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辐射环境政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

2020-11-03窦义芳王玉超

核安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公众模块

程 芳,窦义芳,王玉超

(1.淄博市环境污染防控中心,淄博 255032;2.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济南 250101)

政府应全面考虑各领域、各对象的实际情况,整体谋划,综合施策,将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与辐射信息服务体系协调并进,有助于筑固辐射安全大厦的基石。本文将对辐射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1 辐射环境管理政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政府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普及前,各国专家和学者已陆续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理念,希望通过“一站式”服务提升政府的政务信息化水平和政务服务供给效率。互联网普及后,各国政府纷纷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政府网站坚持以用户和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建构[3]。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评估显示,电子政务正趋于更高层次的发展[4],推行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便捷化的服务是其中的重要趋势之一[5]。

我国政府为了打造“一站式”服务,将“互联网+”与传统的电子政务服务相互融合,延伸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新概念[6],强调公共服务普惠化、创新治理模式、唤醒数据服务、重构服务流程、优化用户体验和完善反馈机制的服务理念。继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行动计划后,我国各省、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都将其列入重点工作,我国的“互联网+政务”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扩大公众参与渠道和参与度,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7],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1.2 辐射环境政府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辐射环境信息供给不断完善。目前,能够提供辐射环境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有4个: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各级门户网站和政务服务网。企业通过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进行政府管理事项的申报;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提供相应的防护知识培训;政府生态环境部门网站发布辐射环境相关管理要求以及监管动态;政务服务网发布审批流程以及审批材料准备指南。

上述信息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不同层面的信息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数据缺乏整合,原因是部分主题设计按照部门职能而非按照事件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2)主题分类未充分采用用户视角,例如,省级以下的网站信息基本以各种审批信息的公示公告、部门业务动态等形式划分或者按时间线进行划分。(3)缺乏便于公众查询的法律法规标准管理体系模块。辐射环境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众多,又时有修订,公众和企业希望能从政府的权威网站中查询到最新版本的体系化的辐射相关信息。目前,网站中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管理条目基本是按照时间或者职能分块发布。(4)企业在辐射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购买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辐射环境监测等第三方服务,尤其是涉及实验室分析的辐射检测项目,相关服务单位的查找并不便利。互联网信息仅能提供一些碎片化的查询结果,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5)信息服务主要针对辐射相关企业,满足普通公众需求的信息服务并不健全。

2 新型辐射环境信息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实现

本文通过对国内生态环境部门能够提供辐射相关信息的网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对公众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对美国政府信息服务网站的可用经验进行总结借鉴,设计了适合国内现状和发展的新型辐射环境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首先根据信息服务需求的侧重点明确了两类用户,然后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分别构建信息服务模块。最后,本文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信息系统的实现架构和构建考量点。

2.1 信息服务用户的分类及重要考量点

新型辐射环境信息服务体系的用户分为公众和企业两种类型,他们需要的信息服务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公众考虑的侧重点是其所处的辐射环境是否安全以及政府如何进行监管;而企业考虑的侧重点是如何高效地实现辐射环境的管理。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将信息服务分成两个入口:公众信息服务入口和企业信息服务入口。公众信息服务和企业信息服务构成了信息服务智慧系统大脑的两个半球。

共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4株(44.4%)。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除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较低(22.2%)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对红霉素则全部耐药。见表4。

框架内容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权衡考量:(1)要阐述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历史,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沿袭性与创新性。(2)政府辐射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公开,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参与政府的辐射环境管理。(3)要兼顾使用最便利化需求和逻辑体系完整化需求。单纯按照逻辑体系把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列表分类,会造成用户在实际使用时查找困难,难以上手。如果按照逻辑体系分类的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列表穿插进事件的生命周期,将极大地提高查找过程的便利性。(4)以问答的形式分类解决用户的常见问题。用户存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问答形式可以非常直观地解决这类常见问题。(5)以流程图表的形式将整个流程可视化。可视化的流程图表会带给用户更加直观和综合的认识。(6)加入案例分析,为用户提供详实生动的指导。(7)提供豁免管理项目的相关信息,指导公众辨别和操作。(8)建立用户反馈模块,有利于双向优化信息服务。

2.2 信息服务模块的构建

2.2.1 企业信息服务模块的构建

企业信息服务模块可以分为生命周期类模块和信息辅助类模块,具体设置如图1所示。生命周期类模块完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企业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罚则、案例分析都会穿插到相关模块的生命链条中。该模块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服务。而信息辅助类模块则集中体现了信息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与生命周期类模块通过超级链接相互联系,建立流动的信息服务。

图1 辐射环境企业信息服务模块Fig.1 Information service modules for radiation environment related enterprises

信息辅助类模块分为5个亚模块,具体解析如图2所示。信息辅助类模块中的附录信息模块涉及的辐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全文部分,可以进行逻辑细分,逻辑分层如图3所示。

生命周期类模块下设3个次级模块:核技术利用模块(可继续细分为工业类、医学类和其他类)、电磁环境影响类模块和伴生放射性矿类模块。模块构成框架及包含内容如图4~图6所示。

图2 信息辅助类模块构成Fig.2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assistant module

图3 附录信息模块逻辑分层Fig.3 Logic hierarchy of appendix information module

图4 核技术利用类生命周期信息模块设置Fig.4 Information module settings according to the life cycle of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2.2.2 公众信息服务模块的构建

公众需求的信息服务的侧重点与企业不同。公众考虑的侧重点是其所处的辐射环境是否安全以及政府如何进行监管。在信息考量方面,公众信息服务应加强基本知识宣传和科普服务,促进公众对辐射相关行业、辐射安全水平、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方式方法的了解[8]。信息服务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形成有效的经验反馈体系与强大的公众沟通的能力[9]。基于此,公众信息服务可以分为5个模块,模块解析如图7所示。在每个内部模块之内可以设置公众留言,形成信息的双向流通。

图5 电磁环境影响类生命周期信息模块设置Fig.5 Information module settings according to the life cycle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mpact

图6 伴生放射性矿类生命周期模块设置Fig.6 Information module settings according to the life cycle of associated radioactive minerals

图7 辐射环境信息公众服务模块设置Fig.7 Module settings for public service on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2.3 信息服务的实现架

辐射环境管理中,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虽然职责分工各不相同,但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作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去开展信息服务。新型辐射环境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可按照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构架设计四级联动、统一标准、安全可靠的新型辐射环境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平台,进行四级云后台存储,四级互联网界面发布。

具体做法是:通过数据的录入、分类和关联,国家级共有云提供统一的公共资源信息,在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布页面发布。国家级云将信息推送到各省级云,省级云在国家级推送信息的基础上添加本省特有的信息服务,在省级信息服务平台的页面上发布,由此类推到市级云和区县级云及其发布界面。下级云对上级云所推送的信息服务数据不能修改,只能增加和细化。上级云可以根据需求,提取下级云的信息,完善本级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实现流程如图8所示。

图8 信息服务体系运行及实现流程Fig.8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2.4 信息构建系统的考量

为确保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用性、便利性和可靠性,信息组织系统、信息标识系统、信息导航系统和信息搜索系统在构建时应遵循相关标准[10]。

首先,信息组织系统构建应遵循3个标准:网站整体架构遵循简单性原则,分为基本模块;信息逻辑分类符合公众和企业日常寻找所需信息的习惯,“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职能为中心”;对企业用户和普通公众用户分别组织信息。

其次,信息导航系统的构建也应遵循3个标准:要设置全局导航,全站导航系统在网站上的每一页都会展示,可直接连向重要区域和功能;设置主题式导航,占据主页面的模块主题导航,采用平铺式图片加文字解释说明的样板;设置情境式导航,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关键词之后,情境式导航可以将相关内容及链接提供给用户。

再次,信息标识系统的构建也应遵循3个标准:导航标识可以用简单明了的图形和2~4个关键词概括该栏目下的所有内容,方便视觉和认知上的快速定位;利用文章标识为导航用词和图片补充一些相关说明,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也可以方便用户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的内容;链接标识利用网页超文本的链接显示信息的具体位置和内容,通过链接标识使整个网站呈现动态的形态。

最后,信息检索系统的构建也应遵循两个标准:检索框应位于页面顶端,用户第一眼就能注意到的位置;检索系统的检索范围不局限于本级站内检索,还包括其他站群检索,通过信息推荐与其他站点建立相互联系。例如,用户在山东省的信息平台发布页面进行检索,会显示山东省的相关信息服务的具体内容,同时也会有其他省份信息平台的相关信息的链接。

3 新型辐射环境管理政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前景展望

整套信息服务体系包含多个领域和层级,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系统化的工程要顺利建成和实施需要构建主体精准发力,群策群力;体系建设有章有序,标准规范;体系运营顺势主动,唯变所适。

首先是构建主体的问题。新型辐射环境政府信息服务体系是专业性的公共服务体系,整套信息体系的建成需要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分工的政府辐射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整体联动和精细合作。系统的建设需要国家层面的辐射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整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层级依次下推,促成纵向分工和横向合作。

其次是体系建设的问题。建设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力量将国家级信息云服务建成。国家级云服务成熟之后可在定点的省市开展下级云服务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可在剩余省市推广。另外,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组织的标准规范体系。统一的标注和规范有利于保证不同层级云之间信息的对接。

最后是体系运营的问题。信息服务体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而且是一个实时动态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要实现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转,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采集、整合、更新和分析机制。

信息服务系统化的建设和运营非朝夕之功,但求长远之利。从服务对象的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该服务体系将有力地促进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以及企业对信息的高效利用,为政府辐射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助力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以电磁环境信息服务模块为例,该模块包含了电磁环境影响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与电磁环境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常见电磁类项目的实际检测数据以及民众关注的常见问题解答,将极大地提高电磁知识的普及水平,从根源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等引发的公众信访投诉和群体性公众事件。以核技术利用信息模块为例,该模块将法律法规和标准拆散到每个核技术利用的环节,实现核技术利用全程法律、法规、标准的纵向全覆盖。标准的案例分析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了生动、详实、直观的指导。这些系统化的信息为企业形成高效全面的核技术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另外,从服务主体统一系统地提供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体系的建设也有助于打破条块和知识壁垒,科学整合共享资源,对内提高辐射队伍的综合性素养,对外促进部门联动。辐射环境管理以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为主,涉及公安部门和卫计部门等多个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又有多个分部门负责不同领域的辐射环境管理。统一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助于更新升级政务流程,提高智能化行政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行政管理能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企业和公众都是辐射安全的基础践行者。服务好基础践行者能够有效驱动辐射安全事业的科学发展,为保障公众健康和辐射环境安全筑好根基。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公众模块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