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提高学生注意力

2020-11-02李彦超

速读·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奖惩注意力距离

李彦超

◆摘  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前提,只要我们教师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发挥语言的魅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

◆关键词:注意力;奖惩;距离;语言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是的,只有不断摸索如何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归课堂、集中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才能更快、更容易,才有可能使課堂成为一节有效的、师生共同互动的课堂。

通过学习与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做法,同时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试验与摸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提高历史教与学的效率:

一、可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

学生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身心势必较为疲惫,在课间时间有限的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也有助于全身心的投入下节课,使学生注意力从课外活动时间尽快转至课堂。

而教师的提前进班可避免学生课间活动过度,对于班级学生回归教室,乃至回归课堂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模范作用可使学生提前进班,不仅在身体上能够使学生得到恢复,也能在在精神状态上尽快回归课堂。

二、无规矩不成方圆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节有效率的、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注意力注定不能长时间保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意的去引导。制定一个课堂上课的奖惩措施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如设置单科积分。设置积分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的被调动起来,上课有了目标,注意力自然就不容易跑丢。

如设置公约。设置班级上该科目时共同遵守的公约,这样对于学生的约束力要远比任课教师临时起意的说辞有用。学生自主约定的公约,在他们心中,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是需要遵守的,同时其他学生也会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

三、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阅历均有所不同,即使是坐在一个班的同学。而上课目前仍是大班制上课,就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尽力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课堂。

如情境模拟。在课堂上学生可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体会其所扮演的人物的处境与心境,了解历史人物的抉择。例如“百家争鸣”一课,让学生分别从道家、儒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角度处理“邻居偷鸡”的事情。从同一案件中区别道、儒、法学派的思想。这种活动学生参与感比较强,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也在无意中回到了课堂。

如乡土资源。在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时,可先让学生说出布达拉宫中有哪些塑像,进而引入到本课,如拉萨上映的《文成公主实景剧》的演出,如有学生去看过的,可使学生先行进行讲述观看的内容,了解到和亲路程之艰辛、汉藏友谊之绵长,进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如假设如果。我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曾经给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假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处在清朝晚期,并勇于突破自我、破除藩篱,那么中国将会怎样发展,请学生作适当的、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学生对此个个都很有兴趣,发言很积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回到了课堂。

四、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历史知识故事化

因为藏族学生与内地学生有不一样的语言习惯,因此课堂上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非常有必要。

而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日常阅读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要求教师日常关注相关历史著作的出版,及时的去阅读、去思考。进而将知识内化。内化后,方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如央视《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教授品“三国系列”及评“汉代风云人物”的热播,褒贬皆有,众说纷纭,吸引了大量年轻历史爱好者,为什么,最大亮点是他把历史知识故事化,语言讲述生动化,授课过程悬念化。

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初中生学习。一定要在课堂上运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忌,作为教师,使学生更为灵活、集中、凝神去听课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完成教学的首要任务。

只要我们教师提前进班两到三分钟,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发挥语言的魅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优的效果。同时,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历史学习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延恒.心无旁骛 方能致远[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1).

[2]袁建平.兴趣·注意·效率[J].江西教育,2012(05).

猜你喜欢

奖惩注意力距离
让注意力“飞”回来
算距离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