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分析

2020-11-03周君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心理干预骨科

周君

【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具体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9年2月-2020年1月所接诊的88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再利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运用到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心理干预;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身体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严重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术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比如会出现感染、螺钉松动等各种并发症。因此,必须加强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本文将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分析所选取的88例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1月所接诊病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女20例,男24例,年龄20-67岁,平均(43.19±5.12)岁,骨折类型:股骨干例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31例、肱骨骨折3例、尺挠骨骨折7例;对照组中患者中女14例,男30例,年龄21-69岁,平均(43.21±5.13)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25例、肱骨干骨折3例、尺挠骨骨折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對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合理的、准时的用药与进食。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中、术后。

术前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骨折状况、治疗方法及术后影响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紧张和消极的情绪等都能得以缓解;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在术前将患者受伤处的毛发清理干净,避免术中感染;最后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固定处理,防止患肢被二次伤害。(2)术中心理护理: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的监测密度,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通过眼神或肢体接触等方式不断的鼓励患者,并及时的将手术进程告诉患者,以此激励并引导患者配合手术治疗。(3)术后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肢的血液流动状况以及皮肤颜色状况等,当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及时通知医生;其次术后患肢需要保持一定时间内的静置,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肢的外固定处理,并对螺钉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在日常饮食中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及家属多食高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并要多喝水;最后,在患者术后一周开始进行关节活动等康复运动,在活动中患肢一旦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停止康复运动[1]。

1.3观察指标

本文中所陈述的并发症指的是感染、螺钉松动以及延迟愈合等病症。疼痛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无任何疼痛记为0分,患者有轻度疼痛记为1-3分,患者有中度疼痛记为4-6分,患者有重度疼痛记为7-10分。疼痛评分的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疼痛状况越严重[2]。

护理满意度评分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骨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的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感染、螺钉松动、愈合延迟的例数分别为(0、2、2),并发症发生率为9.091%(4/44);对照组发生感染、螺钉松动、愈合延迟的例数分别为(3、6、3),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3%(12/4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89,P=0.027<0.05)。

2.2两组疼痛评分以及总满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评分比对照组高,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中所示)。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的骨折病症的发生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骨折病症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骨折的最有效方式,利用手术可以增强对患肢的固定性,除了手术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且全面的护理,进而增强患者的恢复进程。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同时还应在术前做好毛发剔除等准备工作,降低术中感染率;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不妨碍手术治疗同时患者又能有效感知的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信心、稳定患者情绪;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患肢静置、饮食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3]。

综上所述,实验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骨折患者的总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疼痛评分也比对照组低(P<0.05),进而表明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中,可以明显的改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安玉.心理护理对骨科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24):165.

[2]郭智轶.探析心理干预在骨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 028(01):82-83.

[3]郭淑慧.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20,27(12):1509-1512.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心理干预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