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以客户经理课程为例

2020-11-03周春英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类专业课程育人

□周春英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是在课程教学中直接“嵌入”思政元素,而是立足本专业知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思想,找到该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而后进行教学设计。

1 金融类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1.1 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指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的态度,是人们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青年学生首先要接受爱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筑基立根,涵养一生,但热爱祖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实践行动上,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认为这是每门课程应该体现的第一思政教育元素,只有这样,才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地协同,真正地同向同行。

1.2 责任意识

责任是就是一种担当,它源于个体的担当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需要去担当的责任,只有我们担起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金融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有着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和社会责任,金融行业一旦发生风险,社会影响力极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客观上要求金融从业人员树立社会责任感,要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确实为服务实体经济做出贡献;要明确服务客户这个核心和宗旨,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1.3 诚实守信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金融行业职业操守的要求。操守,常常会涉及道德。而职业操守是指我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每个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具体行为的要求,又是其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一个人不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否则将一事无成。 金融行业是和货币资金直接打交道的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素质作保证,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无论管理制度多么严格,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问题。因此,诚实守信是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中最核心的要求,是衡量能否胜任金融岗位工作的前提。

1.4 理想与情怀

理想是引领人生的指向所在,是引导我们人生走向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和憧憬遐想。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该有理想、有目标,这是我们对未来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是以心灵的满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的一种品质。现代社会中我们看到“实用主义”的车轮正在碾压理想、碾压文学、碾压情怀,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理想与情怀。我们的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其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青年人,为自己的理想不断进取、拼搏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金融类专业课程结合学生就业实际,以金融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化改革与建设。按照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时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思政育人元素。

2.1 课程目标

要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首先要求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金融类专业课程按照金融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将挖掘出来的金融类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体现在课程目标中,让学生明白这些素质就是将来所从事岗位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使育人目标更加明确。通过悉心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2 教学模式

金融类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重点推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做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制作教学微课视频,并设置一些启示性、引导性的问题,学生浏览学习视频内容并及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进行交流答疑,学生和老师共同开展讨论,通过互相启发、交流、思考,逐步延伸和理解课程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中,较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

2.3 教学方法

金融类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问题导入法:把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收集行业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具备就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行业岗位需要的不畏艰苦、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精神。情景模拟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学习的模式,一是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引发思考、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表达观点,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评价与总结环节融入育人思想。

2.4 考核方式

专业课程需要改变考核方式,不能靠“一纸定分数”,而是更注重过程性考核。课程考核可以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例,最高不宜超过50%。学生的分数不是用一次性的期末成绩来定,而是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给定,课前任务是否完成?做得怎么样?课堂实训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高低?小组团队协作怎么样?根据小组成绩和自己的贡献率来确定。这样的考核不仅真实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活力。 总之,过程性考核让学生明白只有努力才能有收获,而不是靠“临阵磨枪”或者运气。这种考核方式帮助专业课程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参加实训活动,不仅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小组学习的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发展好个人才会发展好,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分享——以客户经理课程为例

客户经理课程遵循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总体思路,结合客户经理岗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客户经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表1(续)

猜你喜欢

金融类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创新创业的金融类学科教学体系研究
中美CFA认证高校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金融类专业的高职英语特色考核机制的构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