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华之殇”带给独立审计的警示与思考

2020-11-02李克亮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瑞华财务造假审计

李克亮

【摘要】2019年7月, 瑞华因牵涉康得新财务造假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此事不仅引爆了瑞华的负面舆情, 而且合伙人、员工大量出走, 业务出现断崖式下跌, 瑞华短时间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瑞华之殇”反映了其在危机管理、一体化整合、审计理念、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对内资所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深入分析其根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对防止审计失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瑞华;康得新;审计;财务造假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0-0090-6

一、引言

2019年以来,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深深陷入了A股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康得新财务造假案。 经证监会调查, 康得新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瑞华作为康得新的审计机构, 在康得新造假期间, 连续三年均为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 没有起到“看门人”的作用, 涉嫌违法, 遂于2019年7月8日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同年, 除康得新外, 瑞华还涉嫌对辅仁药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 这两次审计失败把瑞华带进了舆论的漩涡, 各种媒体、投资者纷纷对瑞华口诛笔伐, 客戶和团队大量流失, 曾经的内资第一大所变得灰头土脸、分崩离析、人人避而远之。 这是瑞华之殇, 更是行业之痛, 也再次让我们认识到独立审计还有太多需要警醒和反思的地方。

二、瑞华在康得新事件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迟钝而薄弱的危机管理

瑞华作为内资第一大所, 经常为上市公司客户做内部控制审核, 出具管理建议书, 应该是内部控制专家, 但实际上其自身的内部管理十分薄弱, 这从其在康得新事件前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

1. 瑞华没有做好危机预防。 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处理, 如《左传》所言:“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 ”因为危机的积累是缓慢的, 爆发却是突然的, 一旦爆发往往置企业于死地。 以瑞华为例, 2013年之前的多次合并就埋下了很多“地雷”, 瑞华没有彻底进行清理。 到2016年, 瑞华业务收入超过40亿元, 荣升内资第一大所, 一时间风光无两,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顺利。 殊不知, 危险的信号已经频频出现, 继2015年被处罚分值达到8分后, 瑞华2016年被中注协、证监局、股转系统等处罚5次, 被处罚分值达到10分, 是所有事务所里面最多的[1] 。 到2017年2月, 瑞华迎来了其成立以来所遭受的最严重处罚:责令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 并限期整改。 如果这时候瑞华放低姿态、痛下决心, 对所有业务做一次地毯式的梳理, 对所有分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整合, 找出风险点及时处理, 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 瑞华并没有这样做, 或者说做得远远不够, 否则就不会在2019年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了。

2. 瑞华没有做好危机应对。 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整改不彻底。 2017年被财政部责令整改后, 瑞华虽然也做了一些调整, 但不够彻底和深入。 这从财政部、证监会2017年4月7日发布的《关于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整改工作核查情况及处理决定的通知》就可以看出。 根据该通知, 瑞华在质量控制和一体化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客观上构成对瑞华执业质量和内部管理的风险隐患, 主要包括:①质量控制缺陷。 瑞华在质量控制人员配备、专业判断分歧处理、证券业务审前风险评估、审计业务约定书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②一体化管理缺陷。 瑞华在合伙人收益分配和考核、专职质量控制人员统一管理、分所预算执行差异考核、分所印章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2)不恰当的起诉。 瑞华因在审计华泽钴镍时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018年被证监会处罚520万元。 2019年8月, 瑞华将证监会告上法庭, 这次起诉对瑞华来说存在很多不妥的地方。 首先, 时机没有选好。 一方面, 瑞华起诉证监会时, 还有三起审计失败案件正处于被证监会调查的关键阶段(分别是千山药机、康得新、零七股份), 此时起诉证监会只能让证监会觉得瑞华心如顽石、无心悔改, 对其相关案件的处罚可能会更加严厉; 另一方面, 瑞华的大量客户因其屡屡受罚早已成惊弓之鸟, 此事一出更是打击他们的信心, 都怕“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其次, 该案几乎没有胜诉的可能。 且不说没有事务所起诉证监会胜诉的先例, 单从2019年9月的庭审过程就可以看出, 瑞华明明是由于自己的审计程序不到位而导致了审计失败, 证监会的处罚并没有明显的失当之处。 起诉证监会充分显示出瑞华没有审视自我、痛改前非的积极态度。

(3)发布的情况说明苍白无力, 招致更多的嘲讽和敌意。 2019年7月28日, 瑞华在官网发布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康得新项目2015年-2018年年报审计主要工作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由于在《情况说明》里认为自己“全面履行了应尽的责任义务”, 完全不提自己的过失与责任, 加上通篇程式化的叙述不仅回避了关键问题上的处理细节, 还暴露了自己审计技能与理念的落后, 于是, 《情况说明》的公布不仅没有起到自证清白的作用, 反而被大量媒体斥为“公开狡辩”“甩锅”“自露马脚”等, 舆情进一步恶化, 瑞华的声誉进一步降低, 事务所陷入“人人喊打”的尴尬境地。

(二)失敬法律, 低估违法成本

瑞华成立以来之所以一错再错, 违法成本低、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以往,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后果一般都是承担行政责任, 处罚形式不外乎没收业务收入、罚款、签字注册会计师市场禁入等, 至于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许可都是非常罕见的,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更是远在天边。 于是, 违法成本这把本应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度失去了应有的威力与锋芒。 作为政府鼎力打造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面旗帜, 瑞华承担了证券市场约十分之一的业务, 加上财大气粗, 其在法律面前变得有点有恃无恐、恃宠而骄。 瑞华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尚未出台, 自己就付出了刻骨铭心的代价:从2019年7月17日开始, 陆续有聘请瑞华审计的拟上市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中止审查通知书》, 瑞华正在审计中的超过29家拟IPO企业(包括科创板)全部被证监会或上交所叫停, 另有超过20家由瑞华执行审计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叫停[2] 。 根据证监会和中注协网站发布的信息, 2018年由瑞华担任审计机构的A股公司为315家, 而2019年则下降为30家, 同比下降幅度达到90.5%。 截至2020年6月30日, 瑞华的注册会计师由以前的2260人下降为948人, 合伙人由333人下降为116人, 这还不包含大量正在办理转所手续的。 在2020年下半年, 瑞华的断崖式衰落仍在继续。

瑞华之所以会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主要原因是证监会的一个决定。 证监会2018年4月23日发布了138号令——《关于修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立案即停”:会计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后, 该事务所审计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项目, 证监会都不再接收材料。 一旦不接收材料, 客户在强大的压力下, 只好更换审计机构。 合伙人要么放弃客户, 要么带团队跟着客户一起更换事务所。 很多人质疑证监会的这一决定过于严苛, 影响行业发展, 证监会发言人高莉给予的回答是:加强监管并不影响证券中介服务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是实现行业发展目标的保障, 不能因为支持行业发展而降低监管要求。 只有严格监管下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才是高质量的发展, 才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 真正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否则只会造成证券中介服务行业的“大而不强”[3] 。

此外, 为配合新《证券法》的实行, 财政部于2020年6月10日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评估和分级分类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分类办法》)。 财政部明確说明发布《分类办法》就是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相衔接的一个举措。 根据《分类办法》, 全国9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将被划分为A+、A、B、C、D五个类别, 只有A+、A类才具备承接上市公司证券服务业务的能力, 只有A+类具备承接大型金融机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审计业务的能力。 其中第三章第十条特别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发生重大审计失败案件, 受到行政处罚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不得被评为A类或A+类。 也就是说, 一旦《分类办法》正式通过, 瑞华在一个评估周期内将不能承接高端审计业务。 以证券审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离开一个评估周期后, 瑞华即便能再回来恐怕也没有客户了。 更为可怕的是, 新《证券法》推出了代表人集体诉讼制度, 广大被侵权的投资者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 一旦证监会的正式调查结论出来, 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对瑞华发起诉讼, 提出巨额的民事责任赔偿, 这恐怕将是压垮瑞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没有根治快速合并带来的隐患

2009 ~ 2013年, 瑞华在进行了四次规模比较大的合并后成为本土事务所里面的“巨无霸”。 但由于一些合并是“带病合并”, 加上清理不力, 很多“老病灶”在合并后开始发作。 这次爆雷的康得新, 最早就是深圳鹏城的客户, 在事务所的合并浪潮中几经更迭后成了瑞华的客户。 2012年, 因为著名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 深圳鹏城面临被取消证券业务资格的处罚, 不得不加入了国富浩华, 后来随着合并就变成了如今的瑞华深圳分所。 深圳鹏城曾经是华南地区业务规模数一数二的大所、深圳地区唯一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却也是受处罚最多、最劣迹斑斑的事务所之一。 大唐电信、金荔科技、彩虹精化、新大地、聚友网络……这一连串上市公司造假案背后都有深圳鹏城的影子。 深圳鹏程虽然没有了招牌, 但原深圳鹏城的合伙人及审计团队并未解散, 大部分摇身一变后成了瑞华深圳分所的主力。 管理制度、审计团队、客户、企业文化基本上都没有变, 连办公地点都还在原来的地方, 这样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以康得新这个项目来说, 负责审计的一直都是原深圳鹏程的人马。 深圳鹏程担任审计机构时, 康得新的签字会计师是刘涛。 国富浩华合并深圳鹏程后, 康得新的签字会计师仍然是刘涛。 而这个刘涛是个频频审计失败的注册会计师, 除了康得新, 瑞华曾经出问题的其他案子, 如海联讯、勤上光电都是刘涛担任签字注册会计师。 2017年刘涛被证监会处以五年市场禁入。 等到瑞华接手后, 这些年又是谁在给康得新的审计报告签字呢? 是江晓、郑龙兴和邱志强。 这三个人以前都是深圳鹏程的员工, 其中郑龙兴还曾是著名财务造假公司“振隆特产”的签字注册会计师。 2016年以来, 瑞华一半以上被处罚的项目都源自深圳鹏程, 这个坑不可谓不大。 难道瑞华总部不知道深圳分所的渊源与病根吗? 非也, 一开始它也曾经筛选淘汰了原深圳鹏程将近一半的高风险客户, 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想必也做了相当大的妥协, 正是这些妥协导致深圳分所还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瑞华总部的管理制度无法在深圳分所落地、深圳分所问题频出的状况能持续这么多年, 可见瑞华对分所的一体化管理是多么薄弱了。

(四)严重不到位的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虽然已经写入教科书并被倡导多年, 但由于证券市场缺少对审计质量的真实需求, 违法成本低, 其在审计实务中被当成花架子, 始终没有什么市场。 目前的审计基本上都是机械地按会计科目走流程、填底稿。 从瑞华对康得新的审计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明白。 根据瑞华发布的《情况说明》, 结合证监会对康得新的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 瑞华的审计存在以下明显的问题:

1. 只知道执行程序, 却不会发现问题。 例如对货币资金的审计, 瑞华执行了基本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亲自函证当期所有的银行存款账户; 亲自打印银行账户开户清单及企业信用报告, 核对相关信息与公司提供的资料是否一致、检查货币资金受限情况; 亲自到银行打印当期对账单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实施利息收入测试。 该做的都做了, 结果却没有发现任何本应发现的问题。 实际上, “货币资金”是康得新存在最大问题的报表项目, 如极其明显的“存贷双高”。 一方面自己账上常年有大笔资金却几乎没有什么理财收益, 另一方面又到处借钱, 每年付出高昂的利息成本, 这明显不符合商业逻辑。 康得新连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都有10%以上的质押, 可见其是多么缺钱!再如利息测试。 康得新2015 ~ 2017年货币资金平均余额(四个季度平均余额)分别为262亿元、513亿元和694亿元, 利息收入分别为2548万元、8883万元、16734万元, 利息收入率分别为0.10%、0.17%和0.24%, 不仅远低于七天通知存款利率, 也低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 这样的利息收入测试又是怎么通过瑞华内部审核的呢?审计人员如果不是埋头拉车, 而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审计失败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2. 对客户的了解流于表面。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深入了解客户。 瑞华是怎么做的呢? “关注媒体对公司的报道情况, 2015 ~ 2017年权威媒体对公司都是正面的报道”。 这个思路就有问题, 因为如今网络、自媒体发达, 发布各种消息最及时。 权威媒体虽然更可靠, 但不够灵敏及时, 也不会轻易报道一个公司的负面消息。 事实上, 媒体对康得新的业绩质疑由来已久。 早在2013年, 康得新就因为《证券市场周刊》的一篇报道——《康得新上市三年总资产近10倍 涉嫌财务造假》而停过牌, 此后对康得新的质疑声从未停止。

再比如对关联方关系的审计。 市场上一直有人质疑康得新的一些大客户是隐藏的关联方, 对此瑞华是怎么审计的呢? 根据《情况说明》, 瑞华从康得新的账套导出交易明细, 确定主要客户, 然后通过天眼查交叉对比了主要客户的股权结构, 查看了合同、发票等相关单据, 没有发现主要客户与康得新存在关联方关系。 首先, 天眼查无法查询海外客户的股权关系。 其次, 股权关系仅是关联方关系的特征之一, 而且对于蓄意造假的公司来说, 其在成立关联方公司时会刻意隐藏股权关系。 再者, 康得新对主要客户的调查仅限于书面资料, 缺乏实地的调查走访。 以容易造假的海外业务为例, 康得新2016 ~ 2017年海外营业收入合计高达74.69亿元, 占营业收入总额的35%左右, 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瑞华的审计师从未出国对康得新的欧美客户进行核实。 而记者却早在2013年就通过付费查询发现位于荷兰的Kangdexin Europe, 即康得新的前五大客户, 其法定代表人为康得新的董事长钟玉, 两者是不折不扣的关联方。 果不其然, 证监会在2019年11月举行的康得新财务造假听证会上指出, 在钟玉的指挥下, 康得新外销业务实际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冒充光学膜运到海外, 免费送给别人, 再由康得新相关人员一手炮制虚假业务合同, 临摹国外客户签名, 粘贴打印, 虚构外销业务产业链。 一般来说, 财务造假最喜欢的就是审计师关在屋里看账本, 最怕的就是审计师东奔西走、多方打听、现场查验。 可惜的是, 在这个行业中属于前者的不在少数。

3. 对控股股东缺乏应有的警惕。 在我国, 审计上市公司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其控股股东, 审计就根本不完整, 也不会成功, 因为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关系不一般, 很容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 瑞华在《情况说明》里只字未提康得新的实际控制人康得集团和钟玉, 而正是他们通过《现金管理合作协议》自2014年起就违规占用了康得新上百亿元的银行存款并操纵康得新进行财务造假。 征兆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康得集团高达99.51%的股权质押比例。 这意味着康得集团很缺钱, 资金链紧绷, 它有把康得新股价维持在高位的强烈动机, 否则一旦股价持续下跌, 就会触发股票被平仓的风险。 那么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如何维持高股价呢? 基本上就只有财务造假了。

其次是康得集团庞大的投资规模和居高不下的投资风险。 2016年8月, 康得集团总投资81亿元、位于河北廊坊的“中安信碳纤维项目”及“康得复材”一期工程正式投产。 2017年11月, 康得集团位于江苏常州的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奠基。 该项目投资120亿元, 分三期建设。 2018年2月, 康得集团位于山东荣成、规划总投资额500亿元的“康得碳谷”项目正式动工。 2018年10月, 总投资300亿元、位于江苏张家港的“康得马可波罗航空复合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奠基[4] 。 新项目不断上马, 投资规模也不断上新台阶, 从十亿到百亿乃至数百亿级别。 而康得集团本身的年盈利规模只有一亿元上下, 如何支撑如此大的投资规模? 又怎能不向康得新伸手呢? 加上康得集团的投资项目都是尚不成熟的高科技项目, 跨度大、难度高, 实现盈利遥遥无期, 康得集团会不依赖康得新的输血支持吗?

(五)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优秀审计人才匮乏

康得新三年虚构利润将近120亿元, 瑞华的审计团队深入内部居然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如果不是合谋, 那只能说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太差。 再联系瑞华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审计失败中所犯的低级错误, 可以合理推测:瑞华虽有9000多人的从业队伍, 但优秀的审计人才非常匮乏。 瑞华作为大所尚且如此, 那中小所人才储备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审计行业人才匮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团队主要由没有足够经验的助理人员构成。 事务所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 每年会招聘大量刚毕业的学生, 甚至实习生来执行审计任务, 把自认为简单, 实则极其重要的货币资金、存货、往来账款等的审计交给他们做。 有人调侃道:“一群应届毕业生组成的审计队伍去给上市公司做审计, 面对的都是那些从“四大”走出来的CFO, 能按照审计准则要求的流程走完备, 就已经很不错了, 还指望他们能斗得过江湖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此话虽略有夸张, 但基本反映了现实情况。 这些助理人员极少关心问题在哪里、风险在哪里, 他们关心的是怎么赶快把繁琐的审计工作底稿填完, 能不能早點下班。 实际上, 即便负责项目的注册会计师, 很多也仅仅是考试高手, 并没有把控复杂项目的能力与经验。

2. 独立审计行业人才吸引力呈下降趋势, 注册会计师流失非常严重。 这从近5年中注协个人会员的数量与比例变动就可以看出来。

从上表可以看出, 2015年以来, 在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的大背景下, 执业会员数量虽有增长, 但增加数量逐年下降(2017年除外), 所占个人会员总数的比例逐年降低(这其中还包含了相当数量的挂靠人员)。 而非执业会员则呈完全相反的态势, 到2019年年底已经占据了个人会员的将近60%。 另外, 根据中注协2018年4月发布的报告,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 在105892名执业会员中, 31 ~ 40岁的注册会计师占比20.46%, 30岁以下注册会计师占比6.09%, 两者合计26.55%, 显示独立审计行业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 合伙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扩大业务上面, 无暇关注审计项目的风险与质量。 合伙人一般都是资深注册会计师, 专业胜任能力比较突出, 但由于行业和合伙人之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 他们不得不去拼人脉、搞关系, 至于做业务就只能交给普通的注册会计师了。

三、警示与思考

2019年, 康得新和康美药业这两起上百亿元的财务造假大案沉重打击了利益相关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 但也宣告了严刑峻法时代的到来, 会计师事务所将会为自己的审计失败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2020年开始, 以注册制为标志的证券市场化改革走向纵深, 事务所将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配角变为主角, 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成为优秀的冲浪者, 事务所需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

(一)徙薪曲突, 加强危机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危机管理,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设立舆情管理岗。 为了提升事务所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 及时、妥善处理各类舆情对事务所业务、商业信誉造成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设立一个专职或兼职的岗位, 平时负责从网络、各媒体或其他渠道搜集有关事务所的各种信息, 尤其是负面信息, 及时研究并提出处理建议。

2. 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沟通平台。 当事务所越来越大, 职员和部门、层级越来越多时, 高层和基层之间、事务所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就会难以畅通, 有了问题就难以及时发现。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学习华为的经验, 建立一个类似华为“心声社区”的论坛, 论坛必须做到真正的开放和匿名, 确保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 事务所的高层要经常登录、浏览, 鼓励大家揭露问题并献计献策。

3. 指定专门的危机管理合伙人。 该合伙人必须是在事务所内部一步步从审计师、项目经理、部门主管成长起来的, 对客户、业务和团队都非常熟悉, 与上、中、下层都有很好的沟通渠道, 关键时刻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可以协助首席合伙人迅速处理已经到来的危机。 危机管理合伙人平时主管舆情管理岗和内部沟通平台, 并随机对各个在审项目进行巡视, 也可以兼管事务所的对外风险管理业务。

(二)敬畏法律, 谨防审计失败

“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 这是易会满主席2019年2月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 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在执业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防止审计失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 审计人员作为“经济警察”, 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执法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守法的过程。 审计人员只有学法、懂法, 才会知道哪些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才会监督客户和自己一起严格按法律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近几年, 由于财务造假高发, 相关法律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 如《证券法》《刑法》等, 财政部、证监会也出台了许多新的部门规章, 均明显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如不学习掌握, 审计人员就可能低估违法成本, 在出现法律诉讼时也难以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重视风险, 坚持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是逐渐升高的。 以康得新为例, 传统的账项和制度基础审计很难发现康得新的财务造假。 首先, 康得新的假账不仅各种单据齐全, 而且信息流、现金流、物流三方互相印证, 此外还有隐藏在上下游的关联方、银行进行外部配合, 是非常高级的财务造假。 其次, 康得新很容易让审计师丧失警惕与职业怀疑, 因为康得新是瑞华连续审计多年的老客户; 其董事长曾经跟着李克强总理出访德国; 其厂区生产是繁忙有序、红红火火的; 公司始终围绕“膜”开展业务, 主营业务十分突出; 一直开展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出资踊跃; 公司连续5年都是江苏省纳税百强企业……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进行大规模财务造假呢? 但如果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进行观照, 就可以很快发现它存在的问题。 因此, 审计人员一定要严格落实风险导向审计, 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就态度来说, 要由以前的“要我做”改为“我要做”; 就深度来说, 要由以前的“蜻蜓点水”改为“鞭辟入里”; 就广度来说, 要由以前的“了解被审计单位”扩展到“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的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环境”。

3. 重视人才, 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 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应来自于审计师高超的专业能力。 然而, 一直以来, 独立审计行业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大家拼的不是智慧与学识, 而是体力与时间, 好像在这个行业, 专业的知识、深厚的经验和睿智的眼光都是可有可无的。 长此以往, 这个行业就会失去刺穿财务造假的尖喙, 失去“经济警察”的威严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瑞华付出的惨重代价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人才的价值。 试想, 如果负责康得新项目的是一群非常有专业胜任能力和有很高职业操守的注册会计师, 瑞华怎会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又岂能让康得新在证券市场横行多年? 留住人才其实也简单, 就是事务所要做出几点改变:第一, 改变繁琐、低效的作业模式。 由大队人马开展地毯式搜索、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做底稿改为头脑风暴、顺藤摸瓜, 让审计人员用智慧做审计, 而不是用体力来做底稿。 这样, 审计人员的工作就不会是疲于奔命、重复枯燥, 反而会充满挑战、乐趣与成效。 第二, 给人才好的待遇, 让他们愿意留在这个行业长远发展。 事务所一直有一个误区, 即聘用大量没有工作经验的审计助理会帮事务所省钱。 其实这是错误的, 因为与其花1000元给10个普通人才, 不如把1000元给1个高级人才。 第三, 尽快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 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武装自己的队伍, 把审计员变成技术员, 把人工审计变成智能、自动化的审计。

(三)慎选合并对象, 加强一体化管理

不得不说,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事务所进行市场竞争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得分指标, 规模越大越容易占优势。 加上国家有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 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尽快扩大规模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合并浪潮。 但很多合并都是形式合并, 平时各吹各的号, 各拉各的调, 只是拉业务、出报告时用同一个名号, 审计质量自然良莠不齐。 有鉴于此, 事务所合并时最好推行实质合并, 即总、分所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统一管理。 以业务方面为例, 总所最好在制定统一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推行以下措施:第一是打破界限混合组队, 即在组建项目组时项目经理在全所范围内选聘, 任用风险意识高、能力强的人出任项目经理, 并由其在全所范围内抽调力量。 这样可以促进成员所相互学习并在所内形成竞争机制。 第二是建立质量巡视员制度, 总所安排高水平的質量监控人员到各审计现场交叉巡视, 每周发一次巡视快报, 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 第三是推行各分所的审计底稿交叉审核制, 如上海分所审核广州分所, 广州分所审核湖南分所等。 这样做既可以促进相互学习, 又能够提升审计质量。 第四是建立合伙人交换任职制度, 不同分所的合伙人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换任职。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乔鹏程.瑞华受罚事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谨慎性反思[ J].财会月刊,2020(1):99 ~ 104.

[ 2 ]   吴羽.瑞华所审计的多家上市公司再融资被暂停,29家IPO也被暂停[N].中国基金报,2019-07-28.

[ 3 ]   陶然.证监会修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N].中国证券报,2018-03-24.

[ 4 ]   谭绍鹏.千亿康得新的陨落[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19-12-26/doc-iihnzhfz8479761.shtml,2019-12-26.

猜你喜欢

瑞华财务造假审计
瑞华状告证监会,以攻为守之计
瑞华遭财政部、证监会惩处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
武汉万达瑞华酒店开业周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