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NS)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2020-11-03李晓彬
李晓彬
【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諾酮类抗生素(FQNS)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09月-2020年09月诊治的109例采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口服组(共有54例患者)和滴注组(共有55例患者),观察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9患者共有24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2%,与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滴注组明显偏高(P<0.05);24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皮肤反应占比16.67%,变态反应占比37.50%,胃肠不适占比4.17%,骨骼毒性占比16.66%,神经系统异常占比25.00%。 结论:不同类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和不同的给药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临床应用上需加强对该类药物应用的关注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生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抗生素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呈现出升高趋势,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喹诺酮类药物能够有效作用于细菌的拓扑酶、DNA促旋酶等药物中,可促使细菌DNA进行降解和死亡,但与此同时,该药物也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少量不良反应[1]。为了提升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主要以该药物治疗患者为对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09月-2020年09月诊治的109例采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口服组(共有54例患者)和滴注组(共有55例患者)。口服组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1.68±5.25)岁;滴注组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1.32±6.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充分评估患者实际病情,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给予患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本次实验所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组给予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滴注组给予滴注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在接受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类别,观察记录发生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变态反应、胃肠不适、骨骼毒性和神经系统异常的例数,计算各项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9患者共有24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2%,与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滴注组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类别
24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皮肤反应占比16.67%,变态反应占比37.50%,胃肠不适占比4.17%,骨骼毒性占比16.66%,神经系统异常占比25.00%。详见表2。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配伍禁忌少、抗菌谱广等特征,能够对临床上的多种耐药菌展开临床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代替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疗效高、应用广泛,逐渐受到了众多医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近些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现出增加趋势,给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形成了严重阻碍[2]。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等,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阴性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 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感染等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临床疗效显著。有具体研究表明,就接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而言,相对比于年轻患者,年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更高,老年人的药物耐受力、身体机能和代谢率均会呈现出降低趋势;相对比于男性患者来说,女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更高,女性的实际肾血流量比较低,对于药物的排泄率和代谢率也更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皮肤反应、变态反应、胃肠不适、骨骼毒性和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上需加强重视程度[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09患者共有24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2%,与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滴注组明显偏高(P<0.05);24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皮肤反应占比16.67%,变态反应占比37.50%,胃肠不适占比4.17%,骨骼毒性占比16.66%,神经系统异常占比25.00%。说明加强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的关注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和不同的给药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临床应用上需加强对该类药物应用的关注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贾王平, 郭代红, 杨鸿溢,等. 1196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肝损害风险信号挖掘[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7):34-38.
[2]吴俊珍, 刘笑芬.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限制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 v.19;No.110(6):11-11.
[3]夏湘勤, 黄彩红, 席北斗,等. 畜禽粪便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生物转化与机制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8(2):25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