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四十九 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2020-11-04

北广人物 2020年42期
关键词:亨通中车洞庭湖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孙永才:交通强国追梦人

孙永才现任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

1987 年大学毕业后,孙永才被分配到素有“机车摇篮”之称的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厂。当时正是我国内燃机车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孙永才全身心“泡”到柴油机机体等产品的工艺技术研究中,短时间内掌握了机体加工工艺,并组织优化了工艺流程,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

2004 年初,国家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孙永才主持的具有“中国基因”的大功率交流内燃机车、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两大技术平台先后落成。2010 年11 月,他主持的“六轴7200kW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重点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中国高速列车的研发过程中,时任中国北车总工程师、副总裁的孙永才创造性地提出了“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理念,搭建起“两厂三地六同步”协同创新模式,在CRH380 动车组的研发中大获成功。

为实现领先领跑,2014 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牵头组织下,中国中车开始研发“复兴号”动车组。在孙永才的主持下,3 年多时间里,中车人把一天当两天干,研发团队在掌握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历经503 项仿真计算,5278 项地面试验,2362 项线路试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和世界性难题。

2014 年下半年,中国南车、北车重组整合工作拉开帷幕。孙永才与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筹备组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千头万绪的重组工作中。2015年6 月8 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沪港两地鸣锣上市。9 月28 日,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历时近一年的重组工作圆满收官。

邓迎香:“女愚公”闯出新天地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面对贫困不低头,带领村民拓隧洞、开山路、兴产业,让麻山深处的小山村焕发了生机,被称为“当代女愚公”。

邓迎香不是土生土长的麻怀人。1991 年,19 岁的邓迎香为了爱情,嫁到了麻怀村。麻怀四周环山,外出必须攀越悬崖峭壁。1999 年初冬时节,麻怀群众集资1500 多元,购置大锤、锄头及蜡烛煤油等物资,决心挖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隧洞。到2001 年冬,全长216 米的隧洞基本打通,只是无法通行交通工具。

2010 年国庆假期里,邓迎香的继女出嫁,迎亲的车辆开到隧洞口。前一天刚下过暴雨,隧洞里的积水没到了膝盖。

出洞时,洁白的婚纱已沾满泥水。看着一身狼狈的女儿女婿,已经成为村干部的邓迎香决心带领村民把隧洞拓宽拓高。隧洞拓宽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缺乏,邓迎香为此四处求助。最终在各界的支持下,邓迎香带领全村村民于2011 年夏天基本完成了隧道的主体工程,汽车第一次开进了麻怀村。

2014 年底,罗甸县交通部门又整合资金180 多万元,对隧道进行加固修整,圆了村民世世代代通达村外的梦。“麻怀隧道”的建成,让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6 个村民组、数千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麻怀村及周边村寨脱贫奠定了重要基础。

带领村民冲破大山“围困”的邓迎香,2013 年当选麻怀村村委会主任,2016 年又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担负带领全村群众“拔掉穷根”的重任。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积极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群众养上了黑毛猪、生态鸡、鹌鹑,种上了食用菌、铁皮石斛、烤烟。如今的麻怀村,公路两旁立起了路灯,农民农闲时可到文化广场跳跳舞,一批事关村子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稳步成长,“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崔根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有一位企业家,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用企业家精神点亮产业报国梦想。他,就是江苏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1982 年,崔根良退伍回到家乡。崔根良敏锐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商海。他先后担任吴江市七都化纤厂销售、七都织服厂厂长、七都乳胶厂厂长,其中织服厂、乳胶厂均在崔根良的手中实现扭亏为盈。

1991 年,吴江市七都农机厂濒临倒闭,主管部门想到了崔根良,希望他能挑起大梁。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崔根良毫不迟疑地接过了这负债120 万元的“烫手山芋”。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结合自己在部队当通信兵的经历,崔根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农机厂发展方向,转型从事电缆、光缆生产,这就是亨通集团的前身。

1991 年,亨通与江苏省通信电缆厂合作,组建了吴江分厂,崔根良带领着员工们一起奋战。终于随着第一根电缆成功下线,亨通年底实现大丰收,当年销售额达450 万元。

面对后来电缆销售每况愈下的现实,他很快将眼光投向了光缆行业。1992 年,亨通与武汉邮电科学院合资兴建长江光缆联合公司,造出华东地区第一根合格的光缆,抓住了全国有线电视网大规模建设的机遇。

在电缆、光缆行业数十年精耕细作之后,崔根良认识到企业要成为百年常青树,就必须有核心技术。崔根良注意到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中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光纤预制棒技术,2004 年,年过半百的崔根良开始自己人生的新挑战——啃一啃光纤预制棒这块“硬骨头”。

在历经1200 多个日夜之后,崔根良和他的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如今中国每4 公里光纤就有1 公里“亨通造”。“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赞誉:崔根良为中国光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

余元君:守护洞庭万顷碧波

“魂归洞庭潮奔涌,万顷碧波送禹公。”1972 年出生在洞庭湖区的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今年1 月19 日在洞庭湖区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分洪闸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时,倒在了工地,再也没有起来。

“在澧水河畔,我有了一个关于水的梦想。”余元君在一份自传中写道:“有一年家乡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靠天吃饭之原始落后,高考第一志愿便是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4年7 月,余元君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谢绝了大城市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洞庭湖。洞庭湖区,3471 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1 个重点垸、24 个蓄洪垸,保护着1000 万亩耕地、1000 万人口。烈日下,风雨中,洞庭湖的大堤上,碧波荡漾的湖水映照着余元君的身影。在他的办公电脑里,一幅幅洞庭湖水系、堤垸、工情、水情图片及说明,分门别类,整齐明了。他成了湖南最熟悉洞庭湖治水情况的几个专家之一。关于洞庭湖,他撰写了大量论文和学术报告,其中20 多篇论文发表在省部级刊物上,整理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被誉为“洞庭宝典”。

为做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洞庭文章”,余元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单一的工程治理,逐步转变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协调融合。2018 年12月14 日,余元君生前给同事们上的最后一堂课是《洞庭人如何履职》:“老一辈‘洞庭人’,骑自行车、划小船,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工程图。今天,守护好一江碧水、一湖清水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了我们肩上,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这些年来,余元君先后主持了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签下的合同、经手的资金不下百亿元。余元君常说:“我们管理上亿元的资金,管的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用实每一笔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亨通中车洞庭湖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车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洞庭湖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亨通网智简介
亨通网智简介
全新网优解决方案-亨通大数据网优平台
好一个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