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2020-11-03唐荣莉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病理性胆红素黄疸

唐荣莉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01

新生儿黄疸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和粘膜变黄的病症,是由于胆红素堆积于血液中所导致的。亚洲人发生黄疸的几率较高,尤其是在足月新生儿身上,超过一半的新生儿均会出现黄疸问题,早产儿群体发生黄疸的几率高达80%。

1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的血中胆红素超过了5-7mg/dL之后,会发生肉眼可见的皮肤、眼球白色部分(巩膜)和粘膜黄染现象,在临床上,大多数的新生儿发生黄疸以后经过治疗预后良好,但是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胆红素潜在毒性的影响,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形成永久性的损伤,导致新生儿的运动发育、智力发育受到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出现新生儿死亡。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并且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新生儿黄疸被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别。

生理性黄疸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内发生的黄疸,通常会持续五到七天后渐渐消退,一般不超过两周以上,而病理性黄疸则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即发生、并且持续较长的时间。生理性黄疸所带来的症状变化较为轻微,仅限于新生儿的面部和颈部,呈浅黄色状态,新生儿的前臂、小腿、手心、足心则无明显的变黄症状,少部分可对新生儿的躯干造成影响,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良好,无特殊的吃奶量、大小便、睡眠变化,成长发育的状态正常。病理性黄疸则黄染程度较重,通常会退而复现、或发生久久不退的问题。病理性黄疸,进展速度较快,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精神不振、呻吟、不爱吃奶、尖叫、抽搐、身子向后弓等异常表现,此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快速将婴儿送往医院就诊。

2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处于肝脏发育阶段的新生儿、早产儿、获取乳汁不足或乳汁中含有特殊成分的,均可引起黄疸问题。根据黄疸类型的不同、发生的早晚时间也各有不同,有些疾病会导致黄疸发生的时间异常,包括败血症等血液感染问题,婴儿体内某个部位发生出血,或病毒、细菌感染问题,某种酶缺失,红细胞异常问题等。当新生儿和母亲的血型不一致时,也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黄疸问题,因为在孕妇的身体内存在的抗体会对婴儿的红细胞形成攻击作用,因此孕妇怀孕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一些特殊药物的注射来进行黄疸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高发群体以37周以前出生的新生儿为主,另外具有地中海血统、东亚血统的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几率也较高,若是新生儿的哥哥或姐姐曾患有黄疸,那么该新生儿患黄疸的可能性则更大。在母乳喂养或使用奶瓶喂养过程中存在哺乳困难的新生儿,或是产妇为RH阴性血或O型血时的新生儿,和其他婴儿相比患上黄疸的几率更高。

3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的,随着新生儿成长将会自行逐渐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积极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发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胆红素脑病等问题。将病理性黄疸病症的新生儿送往医院后,通常会由医生建议和指导,采取综合护理、早期喂养干预、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方法、换血疗法、输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方式进行治疗。

黄疸在一到二周内未自行消退的,医生会辅助新生儿家长决定是等待黄疸自行消退、还是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让新生儿吃配方奶粉或更多的母乳,促进新生儿排便,增加体内胆红素的清除速度。另外,将新生儿放置在蓝色的灯光下进行光线疗法的治疗,也能够促进新生儿更好的通过尿液排出胆红素,接受光线疗法的新生儿通常需要戴上眼罩,只穿着尿布进行,保证最大程度的吸收更多的光线,让大部分的皮肤都接受到光线治疗。对于血型和母亲不同的新生儿黄疸治疗,医生可能会通过静脉注射血蛋白、避免发生红细胞分解的问题。严重的黄疸新生儿经过了一系列的治疗后,若仍未好转则需要采取换血疗法进行输血治疗,医生会从新生儿的体内将少量的血液抽取出来,用其他捐赠者的血液替代,达到治疗目的。

4 新生儿黄疸的保健护理

新生儿黄疸问题的防治应从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做起,尽量避免出现可能诱发黄疸的因素,真正做到疾病的积极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出现胆红素脑病等问题。记录新生儿的日常情况,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排便情况、吃奶情况、活动情况、新生儿的身体反应等内容。注意做好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尤其是脐部和臀部更应注意清洁护理,在传统的新生儿护理观念下,人们常常认为新生儿的脐部应避免漏风,将其严密的包裹起来,而实际上这一陈旧的观念应摒弃,新生儿脐部需要做好清洁护理,避免出现破损、感染的问题。新生儿的生活环境应注意保持整洁、干净,营造起安静、温馨的成长环境,注意新生儿生活的房间光线应保持明亮,不要过暗,以便随时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的变化。

新生儿的母亲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母乳喂養,尽早开奶,每三小时哺乳一次,每天至少哺乳8次到12次,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的液体量和热卡,帮助宝宝完善肠胃功能,增加大小便的排便次数,更好的促进胆红素排除。及时给新生儿补充水分,判断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是否充足,可通过判断新生儿的小便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要小便六到八次,若是每日的小便次数不足,则很有可能是新生儿的液体补充不充足、液体摄入不够导致的。值得注意的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有一部分是有G-6-PD缺陷的婴儿,也就是经过新生儿筛查后确诊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婴儿,此时新生儿的母亲应避免服用含有氧化剂的药物,避免接触樟脑丸、卫生清洁剂、蚕豆等含有萘成分的物品。

对于新生儿黄疸问题的防治,应加强对围生期保健护理的高度重视,避免孕期及生产时发生感染问题。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哺乳,加强母乳喂养的摄入量,促进新生儿排泄胎便,早期建立起肠道菌群后可有效促进胆红素排泄,由此减轻新生儿黄疸问题。

5 总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其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机会较多,因此使得新生儿的皮肤和眼睛变黄,发生黄疸。本文详细分析了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内容,值得新生儿家长学习和了解,树立起正确的疾病观念,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病理性胆红素黄疸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对新生儿黄疸的3种误解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