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混合电解质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20-11-03乔洁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护理

乔洁

【摘要】在医院中,老年人在就诊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因为其显效快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了老年患者常选的一种临床治疗途径。而在静脉输液中,一些药物如果在出现输液外渗之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护理,会导致严重后果。文中,主要就一例混合电解质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为类似病例的护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电解质;皮肤坏死;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一项基本护理技术,以显效快捷的特点成了老年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经过局部处理或者自然吸收后没有不良后果。但是有一些药物引起的输液外渗,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将会发生严重后果,应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一例混合电解质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90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0年,咳嗽咳痰气紧1周,进食差5个月入院。既往: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时查体:神志清楚,完全性失语,体质消瘦,查体不配合,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尿失禁,期间多次反复出现低蛋白血症。某日护士在其足背浅小静脉输注混合电解质后发生输液外渗,当时局部皮肤呈苍白状,面积约13*15 cm,夜班护士拔针后未做特殊处理。次日白班查看,其局部皮肤呈紫黑色,面积约13*15cm,由硼酸湿敷,皮肤颜色逐渐转淡且面积缩小,2 d后形成结痂。8 d后结痂处有脓液渗出,经外科医生会诊后进行清创处理,清除痂皮,可见皮下坏死组织,创面13*15cm,肌腱暴露。予以清创、换药,使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等处理,约190d后伤口愈合。

1 引起该患者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原因分析

1.1药物因素

混合电解质为常用的胃肠道营养药。混合电解质液体具有渗透能力,当药液外渗或外漏到皮下组织时,其渗透压增加,使血管内水分渗透到皮下组织,因而会使水肿面积增大,使局部血管及神经受压而引起暂时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皮下组织坏死。

1.2患者因素

1.2.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1.2.2疾病因素

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足部血运神经差,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1.2.3个体因素

(1)该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2)长期纳差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周围循环差。(3)患者长期输液,使局部血管壁受损。

1.3护士因素

(1)值班护士为低年资护士,技术不过硬,缺乏临床经验。(2)对局部解剖不清楚,穿刺位置不得当。(3)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不及时。(4)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输液外渗后处理亦不得当。

2 护理

2.1清创换药

用0.5%碘伏消毒,将脓液及溃烂组织彻底清除, 0.9%生理盐水冲洗,将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条填塞创面,水胶体敷料,早期每日换药1次/d,无坏死组织后隔日换药。表皮生长因子、与百多邦或红霉素涂抹伤口,油纱布覆盖创面。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2.2饮食护理

患者有糖尿病且依从性较差,住院前期经常进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创面愈合缓慢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加强了对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遵医嘱予患者胰岛素餐前注射。要求并监督患者合理控制总热量,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攝入。营养不足也可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因此,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全面提升机体营养的供给,增强兔疫力,促进伤口。

2.3保障创面的血液供应

患肢抬高,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4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2.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除了细心地做好护理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外, 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用真挚热情的服务, 赢得了患者及家属 的信任,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在 6 个月的治疗期间未与医护人员发生一次争执,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3 总结经验教训

3.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有许多药物刺激性较强,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很容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且愈合较慢,给患者増添了额外的痛苦与花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责任心,防患于未然,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血管的合理选择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穿刺前先了解患者病史和静脉穿刺情況,要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同一静脉勿反复穿刺给药,避开受仿肢体。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经静脉给予刺激性药物的方法对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掌握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可致渗透性损伤的药物有:(1)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溶液、甘露醇、肠道外营养液等。(2)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3)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硫喷妥钠等。(4)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5)化疗药:如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

3.2严格履行护士职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尤其是使用高风险药物时;一般渗透性损伤多发生于手背、足背及肘前窝等处,所以这些位置输液外渗后必须积极观察,正确处理。

3.3选择合理的输液途径

有计划的选择血管,尽量避免在下肢输液,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

3.4做好宣教指导

在输注特殊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风险因素,告知自我观察重点,出现注射部位异常情况,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参考文献:

[1]陈玉珠,自志贤.静脉输注高浓度化钾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1例分析

[2]杨肖群,张小青.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福建医药杂志,2011,31(05).

[3]吴雄妹,金卫英,杨杏英.硫酸镁湿敷预防老年患者静脉输注营养液所致静脉炎.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12).

[4]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