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生态平衡与森林害虫防治分析

2020-11-02李祖翠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森林

李祖翠

[摘 要] 森林生态平衡对维持整个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森林生态平衡受到毁坏,将会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总结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防治森林害虫的有效措施,旨在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关键词] 森林;生态平衡;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60-2

森林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而且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森林中含有多样化的物种和群落结构,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宝库[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保持森林生态平衡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森林害虫防治问题。由于造成森林生态失衡的原因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特点,因此,森林害虫防治工作开展难度极大。目前,加强对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研究,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

1.1 长期砍伐森林

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不足,往往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森林进行大面积砍伐,且砍伐后未进行相应栽种,致使森林数量和种类大量减少,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导致森林生态平衡严重失衡。大量砍伐林木后,大面积森林地面被暴露在阳光下,一些喜光害虫大量繁殖、生长,害虫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针叶林幼苗正常生长,而生存能力较强的阔叶林数量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森林生态失衡。

1.2 农药应用泛滥

以往,人们的森林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通过大量使用农药来达到消灭森林害虫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难以彻底防治森林害虫,而且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对森林造成了二次伤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此外,在农药应用过程中会有大量有益生物因误食农药而死亡,而害虫在农药作用下逐渐提高了抵抗力。长此以往,有益生物数量越来越少,害虫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平衡,极大地降低了森林害虫防治工作效率。

1.3 人工纯林大量种植

人工纯林生长速度较快,但其生态恢复能力较差,抵抗害虫能力较弱。人工纯林的大面积种植导致森林害虫大量繁殖,对森林害虫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此外,人工纯林的生长周期较短,难以形成完整的食物链,食物链断裂为害虫的繁殖提供了一定条件。一般害虫繁殖能力较强,在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天敌数量减少,导致害虫大量繁殖,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破坏。部分地区人们强行改变森林生态环境,人为把阔叶林改为针叶林,这种环境下食物丰富,生存环境优渥,导致有益生物较少,害虫大量繁殖生长,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

2 加强森林害虫防治的措施

研究表明,造成森林害虫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滥用农药、不科学种植人工纯林。目前,避免滥用农药,科学合理种植人工纯林,加强对森林害虫的防治,对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1 合理经营森林

合理经营森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森林害虫的危害,而且对森林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森林经营方式不合理,即会引发严重的森林害虫问题,对森林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例如,修剪树枝时,切记过多修剪或过少修剪,以免对树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树枝修剪过多,不仅会影响树木的正常光合作用,而且会造成林地大面积暴露在阳光下,水分大量流失,严重破坏森林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量森林生物因不适应干燥环境而逐渐消失,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平衡。此外,以上环境为害虫的繁殖、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喜光害虫趁机进行大量繁殖,对森林树木的生长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此,森林管理部门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引进先进的专业人才,提升森林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自身的修复能力,减少害虫对森林的危害。

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要对森林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评,对森林虫害危害程度进行科学测评,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加强对现代化营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对森林害虫的预防,为森林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力。

2.2 加强保护害虫天敌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诸多食物链,食物链中存有许多以害虫为食的生物,这些生物对于防治害虫、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和管理。例如,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惩对有益生物的捕杀行为。此外,在害虫泛滥时节,林业部门可通过向森林中投放有益生物的方式,提升对森林害虫的防治效果。

另外,可利用现代化营林技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打造功能性生态林,增强森林自身对害虫的抵抗能力。例如,如果林区某个食物链中害虫占据主导地位,则可通过种植与之相克的树木品种,打造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人工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规模,而且可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害虫的能力,降低害虫对森林的危害,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2.3 加强对森林的监测和检疫

为充分了解森林生长情况,争取第一时间掌握森林害虫发生情况,森林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森林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森林虫害,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害虫对森林的损坏程度。如果发现被害虫侵害的森林区域,则要对该片区域实施隔离。一般飞虫对森林的危害最大,经常会在侵害一片区域后迁飞至下一片区域继续危害其他林木。通常,飞虫的繁殖生存能力较强,防治工作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捕杀该类飞虫幼虫,降低繁殖数量。同时,要注重在受害区域合理设置隔离网和隔离带,避免飞虫危害其他区域,再采取科学有效的捕杀技术,消灭该林区害虫。由于新造林和幼苗自身抵抗力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因此林木幼苗受害虫侵害程度最大。对此,要加强对森林幼苗的保护,充分应用抚育技术和疏伐技术,对受侵害的幼苗及树枝进行及时清理,以确保幼苗生存环境良好。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外林木被引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难度。对此,森林管理人员应充分应用先进检疫技术,加强对森林害虫的检疫,减少国外害虫对我国森林的危害。例如,森林管理人员可通过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森林害虫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总结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森林害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2.4 实行封山育林政策

封山育林政策的有效实施,可极大地提升森林害虫防治工作效率。为增强森林自身对害虫的抵抗能力,林业部门可通过选育方式,种植具有抗害虫能力的树木,同时通过封山方式加强对幼苗的保护,确保幼苗能健康生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森林自身抵抗害虫的能力,而且扩大了森林的种植规模和种类,营造了新型森林生态系统,极大地提升了森林害虫防治工作效果。

2.5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使森林害虫防治工作起到良好效果,而且不会对森林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在森林害虫实际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常用技术有以下3种:①昆虫病原病毒在森林害虫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适用范围较广,特别是对马尾松毛虫的治理效果极其明显;②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延长害虫的生长周期的方式,降低害虫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逐渐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被淘汰,虽然这种方法不能把害虫直接杀死,但是对于害虫防治具有長远效果,值得推广应用;③生物酶技术,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的蛋白酶活性,降低害虫生长能力,进而致使害虫逐渐被生态环境淘汰。

3 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自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森林中存在大量的动植物种群,其对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森林害虫防治工作的重视,确保森林生态平衡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农药的使用以及人工纯林的栽种,均会导致森林害虫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对森林害虫防治措施的研究,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国治.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1.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森林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哈Q森林
哈Q森林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