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2020-11-02岑剑涛
岑剑涛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群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工作、事业以及家庭均与心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成长为德才兼备、品质优秀的健全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中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并针对这一因素展开积极的探索研究,促使中学生可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因素;解决对策
一、中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根本成因
(一)学校教师团队
由于中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十分敏感,且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看待问题比较偏激等。当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因素的时候,教师极易使用单一打压、家长沟通等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师、家长、学校的行为产生逆反心理。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开展心理教学活动较为良好的学校内,其心理教学活动也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比如,学科倾向化、表面化以及形式化等诸多教学问题。部分学校在开展心理教学开始时,对其充满了兴趣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讲座、建档以及咨询室等,但学校的此种做法只停留在心理教学的表面工作或者更过分重视建设工作,并没有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培育。并且,大多数担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队,该师资团队的能力较为低下并且教育培训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很难受到良好的心理教学。学校内很少有专业心理证书的教师,教师缺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经验,从而影响教师处理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高效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首位教师,家长的道德品质以及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因素,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而部分家庭则对学生百般呵护、娇生惯养,一旦学生遇到些许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便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并且,一些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其具有的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心理,致使其将自己心理的期盼单一的施加给学生。这些家庭所具有的典型特点就是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以及心理素质等方便的培育工作,最终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三)社会及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风气败坏、社会道德价值扭曲等,让人们对一些违反道德行为逐渐习惯,甚至习以为常、崇拜金钱。中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学生的自制力以及意志力比较薄弱,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时,学生很难辨别是非、把控自己,最终学生的心灵受到影响并产生错误的认知。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学校建设力度落实健康工作
由于中学生长时间都在学校内接受教育,学校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学校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以及先进的知识技术,设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内容。教师对学生展开的心理教育课程中,其包括知识理论和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将心理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了解心理知识的同时,可以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以及转移情绪的科学宣泄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信心。其次,学校需要对教师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只有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心理教育的效率。因此,学校需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心理教师,并增加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的次数,最终提升学校内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显著解决学校内教师心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最后,学校需要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展开合理的疏导工作,促使学校内整体的中学生通过知识,可以成长为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人才。
(二)重视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氛围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引导人员,二者需要通过相互配合、和教师合作,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长需要多了解、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展开思想沟通以及心理交流,显著消除家长和学生之間存在的隔阂以及距离感,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镜的含义,通过严格要求自身的实际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父母还需要从情感以及心理上充分尊重学生,对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提升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怎样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设立相关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及辅导
学校需要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将其组建成学校内的心理咨询室,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以及学生的特点,高效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在招聘大量新入学的学生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入学调查,并将获得的学生心理档案妥善保管。对于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认真的关怀、帮助以及开导,有效阻止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恶化。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愿加入咨询团队中,使学生帮助更多的同辈学生解决问题,使其共同跨越心理上的难关以及困扰,促使学生可以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由繁杂的工作,处于全面重视素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型人才的时代中,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重点之一,对其展开不断地探索、分析,充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人才之一,只有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存在的困扰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更多合格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联手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5):62-63.
[2]陶建霞.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0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