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持续奔跑,女排精神就在每个人身边
2020-11-03慈鑫
慈鑫
在朱婷看来,女排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爱国精神,就在每个人身边,“只要踏实本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重过程,就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女排精神。”
作为深具影响力的运动员,朱婷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身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日前,正随中国女排在北京封闭集训的朱婷,接受了专访。
在赛场上,朱婷热血激昂,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她语气冷静、坚定,谈话的内容饱满而深刻。
今年,朱婷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并发表感言:“希望自己是一直奔跑的前浪。”
“奔跑”成为朱婷的一种人生状态,她说:“这些年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持续进步的状态,希望可以不断向前。我其实也在尝试让这种状态突破排球的边界,让它成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要求——做什么事都要一直去努力,善始善终。我想即使有一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也会希望自己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其他领域持续‘奔跑。”
这种“奔跑”状态的本质是什么?
朱婷说:“就是始终有目标在前方,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专注于自己走出的每一步,做好每一天。我想,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要注重了过程,结果(实现目标)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为一名中国女排队员,这种“奔跑”的状态来自队伍的要求和队员的自我要求。“奔跑的含义,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朱婷说,“如果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你也应当在技术上、实力上去继续突破,并且不断去突破已有的突破。如果成绩还不够好,那就更没有理由停下‘奔跑的脚步。”
从竞技成绩而言,获得女排奥运冠军和世界杯冠軍的朱婷满身光环,但她和中国女排的全体教练、队员从未懈怠,正为冲击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因为,当为国争光成为使命,当做一个优秀的人成为要求,每一次大赛都只是中国女排奋斗道路上的一个节点。朱婷表示,自己也不是从当运动员的第一天起就能领悟这些道理,她很庆幸自己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遇到了郎平。
那是2013年,朱婷在国内年轻一代女排队员中崭露头角,而中国女排正处于复兴之前的困难阶段。郎平将朱婷招进国家队,悉心调教。朱婷一直记着郎平曾跟她说过很多次的一句话:“你不仅要做一个世界顶级的排球选手,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打球也是做人,你是如何打球的,也能反映出来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在枯燥、艰苦的日常训练中,朱婷与队友们从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朱婷表示:“从排球运动来说,在场上无非就是七项技术,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等,每天都要重复去做,很消磨你的耐心。郎导一直在教导我们,如果你每天是在拖延时间,只投入30%的努力和精力去训练,把这一天耗完,它也是一天。但这样对你个人和对整个队伍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在排球场上,任何一个动作,从传一个球、垫一个球到扣一个球,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它来自一个球员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专注力。”
“事无大小,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这句话成为包括朱婷在内的中国女排队员的人生准则,也成为女排精神的要素之一。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让中华大地彻夜沸腾,女排精神再一次感动亿万国人。人们看到的是女排胜利的喜悦,却很难想象中国女排在取得最终胜利之前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回想起里约奥运,朱婷印象最深的却是站在被淘汰边缘的“至暗时刻”,“再苦再难的事情,只要你不放弃,就真的会有奇迹”。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杂志”(ID:YOUTH-POWER)
【点到为止】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这就是“女排精神”。它不仅是运动员们的标杆和座右铭,是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正如队长朱婷所说,只要不放弃,就真的会有奇迹。新中国成立71周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正是几代中华儿女努力不放弃的辉煌成果!新时代的少年们,让我们一起携着“女排精神”,勇敢奔跑吧!
有一种荣耀,叫中国女排。
电影《夺冠》于2020年9月25日上映。该片原名《中国女排》,女排队员朱婷、惠若琪、袁心玥、龚翔宇、张常宁、丁霞、林莉、徐云丽、刘晓彤、颜妮、姚迪等人都参与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