道旋风踢技术在理论层面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功能性训练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上下肢及核心区肌群的训练,从而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躯干和下肢力量、身体的旋转爆发力;

(3)最大速度与多方向移动的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旋风踢技术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4)功能性训练的FMS系统是跆拳道运动员预防和修复运动损伤的一种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旋风肌群跆拳道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跆拳道奶奶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嘻哈跆拳道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脑力急旋风
脑力急旋风
脑力急旋风
脑力急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