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军用车辆详解(下)

2020-11-04刘志峰

商用汽车 2020年8期
关键词:伊斯坎德尔火箭炮导弹系统

刘志峰 拂 晓 文

本文上篇介绍了前3个部分:二战“老古董”、主战坦克、步兵战车;下面介绍4个部分:自行火炮、军事工程车辆、新型防空武器系统、战略导弹。

4 自行火炮:新老两代齐上阵

自第2次世界大战以来,自行火炮(火箭炮)一直是苏俄陆军远程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红场阅兵式展示了多款自行火炮,既有经过升级的老型号——“龙卷风-S”300 mm多管远程火箭炮(MLRS)、被称为联盟-SV自行榴弹炮的2S35型152 mm自行榴弹炮(原型号2S19M2),也有全新研发的新一代型号——如2S38 型57 mm自行高炮和TOS-1A/TOS-2型220 mm轮式火箭炮(被视为火箭炮家族的“另类”)。

4.1 新型“龙卷风-S”300 mm多管远程火箭炮:属于重型火炮

该火箭炮(图4-1)基于“龙卷风”多管远程火箭炮改进而来,采用(MAZ-543)8×8特种底盘(轮式),上装搭载一种模块化火箭炮,装备12个300 mm发射管(相比上一代,改为2个固定式发射箱),用于发射各类300 mm火箭弹,既可以兼容老的BM-30“龙卷风”火箭弹,也可以兼容BM-27“飓风”122火箭弹。

该火箭炮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

龙卷风-S型火箭炮从停车到竖起火炮进入发射状态,仅需要1 min;发射完12枚火箭弹,可在38 s内完成,并可覆盖67.2万m2的区域;射击完成后,撤收转移也同样仅需要1 min左右,从而大幅提升了火箭炮的战术机动性,也提升了火箭炮的生存能力。此外,按照编制,3辆该型火箭炮可以匹配1辆火箭弹装填运输车。

图4-1 新型“龙卷风-S”300 mm多管远程火箭炮属于重型火箭炮,基于(MAZ-543)8×8特种底盘,其驾驶室与普通卡车的驾驶室大不相同,分为驾驶舱和武器操作舱

“龙卷风-S”300 mm多管远程火箭炮作为重型火箭炮,至今依旧是俄军装备的射程最远的多管火箭炮,最远可以打击90 km外的目标,几乎是俄罗斯陆军的招牌武器。

4.2 2S38 型57 mm自行高炮(“偏流”自行高炮):按照防空要求设计

2S38“ 偏流”57 mm自行高射炮系统,作为俄军防空家族的新成员,是一款非常独特的防空系统(图4-2),目前主流的自行火炮都采用35 mm或25 mm口径的火炮,而这款新武器转而采用威力更加强大的57 mm火炮。据悉,这种防空火炮的速射可达80~120发/min,最大杀伤距离14.5 km、最大射高7.5 km;可以有效拦截、摧毁空中目标,如无人机、巡航导弹、空对地导弹、战术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并打击3 km范围内的轻型装甲地面车辆,据称还可以打击最大飞行速度为500 m/s的高超音速目标(如火箭弹)。

2S38 型57 mm自行高炮作为一款防空系统,其遥控武器站是按照防空要求设计的,包括配备了1部小型相控阵跟踪雷达,对空目标搜索则依靠武器站顶部的光电观瞄云台。

底盘方面,“偏流”自行高炮基于BMP-3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战斗全重超过20 t,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和越野能力。车组人员3名,高炮战斗模块采用无人操作,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整个完整的“偏流”自行高炮系统包括57 mm自行高炮(车)、弹药车、转运装置和维护车辆。

说到2S38自行高炮,不得不说说与其相近的2S35(图4-3)、2S35-1自行火炮(图4-4)。三者主要异同点是:(1)2S38自行高炮是按照防空要求设计的,既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目标,属于多用途自行高炮;而2S35、2S35-1主要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属于自行火炮。(2)2S38、2S35均采用履带式底盘;而2S35-1作为轮式自行火炮,采用KAMAZ-6560 8×8卡车底盘,满足了新的作战要求,如机动性、易于实施和持续发射。

图4-2 2S38 型57 mm自行高炮,按照防空要求设计,属于多用途自行高炮

图4-3 被称为联盟-SV自行榴弹炮的2S35型152 mm自行榴弹炮基于履带式底盘

图4-4 2S35-1自行火炮基于KAMAZ-6560 8×8卡车底盘,满足了新的作战要求,如机动性、易于实施和持续发射。图为2S35-1联盟-SV-KSh 152 mm轮式自行榴弹炮之效果图

4.3 TOS-2重型多管火箭炮系统:换装6×6卡车底盘

首次亮相此次阅兵式的TOS-2重型多管火箭炮系统(TOS-2型220 mm轮式火箭炮)也号称是陆战“大杀器”之一,属于俄罗斯陆军第2代220 mm火箭炮,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轮式底盘(图4-6)。

据介绍,TOS-2武器系统基于TOS-1A“博罗季诺”重型多管火箭炮系统(采用履带式底盘,图4-5)改进而来;改为轮式越野底盘后,机动能力更强。TOS-1A火箭炮采用24联装火箭炮系统,能够在6 s内将24枚云爆弹发射出去(有介绍称是具有极强毁灭能力的温压火箭弹),所到之处一片火海,摧毁性极强,所以具有“喷火坦克”之称。

2003年研制出TOS-1A ,相比于上一代TOS-1(1978年研发),搭载的220 mm口径火箭弹射程从6 km提升到了12 km,数字化作战能力也得到加强,两者都是基于T-72履带式坦克底盘;而TOS-2则换成了全新的乌拉尔6×6越野卡车底盘,进一步提升了越野能力和快速部署能力;该底盘是苏俄久经考验的卡车底盘,越野性能好,可靠性高,目前在俄军大量装备。据2019年11月报道,TOS-2型重型火箭炮拟2020年5月前交付给俄武装部队。

目前关于TOS-2这款新型武器的公开信息较少,但有报道称其在自动化、射程和打击精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图4-5 基于T-72履带式坦克底盘的TOS-1A重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由于配备的温压火箭弹具有极强毁灭能力,而获得“喷火坦克”之称

图4-6 新型的TOS-2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基于全新的乌拉尔6×6卡车底盘,被称为TOS-1A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的轮式型号

5 军事工程车辆:新型模块化火箭布雷车首次亮相阅兵式

2020年胜利日阅兵式上,俄罗斯展出的军事工程车辆很少,笔者只寻找到了一款新型模块化火箭布雷车(图5-1),而且据悉这也是布雷车首次亮相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

军事工程车辆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车辆,在现代战争中往往决定着战争胜负;其品种繁多,包括建筑工程用车、架桥车、布雷车、扫雷车、抢险车、破障车等等。其中布雷车作为现代军事专用车辆的一种,是利用机械装置布设地雷场,可在在战争过程中快速机动布雷,也可用于预设地雷场;作用是迟滞并杀伤前进中的敌装甲车辆或步兵。它使用火箭炮发射布雷火箭弹,但其火箭弹战斗部装填的不是普通高爆炸药而是专用地雷。布雷车一般基于越野汽车、水陆两用汽车或其他履带车辆改装而成。

图5-1 新型模块化火箭布雷车基于KAMAZ(8×8)卡车底盘,系首次在2020年胜利日阅兵式上亮相

按照布雷方式,地雷车可分为放置式和抛撒式,其中:抛撒式主要靠机械动力或火药推力抛撒地雷,如利用车载火炮和火箭炮、飞机、直升机等发射或抛撒的布雷系统,是在一定距离之外预设雷场。

火箭布雷车作为抛撒式布雷车的一种,具有快速、机动、隐蔽等特点。其发射装置包括定向器、瞄准器、操纵系统和触发点火机构等部分。每辆车有几十根发射管,发射时,数十枚布雷弹发出雷鸣般的呼啸声,一霎时弹头在天空中自动解体,迸发出数百枚防坦克地雷,如果挂在五彩缤纷的微型降落伞上飘然而下,宛似神话中的“天女散花”一般。

图5-2 为新型模块化火箭布雷车配套的弹药运输-装填车,尾部带有折臂式随车起重机

据报道,2020年胜利日阅兵式上登场的这款新型模块化火箭布雷车(有称之为ISDM远程火箭布雷车),是俄罗斯最新研发出的首款模块化火箭炮系统,它基于KAMAZ(8×8)卡车底盘,采用了模块化储运发射箱和发射箱整体吊装技术,可以快速进行自动填装再发射(由专门的弹药运输-装填车(图5-2)实施吊装补弹),能够在阵地前快速布雷,并能方便快捷地更换打空的火箭模块,其备弹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0枚,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面积布雷作业。

6 新型防空武器系统:密集登场

防空武器系统是最后登场的地面武器装备,也是2020年胜利日阅兵式上的绝对亮点。据报道,除了S-300V重型野战远程防空系统(图6-1)、S-400“凯旋”远程防空系统外,亮相的还有新一代S-350“勇士”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图6-2)、“山毛榉”M3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前者是俄空天军的要地防空系统,后者隶属俄陆军野战防空系统。此外,登场的还有“台风”-VDVK防空装甲车、铠甲系列近程要地防空系统——包括“铠甲”S1(基础型号)、“铠甲”SM(升级版)、“铠甲”SA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北极版)。

6.1 S-350“勇士”防空系统:首套刚刚列装俄军

图6-1 S-300V重型野战远程防空系统主要使用9A83导弹,4枚导弹分别储存在4个9M83导弹运输发射箱(TLC)内,在发射之前计算机会将目标参数传送到导弹内

S-350“勇士”机动式防空导弹发射系统是俄罗斯研发的第5代中程防空导弹,它能够以模块化方式配备多种地空导弹。据悉,2020年2月27日,首套S-350“勇士”防空系统列装俄军部队。据悉,S350是继S400之后研发,但比S300威力大,比S400更灵活,主要用于替换现役的世界著名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S-350防空系统的加入,加强了俄中程防空能力,强化了对超低空目标的打击能力。

S300是苏联第3代陆海空三军通用的防空武器系统,用以取代萨姆-4防空导弹。S300虽然先进,但据说价格较贵且防御能力略有过剩。俄罗斯后发展出了S-300V系列(1、2、3、4)。其中,4联装的S-300V“安泰2500”中近程导弹防空系统,据悉除了俄军之外,只有委内瑞拉装备。

S-400防空导弹作为S-300的全新升级版,可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对抗密集多目标空袭,并针对第5代战机和复杂的干扰与对抗环境进行了特别优化,具备反战术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能指挥发射8种不同类型的导弹,最大射程400 km 。2014年4月,俄罗斯批准向中国出口2~4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2017年7月,土耳其和俄罗斯达成协议,拟购买4套S-400反导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之发射车有4轴自行式和5轴列车式2种(图6-4)。

图6-2 S-350“勇士”防空系统的组成之一:基于8×8底盘(很像BAZ-6909底 盘)的50P6E导弹发射车

继S300、S400发展出来的新型S-350“勇士”机动式防空系统,属于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被视为基于S400发展出来的一款低端简化版;其最大作战半径60 km,最大射高30 km。与S-300防空导弹系统相比,S-350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混装发射多种导弹,而且一辆发射车的载弹量从4枚提升到12枚,可混合装载并发射S-400系统和山毛榉-M1/2系统配备的中程防空导弹及其他型号的短程防空导弹。

图6-3 S-350“勇士”防空系统的组成之二、三:基于6×6底盘的50K6E战斗指挥车、基于6×6底盘的50N6A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车(均为非阅兵现场车)

此外,S-350“勇士”的发射系统可兼容9M100近程防空导弹和9M96中程防空导弹(S400使用9M96E/E2型导弹),可击落120 km范围内各种高机动空中目标,拦截巡航导弹、战斗机、无人机甚至战略轰炸机等,其拦截范围与S-400远程防空系统和“铠甲”S1近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相衔接。

据介绍,S-350防空系统的一个完整作战单元包括若干个轮式移动战斗模块:1~8辆基于8×8底盘的50P6E导弹发射车(各装备12联垂直发射管)+1辆基于6×6底盘的50N6A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车、1辆基于6×6底盘的50K6E战斗指挥车(可收集所有空中情况实时信息)如图6-2、图6-3。

6.2 “山毛榉”M3中程防空导弹系统:独立或联合作战

“山毛榉”M3(图6-5)是“山毛榉”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最新改进型,既可独立作战,又能与其他野战防空系统联合作战,为俄陆军集团军撑起空中防御伞,属于一种防御性武器。

在结构上,相比前型M2E,其最显著变化是导弹不再裸露安装在轨道发射架上,而是换成了集成的筒装形式(导弹发射筒),这对于导弹的储存、保养和运输都是相当有益的。同时,该系统采用了机动性能较强的GM-569A履带式装甲车底盘,配备了新式导弹以及升级的火控雷达,而且配备的导弹数量可以达到6~12枚(原来为4枚),射程也提高至70 km(最小射程2.5 km)。因配备制导照射了雷达,而具备了单车独立作战能力;在雷达顶部还有一具光电传感器,可在严重电磁干扰环境中使用。发射架可以在发射车上360°旋转。

该系统在包括拦截率等方面优于S-300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导弹的目标毁伤率达0.9999;能拦截15~35 km高度范围内的目标;可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袭击。此外,该系统在一次齐射后重新装填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图6-4 S-400防空导弹发射车:上图为自行式,基于8×8底盘;下图为拖挂式,其最早的一款5P85TM2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导弹发射车,基于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的BAZ-6402(6×6)牵引车+2轴半挂车

图6-5 最新改进的“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基于GM-569A履带式装甲底盘

“山毛榉”Buk-M3系统由扬诺夫斯克机械厂研制,整个“山毛榉”-M3作战系统可以包括:2辆9A317M 发射/雷达车(装载 6 枚导弹)或9А316М发射车(没有雷达,装载 12 枚 9M317M 导弹),2辆9T243导弹运输/装填车(图6-6),1辆9S36M雷达指挥车(必要时),1辆9S510M搜索探测车。

6.3 “台风”-VDVK防空装甲车:配备无人遥控炮塔

“台风”-VDVK防空装甲车(有称之为“弩”装甲车)属于机动能力较强的轻型野战防空武器(图6-7)。其最大亮点是,其车顶配备了一座无人遥控炮塔(“弩-DМ”遥控武器站),这在同类型轻型装甲车中比较少见。这种车顶无人遥控炮塔,没有传统的炮塔吊篮装置,在减轻结构自质量的同时节省了车内空间。该炮塔配备了与BMP-2步兵战车相同的2A42型30 mm火炮,火炮上方是观瞄系统,火炮两侧有6枚烟幕弹,炮塔左侧有一挺PKT型7.62 mm机枪(可与30 mm火炮同步瞄准,也可独立俯仰);能够用于对付低空的直升机、小型无人机等目标,也可以用于对付地面有生目标。

该车驾驶室内仪表盘右侧有个大尺寸多功能显示器,它能够显示车辆状态,包括车门开启状态以及炮塔的方向等。武器操作员位于驾驶员身后,他通过一个操作台控制车顶的遥控炮塔。据悉,“台风-VDV”K-4386装甲车由俄罗斯卡玛兹(kamaz)研制,基于KAMAZ-4×4轻型越野底盘。配备450 PS柴油机和9挡变速器,最大时速130 km,最大承载550 kg。

6.4 “铠甲-SA”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改用铰接履带式全地形车底盘

“铠甲-SA”是俄罗斯在基型“铠甲”自行式近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基础上研发的极地专用版,是为俄军配合北极战略专门研制的北极版“铠甲”防空系统,用于不断强化俄军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图6-6 与“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匹配的导弹运输-装填车,基于4轴轮式底盘,同样带有折臂式随车起重机

图6-7 基于KAMAZ(4×4)轻型越野底盘的“台风”-VDVK防空装甲车配备无人遥控炮塔,在同类轻型装甲车辆中少见

图6-8 “铠甲-S1”(图中左上)和“铠甲-SM”(图中右下),均为轮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铠甲-S1”基于新款“卡玛兹”-6560型4轴8×8轮式底盘;“铠甲-SM”基于最新型8×8轮式卡车底盘(卡玛兹-53958(6560M)或乌拉尔K-63958“台风”),已开始逐步替代“铠甲-S1”

据报道,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测试“铠甲”-S1防空系统(图6-8左上)后,决定专门为北极设计一个全新版本——“铠甲-SA”(图6-9),可以在低于-50°C温度下使用。而且,“铠甲”-SA防空系统不再使用“铠甲-S1”防空系统的轮式卡车底盘,而是采用DT-30PM履带式全地形车的底盘(平均对地压力为0.27 kg/cm2),以提升在极端地形环境下的行驶能力和高机动性,能够轻松驶过北极圈内的雪原、冻土和沼泽等地带。该底盘由2节(辆)履带式底盘通过铰接装置联接而成:第1节用于搭载驾驶室和操作人员室;第2节用于搭载“铠甲”-SA防空导弹系统。DT-30PM履带式全地形车重29 t,有效载荷30 t,地面速度37 km/h,水中速度4~5 km/h,最大行程500 km,配备522 kW柴油机。“铠甲”-SA防控系统配备3套集装箱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备发弹增至18枚(每侧各9枚)。

此外,“铠甲-SA”防空系统得到火控系统,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和双波段跟踪雷达,以及集成了热像成像仪、红外成像仪电光探测系统,具备数字化信号处理和自动目标跟踪功能。

据悉,“铠甲-SA”研发工作于2017年结束,于2019年进入俄军服役。

说到“铠甲-SA”,有必要再说说它的“前任”或“姊妹”车型:

(1)铠甲-S:1994年研制成功,1995年首次公开亮相,2012年装备俄军,成为俄军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用于要地防空;当时主要使命是保护高价值的S400远程防空系统免遭低空巡航导弹的袭击。经不断改进,现已成为世界最现代化的近程防空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导弹和火炮在统一目标搜索和引导系统框架内实现有机结合。配备8~12枚地对空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20 km,射高5~15 000 m;2门30 mm双管防空火炮,弹药基数750~1 400发,射程0.2~4 km,射高3 km。采用俄罗斯“乌拉尔”5323-20型4轴8轮卡车底盘。

图6-9 “铠甲-SA”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基于DT-30PM铰接式全地形履带式底盘(也有称其为DT-30M/2),采用北极涂装(受阅车辆中唯一白色基调),被称为极地版。前部为驾驶室和操控室,后部搭载“铠甲-SA”防空系统

(2)“铠甲 -S1”(图 6-8 左上 ):可应对高精度武器的中近程防空武器;近年在叙利亚的反无人机作战中表现不俗。该系统由炮塔、2门高炮(2A38型,口径30 mm)、12枚地空导弹(57E6E型)、发射筒、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光电火控系统组成,各类武器高度集成化,可以安装在轮式或履带式底盘上,也可安装在舰船甲板和其他平台上,构成火力单元;它可以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可在固定状态下或行进中对其中4个目标实施打击。除巡航导弹、反雷达导弹、制导炸弹、各种有人和无人战机外,“铠甲-S1”还可打击地面和水中轻装甲目标以及有生力量,同时可以为S-300、S-400等远程防空系统提供近程的防空掩护。

据报道,“铠甲-S1”于2000年末服役;2005年,安装在了俄罗斯新款“卡玛兹”-6560型4轴8×8轮式底盘上。

(3)“铠甲 -SM”(图 6-8 右下 ):“铠甲-S1”的升级版,俄罗斯新一代弹炮合一的近程防空系统,从底盘到火控系统,从导弹再到高射炮都进行了更换,以获得更强大的战术技术性能。相比“铠甲-S1”, “铠甲-SM”的雷达探测距离增至75 km,导弹射程升至40 km(采用改进型9M335/57E6导弹),跨入“准中程防空导弹”范畴,并提高了对无人机目标的拦截成功率;该系统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从而使其防空级别从“战术防空”一举上升为“准战略防空”,作战意义更大 。据悉该武器于2016年完成设计,2019年量产,并逐步替代现役的“铠甲-S1”系统 。

底盘方面,“铠甲-SM”换成了俄罗斯最新型的通用的4轴卡车底盘(带装甲)——卡玛斯-63968或者乌拉尔K-63958“狂风”,前者配备450 PS柴油机、自动变速器,载重22 t,最高速度90 km/h。

而“铠甲-SA”(图6-9)相比“铠甲-SM”,底盘不同(前者履带式,后者轮式),备弹数量不同,取消了高炮,采用白色涂装,专门用于北极地区的对空防御。

7 战略导弹:远程打击武器

远程打击武器是俄罗斯的战略武器,也是俄罗斯的长项。2020胜利日阅兵式,一同亮相的此类武器有“舞会”岸舰导弹发射车、“伊斯坎德尔”K中程巡航导弹发射车、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等,展示出了俄军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

在此科普一下。战略导弹是战略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库、交通枢纽,以及拦截对方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等重要目标。进攻性战略导弹通常射程在1 000 km以上,可携带核弹头,常常用于威慑。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潜地~、空地~等;按用途分为进攻性~、防御性~;按飞行方式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按射程分为中程导弹(1 000~3 000 m)、远程导弹(3 000~5 000 m)和洲际导弹(>8 000 m)。

相比于战略导弹,常规导弹(也称为战术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核袭击兵器、集结的部队、坦克、飞机、舰船、雷达、指挥所、机场、港口、铁路枢纽和桥梁等战役战术目标,射程通常在1 000 km以内(属近程导弹)。分类有,打击地面目标的地地导弹、空地导弹、舰地导弹、反雷达导弹和反坦克导弹;打击水域目标的岸舰导弹、空舰导弹、舰舰导弹、潜舰导弹和反潜导弹;打击空中目标的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等。战术导弹的弹头有普通装药弹头、核弹头和化学、生物战剂弹头等。

不论是战略导弹还是常规导弹,都有固定发射和移动发射2种方式。

7.1“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战术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K”中程巡航导弹发射系统

(1)“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系统(图7-1)

图7-1 “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系统之发射车,基于 MZKT-7930(8×8)高 机动底盘

“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是俄军最新型战术导弹系统,2006年开始服役俄军;该导弹系统采用车载机动一体化运输/发射系统(TEL)和双联装发射模式,可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具备“类似弹道导弹”的能力;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进行全程制导,并装备光学引导头,打击精度较高,并具备单车独立锁定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打击敌军战略纵深内的小目标和地区目标。“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有2个改型:本国使用型“伊斯坎德尔-M”和出口型“伊斯坎德尔-E”。

图7-2 “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之发射车,基于MAZ-79306(8×8)越野底盘

其中,“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最大射程据信可达到480 km且仍有增加的余地,被认为是这类导弹中最先进的型号;其2枚导弹发射间隔时间仅有1 min。

“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系统由1辆运输/发射车(TEL)、1辆运输装填车、1辆通信指挥车、1辆目标指示车组成,其中“伊斯坎德尔-M”的发射车,一直采用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生产的MZKT-7930(8×8)高机动底盘,配备YaMZ-846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可以通过安-124运输机进行空运,大大增加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机动性和威慑力。还有报道称,“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主要由6种车辆构成,分别为:运输/起竖发射车(TEL)、运输装填车、指挥控制车、目标数据(准备)车、设备检测维护车、生活保障车。

图7-3 “伊斯坎德尔-M”混装型导弹发射系统(后视图)之发射车:混装1枚巡航导弹(左竖立)与1枚弹道导弹(右竖立)

(2)“伊斯坎德尔-K”中程巡航导弹发射系统(图7-2)

“伊斯坎德尔-K”是在“伊斯坎德尔-M” 战术导弹发射系统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同样采用车载机动一体化运输/发射系统(TEL)和双联装发射模式,改变的主要是搭载了入役已久的“俱乐部”巡航导弹,从而弥补了“伊斯坎德尔-M”远程打击能力的不足。“俱乐部”巡航导弹源于苏联的陆、海、空、潜四栖巡航导弹“石榴石”(SS-N-21),其中陆基型“弹弓”巡航导弹因为《中导条约》而被迫退役。 “伊斯坎德尔-K”导弹系统,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500 km,有消息称最大射程为2 500 km。

伊斯坎德尔-K”导弹系统的发射车,采用了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的MAZ-79306四轴越野底盘,整车长13.07 m,宽3.07 m,高3.29 m,重约35 t。该底盘采用一台500 PS的YAMZ-846柴油机,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 km/h,在土路上的速度为40 km/h,越野行驶时车速20 km/h,最大公路行程可达1 000 km。爬坡度45%,过侧倾坡度为30%,可攀越0.6 m高的垂直墙,越壕宽2 m,涉水深1.4 m。表4示出MZKT-7930(8×8)特种越野底盘的主要参数。

“伊斯坎德尔-K”可搭载2枚巡航导弹,在导弹发射筒垂直起竖后,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2枚导弹,相隔不到1 min。

还有,据报道,2016年,“伊斯坎德尔-K”导弹系统的升级型号曝光,它可以搭载4枚俄军陆基型“口径”(或与R500同型)巡航导弹,R500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 500 km或更远;发射车仍采用8×8轮式底盘;只是为了容纳4枚导弹,发射车的高度有所增加。

表4 MZKT-7930(8×8)特种越野底盘主要参数

此外,投入服役的还有一种混装型“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系统(图7-3),即搭载的2枚导弹,一枚是“伊斯坎德尔-M”使用的弹道式导弹(9M723系列战术弹道导弹),一枚是“伊斯坎德尔-K”使用的巡航导弹(新型9M728/9M729系列巡航导弹),2大系列导弹均能够打击美国所有反导阵地,9M729系列巡航导弹甚至还具有打击美航母潜能。2枚导弹在射程上正好形成互补(前者射程50~500 km,后者射程500~2 500 km)。据说,这款武器是最令美国畏惧的武器之一。

7.2 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白杨”-M的升级换代版

图7-4 RS-24“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基于明斯克(MZKT)的8轴全驱越野底盘

有评论称,在俄罗斯的核武库中,“亚尔斯”(最早代号RS-24)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是近年出镜率和知名度较高的一个,是俄军目前最强的“镇国杀器”,是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目前最先进的导弹系统(图7-4),正开始成为俄罗斯新一代陆基战略核力量的主力装备。它装备PC-24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约11 000 km,可配备多枚分导核弹头。

RS-24“亚尔斯”是在著名的白杨-M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主要进行了3大改进:重点全面提升了导弹突防能力,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发射方式多样化。白杨-M导弹是苏俄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末部署的第一款洲际弹道导弹,配备单弹头(打据说具有改装成可带3~4个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的能力),飞行距离超过10 000 km。业界认为:RS-24应该是“白杨-M”的多弹头型号。

RS-24“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继承了白杨-M”的弹道变化和机动变轨能力,同时采用了其他新型突防技术,如主动式电子干扰系统和红外干扰系统,可以令反导系统中的光电探测设备或引导控制系统失效,降低其被反导系统成功拦截的概率。最远射程可达1.1万km,可以同时携载4~8个当量为35万t的分导式核弹头(最初的官方消息是可携带10个核弹头),可以200 m的命中精度准确毁伤目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能力。比较恐怖的是,据报道,RS-24 “亚尔斯”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20倍音速,可以穿过世界几乎所有的反导系统。

“亚尔斯”导弹除保留了“白杨-M”车载公路机动发射和地下井发射2种方式外,还有可能改装到列车上进行铁路机动发射,从而显著提高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

关于RS-24“亚尔斯”的能力和定位,2007年5月29日俄罗斯曾宣布: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能够“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并将取代即将退役的SS-18、SS-19洲际导弹,与SS-27“白杨-M”一起,成为21世纪中期之前保障俄罗斯及盟国安全的主要战略打击力量。

RS-24“亚尔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采用白俄罗斯明斯克车辆厂制造的MZKT-79221(16×16)底盘;该型底盘为全轮驱动、全轮独立悬架,发动机功率800 PS,全长19.56 m,宽3.45 m,底盘自质量40 t,最大载荷80 t,加上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及发射装置之后总重量达到近100 t,在铺装公路上最大车速为45 km/h,相比一般汽车的机动性确实不高。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弹体本身长度达到20.9 m,发射重量49 t。

MZKT-79221(16×16)全驱动超重型底盘是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量产的最大移动越野发射平台。MZKT-7922(16×16)系列于2000年定型投产,用于接替稍早的MZKT-7917(14×12)系列;目前主要用作俄罗斯“白杨-M”、RS-24“亚尔斯”战略导弹系统的运输发射一体化平台。

8 写在最后

上面介绍了2020年俄罗斯红场阅兵式上亮相的绝大部分地面车辆武器装备,但并不是全部;此次阅兵式亮相的地面车辆武器装备,从品种上讲,并不是俄军装备的全部,亮相的主要是打击武器,而地面后勤装备亮相的很少;而且,据报道,俄罗斯还有更先进的武器(或导弹方面)没有亮相。例如,俄罗斯最新研制的液体重型陆基洲际导弹RS-28“萨尔马特”已完成第2次冲击试验;其长度超过35 m,弹头有效载荷逾10 t;在起飞重量达100 t的情况下,射程能达到16 000 km以上。据称,它能突破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反导系统,轻松到达全球任何地方,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具威慑力的战略武器。

自20世界9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整个汽车工业在世界的地位虽然逐渐变得比较靠后,但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不仅对苏联进行了很好的继承,而且不断发扬光大,近年来研发出的一系列武器即居于世界第一、第二的地位。其中,地面车辆武器装备采用的底盘技术在许多方面(来自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至今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苏联时期,其许多武器技术和军用底盘技术输出到了中国,对中国国防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诞生及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了解和跟踪俄罗斯国防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对于提升我国国防工业乃至汽车工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世界最强大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S-500拟2021年首批列装俄军

S-500防空导弹系统(代号:Prometheus,译文:普罗米修斯)是俄罗斯新一代空天防御系统,也是世界目前最强大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和世界新型防空防天反导一体化的综合武器系统。该系统由战术指控系统、防空反导作战单元、防天反导作战单元组成;它能摧毁400 km半径内的所有空中目标以及射程600 km的导弹,其中包括高超声速导弹;不仅能在弹道末段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还能在一定范围内的飞行中段拦截导弹,而且还能轻松摧毁低地球轨道航天器,而大量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正位于这一轨道上。而且,一套S-500系统能同时处理10个目标,并以极高命中率将其摧毁。

报道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认识到美军的空天进攻力量对俄罗斯的空天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这是促使俄罗斯尽快在S-400防空导弹系统基础上发展具有空天防御功能的新型武器系统(S-500)的主要背景。俄罗斯2002年开始研制S-500系统,至2019年已持续18年。2020年5月8日,俄国防部透露,俄武装力量计划于2021年接收首批S-500系统,目前该系统正处于初级测试阶段。

设计人员为S-500系统开发了数种导弹,其中包括最强大的40N6M导弹(西方代号为“努多利”(Nudol))。

报道还称,S-500系统能有效保护大城市、战略导弹部队、重要工业区以及水电站和核电站。专家认为,S-500和2020年初开始服役的最新式的S-350“勇士”(Vityaz)防空导弹系统协同作战,可为重要设施构建一个几乎不可突破的梯次配置保护伞。

从有关信息来看,S-500防空导弹系统作为移动陆基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其3个单元均建立在重型越野底盘(挂车)上,底盘或为(但不限于)俄罗斯布良斯克股份公司的BAZ-69092-012(6×6底盘 )、BAZ-6909-022(8×8底盘)和BAZ-69096(10×10底盘)等。(综 合)

S-500防空导弹系统由战术指控系统、防空反导作战单元、防天反导作战单元组成

猜你喜欢

伊斯坎德尔火箭炮导弹系统
英军从瑞典采购的Archer火箭炮
俄罗斯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
S-300地对空导弹系统
“低空猎手”HQ-17AE防空导弹系统倍受关注
远程火箭炮定向器发射仿真研究
俄“当代托尔斯泰”去世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
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