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疫情下满足群众文化策略研究

2020-11-03陈小彤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群众文化策略

摘要: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成为我国开展抗疫工作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魂,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为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自信之核,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谋划战“疫”布局,体现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卓越的治理优势。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群众文化;策略

一、引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文化自负,也不是消极的文化自卑。一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底蕴是国民在思想层面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取向,国民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自觉地增强本国文化的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2019年末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的一次重大挑战。对此,习近平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在新冠疫情发展成为全球大流行病的情况下,世界多个国家成为重灾区,不少国家至今仍挣扎在疫情失控的泥潭中。相比而言,中国虽然在2020年初遭遇新冠疫情,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这场严峻挑战之时,以果敢的决策力与执行力迅速制定应对策略,以强大的领导力瞬间凝聚起全国力量,最终扭转疫情走向。这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也是中华民族强大文化自信的卓越体现。

二、疫情影响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迈进,它是我國群众生活的基础组成部分,对我国国内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我国正处于疫情时期,很多线下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限制,这导致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建设需求受到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找到有效地解决途径,保证群众的精神文化供应,为大众搭建良好的精神文化活动平台,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任务。

自疫情爆发以来,广大群众纷纷响应国家党和政府的需求实现了居家隔离,为了保证良好的生活状态,物质上的困难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但是精神文化上的困难却需要不断地寻求方法探索改进,找到一条适合疫情期间的群众文化建设新渠道。

三、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方向

虽然线下文化活动暂停,公共文化场所关闭,但文化体验无法停止。即使“呆在家里”,也要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是文化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截至二零二一年五月,文化旅游部和各省、市、县相关文化部门组织了大量群众性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反馈。接下来,我们将结合防疫期间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挑战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防疫期间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一)满足参与群体与文化活动的划分对接

文化活动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包容性。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大众文化服务,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人群,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提供文化服务。此外,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在防疫期间,要准确划分服务人群,根据划分的服务人群,认真划分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和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满足各群体的需要。如山东省整合全省博物馆数字资源,推出“文物山东博物馆在线展示服务平台”,开展博物馆在线展示。该项目已成为国家文物局防疫期间的对外宣传项目。事实证明,只有贴近群众需求,把握服务对象的特点需求,服务防疫大局,才能有效提高群众的利益意识。

(二)注重经典文化与时事热点的碰撞结合

在防疫期间,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准确判断群众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提高防疫行动的质量和效率。创新大众文化活动内容,首先要与新时代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建设。此外,要以传统古典文化为起点,以常人和身边的事物为根本,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深入挖掘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创文艺作品,,并与疫情防控相结合进行二次创新。如广西屏南县推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屏南牛歌剧《春暖花开》;北海市动员全市人民创作542件原创文化防疫作品。

(三)推动网络技术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发展

尽管疫情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它促进了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如在线教学在全国的试用。这一流行病促进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此期间,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如各地相继推出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网上剧场等网上群众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免费、便捷、丰富的文化产品;一些地区举办了家庭网络卡拉OK大赛、才艺大赛等网上活动,并开通了网上文艺演出直播。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防疫期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互联网为当代大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传播平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大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大众文化服务,为人们参与大众文化活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新. 疫情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影响的思考[J]. 图书与情报,2020(02):43-49+119.

[2]詹小美,揭锡捷. 重大疫情应对中的文化动员及实践向度[J]. 青海社会科学,2020(02):64-70.

[3]王伟.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格局研究[J]. 文化产业,2021(05):156-158.

作者简介:陈小彤(1989—),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理馆员,工作单位:青州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群众文化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