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作用
2020-11-03马泓
马泓
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幼儿期的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但他们的可塑性强,生理、心理发展也很快,而音乐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小班幼儿;和谐发展
一、音乐,让生活井然有序
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从幼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会用各种胎教乐音来影响幼儿,可以说,音乐是幼儿最好的交流伙伴。当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播放欢快的音乐时,孩子们的表现是高兴的;当播放缓慢悠扬的音乐时,他们的动作也随之减慢。可以发现,小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情感、旋律的能力。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幼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时都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会严重影响活动的质量。而小班幼儿正处于建立班级常规的初步阶段,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好动、爱玩、爱模仿、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此时,如果老师以命令式建立常规,孩子不免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把音乐渗透在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是最适合小班孩子的方式。比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切换到欢快节奏时,幼儿的材料整理活动就告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曲,让幼儿在座位上休息。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对幼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日常规中的音乐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引导。例如,在开学之初,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幼儿,当老师播放歌曲《蓝精灵之歌》时,小朋友们要回到自己的座位并坐好,并表扬听到音乐就能迅速回座位坐好的小朋友。久而久之,就算老师不再提醒,小朋友只要一听到《蓝精灵之歌》,就会自觉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同样,排队、洗手、进餐、准备午休、起床等,我们都会用不同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小班幼儿的适应能力比我想象中的要强,而且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音乐,让活动富有激情
(一)音乐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幼兒音乐教育是通过在音乐活动中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并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也能够学会与别人合作,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记忆力与专注的学习态度。有趣的音乐艺术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艺术感知的规律,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歌唱、歌表演、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舞蹈、音乐欣赏。音乐活动是一种艺术活动,艺术活动离不开欣赏、感知、体验、表现、创造等过程。也是就说,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应该蕴含音乐欣赏的体验,如歌唱、韵律、打击乐活动,前期都离不开对音乐的欣赏。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来看,小班幼儿的学习应该是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游戏活动。因此,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不能按活动形式划分开、区别对待,音乐活动是不分轻重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有体验的权利。
1.歌唱升级为表演,启发歌曲创作
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孩子们在猜谜游戏中请出了动物朋友,并通过动作模仿动物朋友的方式顺利地记忆了歌词中小动物们的出场顺序,在欢快的旋律中,孩子们很快便学会了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继续运用歌表演的方式创编出了“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在熟悉了歌词创编模式的基础上,有个孩子脱口而出:“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而其他孩子在听到他新编的歌曲后,边学唱,边自发模仿起小狗的动作。
2.节奏带动表演,动作模仿启发乐器选择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扮演动物、植物等小班孩子眼中的朋友。比如,在打击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中,初次对音乐进行欣赏时,孩子们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当出示了人物形象后,孩子们运用日常的经验积累表演出动作笨重的大象和反应敏捷的小蚊子;当大鼓和三角铁两种乐器出现时,他们能分别根据大象和小蚊子的特征选择乐器。再次欣赏音乐时,孩子们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地边听音乐边用乐器来演奏整个故事内容。
3.音乐欣赏促成音乐游戏,欣赏、游戏相得益彰
在欣赏音乐《狩猎波尔卡》中,孩子们听到了枪声、骑马奔腾及令人紧张的声音,很自然地想到了小猎人狩猎的故事。于是,在音乐欣赏活动结束后,音乐游戏“小猎人”应运而生。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随着音乐奔跑,在紧张的音乐中,以紧张的心情寻找小怪兽,最后在枪声中做打枪的动作,消灭怪兽。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几遍游戏后,孩子们在休息的间隙随着音乐回顾游戏,同时又通过游戏情节的发展回忆音乐。
4.韵律、舞蹈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还处于初步萌芽阶段,通过音乐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我在实践中获益最大的方式。比如,在韵律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时,我以鸭妈妈的角色感染幼儿,邀请他们扮演小鸭子,跟着鸭妈妈一起游泳。我在活动室创设池塘的情境,以小椅子围圆。孩子们在感受和理解音乐中小胖鸭子捉迷藏时的快乐和所学习到的潜水本领的同时,学会了有序地跟随着同伴进行律动。又如在舞蹈《我爱洗澡》中,孩子们随乐舞蹈时,由与老师的互动转向同伴间的互动,都是孩子们在舞动中自发生成的。
在小班幼儿的内心世界里,快乐是最为重要的。也许他们对音乐活动的认识仍然是肤浅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音乐活动在孩子们的眼里成为一种游戏,使他们能有兴趣地、愉快地学习,引导他们感受美、欣赏美、抒发情感,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其他活动中音乐的运用
多元整合教学是近年来大热的教學模式。我曾观摩过一些上海名师的整合教学,如语言与音乐的整合,社会活动与音乐、科学的整合等,大部分都是大班的教学活动,对孩子的多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但基于小班幼儿的学习能力,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适合内容简单、时间简短的教学。因此,在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中,音乐的融合更为表面化。比如,在语言活动“认识身体”中,我们通过欣赏音乐《我爱洗澡》,模仿故事中熊爸爸洗澡的部位,用音乐激发孩子的内心情感,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达到语言教学中认识身体部位的目标。又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春天”中,我们引导孩子们唱学过的歌曲《春天》,歌曲唱完,一幅美丽的春天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看到曲中的美丽春天搬上了屏幕,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十足,无须多余的教具和言语,此时,音乐成了最好的助手。
三、音乐,让游戏充满童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的音乐区“小舞台”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天地。本学期,我们在班级特色“我和音乐玩游戏”的大背景下开设了这个“音乐区”,希望让幼儿在“音乐区”中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建构和谐的同伴关系,激发幼儿去探索发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
(一)音乐,给予我们创设环境的灵感
小班的孩子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怎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爱上“音乐区”呢?想到孩子们在室外走廊游戏时,一听到广播里播放《你别小看我》《庆祝》等欢快的儿童歌曲,总会躲在纱帘后面表演、跳舞的场景,于是,我利用家里的废旧蚊帐装饰出一个梦幻的小舞台,并在舞台帘幕上、墙壁上挂上卡通的音符,学过的乐谱、图谱等,另外还收集了孩子们带来的及自制的彩条、绸带、纱巾及简单的舞蹈服装等,挂在“音乐区”的置物架上,就这样,一个令孩子们向往的小舞台塑造成功了。
(二)音乐,告诉我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每当学完一首新的乐曲,不管是歌唱、表演还是韵律等,在课间活动时,我都以循环播放的模式让音乐充斥教室。喝着水的孩子们会拿起茶杯当话筒,穿着裙子们的姑娘会转动起他们的裙摆,更有一些孩子总会悄悄地碰触老师的铃鼓,打出自己的节奏。因此,在“音乐区”的置物架上,我分类摆放着乐器,如铃鼓、串铃、三角铁等,并根据近阶段孩子们喜欢的音乐由易到难地更换乐器。
(三)音乐,让孩子展露真我,大胆交往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与同伴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他们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音乐区”的设置,恰恰增加了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他们可以合作演唱同一首歌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完全无须老师引导就自发形成同伴关系。在“音乐区”里,幼儿更换玩伴的频率高,每日的活动伙伴都有所不同,这对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音乐,让孩子发挥童趣,自由创造
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能力。“音乐区”是幼儿自己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场所,这里有舒缓悠扬的钢琴曲,有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在音乐中,孩子们时而运用自制的“奶粉罐小鼓”敲敲打打,进行伴奏;时而又出现了一位“小老师”,带着“小朋友”用幼儿园里的乐器,如铃鼓、串铃、三角铁等,跟随着图谱进行演奏;时而会出现一群“舞蹈家”,在各种彩带、围裙的装饰下欢乐起舞。
音乐活动对幼儿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求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的概念是无法精确理解的,因此,需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唱唱、跳跳、玩玩、动动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让幼儿参与表演活动,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从而加深领会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柳国萍.如何让小班幼儿成为音乐活动中的主人[J].读写算·教师版,2011(21).
[2]崔珊珊.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