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常人如何预防脑出血

2020-11-03贺宇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慢性病机体脑出血

贺宇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01

对于脑出血来说,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出血,在全部脑卒中占20-30%,处于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约30-40%。所以要及时地给予脑出血患者有效的诊治,倘若未及时的进行止血、治疗等措施,就会出现不良预后,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可快速进展,而且预后大都不佳,患者常伴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或者肢体障碍,使生活质量明显的下降,使患者、家庭、社会都承受较大的负担。

脑出血的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过度劳累、气温变化、神经刺激等,其中神经刺激会致使机体的脑交感神经异常的兴奋,而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心脏负担增加,导致血管发生急剧的收缩,当血流量较大时,血管极易发生破裂而出血;脑出血,在寒冷季节多发,所以其发生同温度可能相关,当温度过低时,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代谢产生直接影响,使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浆纤维蛋白、肾上腺素等含量增加,促进毛细血管发生挛缩,使血管脆性增加,再加上血压升高,血管易发生破裂而出血。而且,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提高脑出血发生的风险,比如酗酒、熬夜以及暴饮暴食等。

在脑出血的特异性调查中发现:该病在中老年人中多发,且女性发病率要明显低于男性。有跟踪调研发现:40-60岁人群中脑出血患病率最高,可能同这个年龄男性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以及易发生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有关,而且这个年龄段患者仍处于工作岗位中,同时经济压力要比其他年龄段大,而易发生脑出血。

从上述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来看,脑出血存在一定的可控性,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把控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自查风险,尽早进行防治,改善预后。那么正常人该如何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呢?

1 强化慢性病的控制

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全部脑出血患者中,有不少于40%的患者伴高血壓等慢性病,所以相关慢性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未患慢性病的患者。所以,对于患慢性病的人群来说,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每天自查血糖、血压,严格遵医嘱用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确保血糖、血压等控制在良好范围内,同时要强化疾病的筛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在人们控制慢性病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服药,确保用药规范,一些老年人相信保健品能够治病,而长期大量的服用,但一些保健品会对机体血管产生影响,如果长期的服用,就会致使血管发生硬化,而增加身体负担,并增加血管破裂风险。还有一些患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甲减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而影响到药效,甚至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人们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使原发病得到良好的控制,避免血压波动较大而冲洗血管发生破裂。

2 改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效调节自我情绪,不要经常的生气,避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而且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保持情绪平稳,随年龄的增加,就不要进行刺激类运动,防止对血管、心脏等产生不良刺激。同时,要放松身心,对于身边的事情不要过分的担忧,防止喜怒大幅度的波动,要懂得知足常乐。

3 不要过度劳累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要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的劳累。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对中年人来说,需承受着车贷、房贷、子女教育费用、父母赡养费等,就不注重自身健康,而拿身体挣钱,钱挣到了,而身体垮了。所以,要应合理的分配工作、生活,强化生活中、工作中情感调剂,减轻生活、工作的心理压力,而劳逸结合,注意脑力劳动、体力劳作的上限,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避免身体“一碰就倒”。未发病前,适当运动锻炼可提高机体的心肌耗氧量,利于血液循环,可良好刺激血管,增加血管的韧性和强度,而且提高血管在情绪较大波动时应对血流突然增大的能力,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有效运动可改善机体的代谢和循环,可促进慢性病恢复。而且,即便是脑出血发病后,也要进行适度运动,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脑神经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要适度,不要进行刺激性强的运动,而且运动强度要适宜,避免高强度运动导致机体劳累。

4 饮食习惯要健康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并不单单的是指使用不洁的食物,同时还是指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风险,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饮食息息相关,对于饮酒、喜食肥甘厚腻食物、口重(食盐过量)的人群来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对于口味过重、肥甘厚腻的食物来,含过多的钠盐、胆固醇以及油脂等,会刺激机体的血管、胃肠道以及肝肾等。所以,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要低盐、低胆固醇、低脂,少食动物内脏、海鲜、肥肉等,多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蔬菜、肉类、水果、营养配比要合理搭配,避免营养不良的同时,避免发生营养过剩而增加身体负担。

5 密切关注气温的变化

冬季是脑出血发生、复发的一个高发,原因是气温寒冷,人们血管收缩,压力增加,而易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所以人们要密切注意气温的变化,按季节、气温增加衣物,注意保暖,在合适天气做户外运动或者外出。

6 正确的排便习惯

在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中老年人群中便秘发生率比较高。对于便秘患者来说,会因大便干燥结块而排出困难,只能用力排便,而增加腹部压力,使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处于较高水平时,对血管产生反向作用力,导致脆弱血管发生破裂,而发生脑出血。因此,要有效防治便秘,多食西红柿、韭菜以及芹菜等粗纤维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晨起可喝一杯温水,促进宿便、肠道毒素等排出。在排便时,尽量不要选择蹲位,因蹲位会致使下肢血管发生弯曲,影响回流,当用力排便时会使腹内压升高,而使血压升高,使血管破裂而脑出血,尽可能坐便,下肢同躯体成90°,可避免腹压明显的升高。

7 总结

对于人们来说,大都是右利手,左手的使用频率比较低,而有学者提出经常使用左手可锻炼人们的脑功能,左侧肢体经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机体左脑负担,并可锻炼右脑。在临床调研中发现,右脑血管属于继发脑出血一个主要区域,所以人们要下意识的经常使用左手,而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猜你喜欢

慢性病机体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