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1-03蔡慧敏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死亡率循证护理脑梗死

蔡慧敏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本院收治的部分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及时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水肿、运动异常、睡眠障碍)发生率、48h内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救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常规循证护理;脑梗死;急救时间;并发症;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严重脑血管疾病,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临床明确指出,脑梗死发病后需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后遗症[1]。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会导致抢救失败。如何抢救脑梗死患者,是临床重点研究议题之一。有研究指出,脑梗死急救期间给予改良循证护理历程,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本院收治的部分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是25:20;年龄大小区间49-81岁(65.45±5.87)岁;NIHSS评分是(16.45±2.43)分。观察组男女患者比是24:21;年龄大小区间50-81岁(65.61±5.92)岁;NIHSS评分是(16.31±2.50)分。对比两组基础数据,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循证护理,接到急诊电话,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进行详细检查,确诊疾病后立刻通知科室医生进行会诊,并辅助医生完成相应的急救护理操作。

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1)前期评估: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护士需在第一时间迎接,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向患者家属、目击者了解患者的各项信息,以及详细发病时间等等。(2)优化急救流程:开放绿色通道,让患者及时前往急诊科,进行抢救,前期缴费等工作可在患者入院后,与患者家属联系,辅助患者家属完成缴费工作,避免缴费等工作延误患者的救治,在患者在最佳时间进行抢救,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的实际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治疗,定时量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脉搏等体征。及时开放两条及以上静脉通路,分别用于输注水电解质、各种补液等等药物,并提前放置留置针,提前做好溶栓治疗的准备。(4)心理护理:若患者意识清醒,护士还需不断宽慰患者,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还需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抢救工作。(5)其他护理:若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疾病,在完成溶栓治疗后,还需进行降压治疗。治疗期间,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意识、瞳孔、脉搏等体征,若患者有血压升高、疼痛等异常情况出现,立刻停止溶栓治疗,辅助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脑出血,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对应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及时救治时间、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水肿、运动异常、睡眠障碍)发生率、48h内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患者的急救时间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急诊-确诊时间、确诊-治疗时间、及时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一。

2.2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8h内死亡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水肿、运动异常、睡眠障碍)发生率、48h内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二。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患者作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成立一套简明、科学、有效的护理流程图,从而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有一定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以高素质的姿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尽可能缩短脑梗死患者急救期间一些繁琐的流程,以抢救患者生命为第一目标,及时确诊患者疾病,及时辅助医生完成患者的救治工作,尽可能缩短检查时间、缴费时间等等。临床有研究指出,循证护理有进一步提升急诊科医生、护士的脑梗死处理能力,在患者入院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及时辅助患者完成相应检查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完成确诊、治疗工作,从而缩短确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临床有研究指出,相较于常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可优化临床工作步骤,可缩短急救时间,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让更多患者在最佳治疗期得到有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赞成以上观点,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比较理想。

由上可知,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叶建珍,叶建梅.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4):2059-2060.

[2]王金朋,林彥婷,王宇, 等.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89-91.

猜你喜欢

死亡率循证护理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脑梗死怎样治疗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