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弱学校数困生转化的教学对策

2020-11-03马汉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薄弱学校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马汉芳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各种学科,并达到掌握水平。”这说明薄弱初中的数困生是可转化的,本文通过自己多年的在薄弱初中的教学经验,得出了转化数困生的几点教学对策。

关键词:薄弱学校;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1998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中,对薄弱学校的描述是:“在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学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这类学校的存在,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这是大中城市实施义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可见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效减少学困生的使命刻不容缓。

薄弱学校数困生并非真正的智力低下,而是开发不够。学生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而薄弱学校的数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丧失了自尊、自信,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因此,要改变数学学困生的落后状况,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这些非智力因素始终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措施,转变数困生。

1. 激发数困生学习兴趣,使数困生“想学”。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现代教育实践也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首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入,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直观引入、实验引入、复习引入、归纳引入、比较引入、联想引入等,但不管怎样引入,总要围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用生动的比喻把死知识讲活,用幽默的语言对枯燥的内容进行丰富的加工,用生动风趣的举例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对照说明,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树立自信心,使学困生“能学”。

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目标、理想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便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此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是他们走出困境的关键。要建立学困生的自信,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不训斥、不冷落,多注意观察、了解、分析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要善于观察,力求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和鼓励;在学困生有失误时,及时提醒,耐心指導,并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再尝试。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来制定学习目标,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模式,让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感,学困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心理,继而树立信心。

3.明确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乐学”。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及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例如,讲到勾股定理,可介绍《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说明勾股定理最早见于我国;讲到黄金分割,可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依据“黄金分割律”研究并推广的优选法。另一方面要通过生活实例使学困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让学困生乐于数学学习。

4.锻炼学习意志,使学困生“勤学”。

勤学是指学生能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遇到问题努力探求答案,直到把问题解决。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不像有些学科那样贴近生活,如果单凭一时的兴趣,是难以学好数学的,因此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困难,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教师要经常介绍名人成功的例子,鼓励学困生以名人为榜样,在数学学习中始终保持自信、向上的积极心态,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教师要设计有些让学困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来磨练学习的意志,使他们养成勤学的品格。

5.培养学习能力,是学困生“会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困生自主学习,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目标,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于思考,适当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善于积累,系统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逐渐从学会转化成为会学。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艰辛的工作,不能仅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9-24.

[2]杨栋梁. 浅谈数学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N]. 沧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9-12-25(4).

[3]朱先东. 数学思维欠缺型学生的转化策略[J]. 中小学数学(初中),2009(1、2).

[4]周尚蓉. 初中生数学思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 学生之友,2010(2).

猜你喜欢

薄弱学校数学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农村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当前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