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牢之谏
2020-11-02马军
马军
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位高权重者尤甚。古人对此认识颇深,韩非特作《说难》,一二三四,条分缕析,备陈“说”之艰难。然则难虽难矣,但毕竟还是剖明利害。更何况为其所画之饼光灿灿的诱人,哪怕不成功,顶多也就像苏秦那样“大困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相比于“太岁头上动土”的逆耳之谏,风险还是小多了,故而才会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贞观十五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不胜感慨地说:“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
故此,才会有林林总总,曲径通幽、尽显智慧之光的各种巧谏,也往往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可明代有个耄耋老吏却偏偏“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卑不亢,朴素无华,不仅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反而凭此加分,备受信任和敬重。
都督山云初掌总帅衙门,就将他这个老资格请了来,问询道:“广西一向有送礼受贿的风气,我是否也可以入乡随俗贪点财货呢?”郑牢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这样回答:“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大人呢!您初来乍到,就像一袭崭新的白袍,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可是一旦被黑墨所污,那就是永远也洗不掉啊!你想贪,想搜刮地皮,离任时也弄个10万甚至若干万雪花银?那是一条通往地狱的不归路,朝廷的刀可是快得很啊!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犯糊涂。总之一句话,就是你不能贪。你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爱咋的咋的吧!
相比之下,战国时魏国人许绾则艺术得多,魏襄王打算搞一项“伟大”工程,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名之曰:中天台。为防有人阻止,遂令曰:“敢谏者死。”许绾听说此事后,扛着把铁锹径直来到王宫,表示愿助大王一臂之力。魏襄王十分高兴,让他说说如何尽快才能心想事成。许绾遂给他“画”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而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即便拿出全部国土,也远远不够。因此,首先就得出兵消灭所有诸侯国,将他们的土地全部吞并建台才有谱。魏襄王默然良久,接受了他的劝谏,罢造此台。
可郑牢是个“鲠直敢言”的人,不会迂回曲折,更不会刻意逢迎,所以尽管一大把年纪,仍然是个普通的差役。都督韩观是个性如烈火,杀人如麻,战功无数,令下如山的武将,深得太祖朱元璋的欣赏和倚重。慑于他的威严,无人敢于稍有忤逆。但此人有个毛病,就是常常酩酊大醉,且喜酒后杀人。这个活儿就交给郑牢来干,郑牢没有唯命是从,而是认真甄别一番,发现罪不至死的,都设法留下,待韩观酒醒之后,再向其说明不杀的原因。这种胆敢不“忠实”执行军令的下属,在韩观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掉脑袋那是分分钟的事。可是郑牢就敢先斩后奏,所幸韩观嗜杀,却并非滥杀无辜之人。他对郑牢端方正直的人品极为赞赏,也对他勇于担当,以身行谏,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心存敬意。
郑牢之谏,并不深奥,也不復杂,但内涵却颇为丰富,它是磊落、坦荡、忠诚、胆识,操守、方正、智慧、勇气、担当、无私等优秀品质的自然流露。不仅令人仰视,做万世表,也给古往今来为数可观的“油浸枇杷核子”和“李猫”们树起一面照彻灵魂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