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中浩:川商侠义

2020-11-02唐亮

商界评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锦绣盾构

唐亮

走进锦绣中浩集团位于成都天府二街的董事长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字:精忠报国。办公室的主人杨中浩已经等候我们许久,他解释自己挂“精忠报国”的含义:尚武,崇尚军人,同时坚定地认为,企业应有社会责任,企业家应有家国情怀。

杨中浩和他的锦绣中浩集团很少见诸报端。这与他所从事的行业有关,轨道交通是完全2G、2B的行业,远离C端的关注。

直到2017年,杨中浩荣获“年度杰出青年川商”,外界才第一次知晓:遍布成都、重庆、武汉、南昌、长沙、昆明、济南、宁波等城市如火如荼的地铁建设,锦绣中浩集团旗下的锦绣交建公司都参与了其中的工程分包与施工。

实力超卓,錦绣中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拥有盾构机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在商业模式上已成为集盾构设备制造、租赁、技术服务、劳务服务、物资配件销售等于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

同时,从轨道交通业务起步,锦绣中浩已经发展到文化旅游、健康产业、资产管理等各领域。

这是新时代川商创业的典型样本。

川商精神

2019年的“川商发展大会”,首次提出了24个字的“川商精神”:执着果敢、百折不回,明礼诚信、厚德务实,开拓创新、义行天下。

作为“川商(返乡)发展大会”多年的受邀企业家,杨中浩对其中的“义行天下”可能格外有体会。

在川商的圈子里,杨中浩常被称为“侠商”。“侠”,是指拥有侠义的精神,重义轻利,诚实、重诺、守信。

杨中浩体型并不高大,总是梳着平头,穿着简单的T恤或衬衫,有时甚至有些不修边幅,公共场合的着装搭配完全依靠太太安排,但为人处世却很真实、果敢。当年,在成都的汇金广场,有一个“摸包贼”得手后飞快逃跑,恰好碰到站在路中间的杨中浩,后者当即出手把前者击倒在地。

多年练习泰拳,杨中浩“收拾”小偷或许并不困难,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义却很难得。

这份侠义,间接造就了杨中浩现在的事业。

杨中浩2004年开始创业,最早是在电脑城做电脑和数码产品的批发、零售;2008年进入建筑施工行业,交了很多“学费”,经受很多挫折,逐渐积攒了第一桶金。

当年,有一位承揽隧洞施工的朋友资金周转不灵,提出借款。杨中浩出于义气,给朋友打了几千万元,没有附加任何保障条款。结果朋友遭遇“三角债”,最终无法还款,遂提出把公司名下的主要资产盾构机用来抵债。

这是杨中浩第一次详细了解“盾构机”。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历史上,大型盾构机的制造技术长期垄断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中国只能高价进口,单价可达1亿~7亿元。2008年,中国中铁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正式打破国外垄断,并在极短的时间里抢占全球90%的市场份额。

虽然盾构机的价格已经被国产化降低到数千万元,但依然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杨中浩朋友的公司处于盾构机产业的下游,从事地铁隧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市政管道等隧洞施工,自购盾构机设备能够提升工程承揽的竞争力,减少租赁成本。但是,杨中浩的朋友一次性采购了2台盾构机,超出了自身的承载能力,设备还未交付便无力维持。

从债主突然变成大股东,杨中浩一时间感到错愕。稍微冷静后,他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一个朝阳行业。

2010年以后,中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期,城市轨交运营线路总长度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以成都为例,2010年开通运营1号线,到2020年已开通8条线路,运营里程10年翻了10倍,背后包含着以盾构机为主力装备的隧洞开掘的商机。

杨中浩决定进入这个细分领域。他迅速补缴了剩余货款,从制造商中铁运回了2台被扣押的盾构机。

2014年,锦绣交建甫一成立,便拿到了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的租赁订单,2台盾构机被迅速投入到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的掘进工程中。

杨中浩不满足于做纯粹的租赁商,而是把锦绣交建定义为服务商的角色,为2台盾构机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和维修团队,使其全程得到养护。同时,锦绣交建逐渐向中上游挺进,打通了盾构机相关的零件供应、备件销售、智能监控等服务产业链。

这就意味着,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锦绣交建的现场团队能够第一时间排除障碍,节省工期;掘进工程完成后,经过2个月的维修、保养、修复,盾构机又能迅速进场投入到第二段工程。

对客户来说,“靠谱”就是一种“侠义”。锦绣交建以近乎完美的效率完成首演,很快又拿到中铁八局的分包合同,投入到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的隧洞掘进工程中。

两单业务做下来,锦绣交建的盾构机掘进3 400米,获得租赁收入2 700万元。

更关键的是,凭借盾构机租赁与工程分包综合性服务,杨中浩把锦绣中浩的事业做到了四川以外。

川人出川

2015年,锦绣中浩再次购入2台盾构机,与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进入武汉地铁21号线开掘工程。

面对开拓性的局面,许多人建议杨中浩加快采购盾构机的速度,迅速抢滩全国城市的轨交建设。

“川人出川是条龙”。在关键时刻,杨中浩保持了冷静,他提出一个问题:川人出川凭什么是条龙?

从朋友的失败经历,以及经商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杨中浩总结认为,症结在于健康的现金流。

当业务、订单没有保障,盲目地扩大盾构机数量,将使企业陷入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而拿到业务、订单后,缺少完善的团队、技术配套,则会把企业拖入做一单没一单的险境。

这就是一般创业者的所谓“产品-市场悖论”:产品搞好后没钱做市场;市场搞好后没钱做产品。

历史上,刘邦出川成功正是在于粮草、人力充足;而诸葛亮出川失败,则总是困于粮草匮乏,最后在人才储备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为搭建健康的现金流,杨中浩在商业模式上补全了3个方面。

第一,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解决资金开源的问题。

2017年,锦绣交建(持股40%)与四川金石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石租赁”,持股60%)共同成立了金石重装租赁有限公司(简称“金石重装”),而金石租赁正是国资背景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能投”)旗下企业。

金石租赁、四川能投的资源背书,为锦绣交建带来两大能力。

首先是融资能力。

2017年9月,以金石租赁为发行人,国金证券为计划管理人及主承销商,国金-金石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融资)得以顺利发行,发行规模高达7.55亿元。这为金石重装提供了债券融资渠道,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的初始投入资金。

其次是业务能力。

与锦绣交建并行,以金石租赁为大股东的金石重装提供了“第二条业务线”,且两家公司的客户资源完全互补。事实也证明,金石重装成立的第1年,就拿下深圳地铁6号线、长沙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等业务。显然,“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要比“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更小。

而四川能投、金石租赁之所以愿意與锦绣交建合作,正在于后者能够提供盾构机业务的搭建能力,包括盾构机的完整产业链及服务团队,从而不再需要从零开始摸索。2018年5月,金石租赁引入战略投资者,IPO计划首次浮出水面,其中的盾构机相关资产及业务立即引起资本市场关注。

第二,从资金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

2014-2018年,杨中浩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团队搭建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技术团队的搭建。

杨中浩广募人才,从中国南车、中国中铁、中国建筑等国企、央企引进技术人员,与盾构机的数量匹配设立了30多个专业团队,覆盖全套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认证,申请了10多项高新技术专利和40多项相关项目。

正是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夯实了服务商的本色,锦绣交建得以持续获得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地铁工程分包业务。

第三,创新业务模式。

在资金、技术的支持下,锦绣交建改变了单一项目招投竞标、磋商的对接模式,与建设方直接进行战略合作服务。比如,锦绣交建与中铁二局城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一次性就南昌地铁项目、济南地铁项目达成4台盾构机的租赁合作,合作金额高达8 000万元,并开放二局城通公司在全国24个城市52个项目的战略合作口子。

与建设方进行战略捆绑,其意义在于锦绣交建成为对方的“翅膀”,建设方只要有隧道挖掘的需求,锦绣交建的盾构机第一时间就进场施工,双方互为不可或缺的关系。

显然,对开拓全国市场,杨中浩做足了战略准备。

在现金流的持续正向引导下,锦绣交建得以建设成一支拥有30套盾构机的“王牌队伍”。

同时,锦绣中浩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团伙创业

杨中浩自诩是天生的生意人。

创业早期经历许多失败,杨中浩总能苦中作乐,百折不挠。成都人喜欢喝茶,杨中浩在茶馆里泡着都能结交很多合作伙伴,聊到不少生意机会。

天赋、性格使然,杨中浩必然会选择多元化的企业发展道路。但是,折戟于多元化的企业和企业家诸多,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

杨中浩给出了他的答案,关键是人。“人找对了,留对了,事情才能成。”

杨中浩习惯把团队称为“团伙”,因为团伙既靠利益维持,也靠感情凝聚。“企业家必须掌握鼓舞人心的艺术,建立团队内部的友情和信任。”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位盾构机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前来请示工作。我们看到:杨中浩毕恭毕敬地为他端茶、递烟,言语中重复客气的拜托,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

杨中浩说,第二天就要与该专家一同出差,由他来对接客户,由专家来解答相关的专业问题。

这符合一位“川派老板”的特点:平易近人,接地气,谈笑中就把事情办了。

从2017年开始,锦绣中浩开始密集对外投资,实施多元化战略,业务涉及文化旅游,健康产业,资产管理等各领域。对每一块新业务,杨中浩都亲自物色高管。

杨中浩的用人原则概述就是,人品要硬,做事有担当。

有一位子公司负责人出身国企,杨中浩第一次与其洽谈合作便钦佩不已,主动提出邀请,对方以职业原因婉转拒绝,这反而让他更加欣赏。此后一年多的交往,双方在事业追求上感觉一致,加之对方因多种因素导致工作变动,杨中浩如愿邀请对方坐镇子公司。

一个细节是,杨中浩极少过问子公司的事务,全权委托高管负责。事实上,在确定高管人员之前,杨中浩对其能力的了解早已心中有数,独当一面是基本要求。

因此,锦绣中浩作为集团公司,平日里总是较为冷清,只有在子公司高管按例回司述职时才显得热闹一些。

杨中浩精通“赛马机制”,十几个高管一起述职、汇报成绩,必然有先进有落后,大家都是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回去后自然懂得如何用力。

不过,有一项工作,杨中浩对所有高管都是强制要求,那就是“学习”。

杨中浩为集团、子公司所有高管都安排了商学院的学习机会,包括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进修学习。杨中浩自己也是商学院的“常驻学生”,在各地学习的过程中也在物色人才,尤其是从沿海发达地区引进专业人才。

有一位子公司高管,是与杨中浩一起创业的元老。杨中浩亲自送他去商学院、专业学校进修,缺什么补什么。经过多年的熏陶,这位本来文化水平一般的高管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杨中浩对其委以重任。

把团队变为“团伙”、变为商学院的“同学”,杨中浩的企业管理可以称为“聚义堂”的模式,因利而聚,因义而升华。

解决了人的问题,子公司各美其美,锦绣中浩的多元化以极高的效率迅速开花结果。

其中核心的多元化板块包括:

自贡川报文旅投资有限公司,主持自贡市自流井老街的商业开发项目,其中还引进了阿里云的商用云计算服务,创新商业运营及管理模式,打造新一代数据赋能的新零售智慧商业街区。

成都威尔逊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旅游项目开发,成功打造过“天府龙门阵国际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国内首家具备“城市会客厅”功能的经营性公园,计划总投资37亿元,荣获“2018年度首批四川优秀文化产业项目”的称号。

华泽资本,作为锦绣中浩的战略性综合投资平台,已投项目涵盖高端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医疗健康、旧城改造、文化旅游、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累计投资近10亿元。

从模式路径的角度观察,锦绣中浩的多元化实现依赖两条路径。

其一是与资源方、投资方合资,借助资源方的运营经验和体系,借助投资方的资金,较快地实现业务落地与现金流回正。

比如威尔逊文旅的股东包括三方:高管、项目开发负责人组成四川一路远扬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威尔逊文旅持股51%;四川百达博雅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对威尔逊文旅持股12.25%;锦绣中浩集团则以旗下全资子公司成都锦绣中浩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威尔逊文旅持股36.75%。

这样的资本顶层设计兼顾高管激励、投资方回馈与集团权益,显示了杨中浩强调的“义”。

其二是通过股权投资,吸引机构投资者资金,对新基建、互联网经济、医疗大健康、新型农业等进行投资。

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是锦绣中浩旗下股权投资平台华泽资本的基本原则,其意义在于追求长期回报,除账面盈利,机构投资者更追求进行产业协同方面的布局。比如围绕上下游来投资,医疗、器械、体检、养老等,相互间有业务来往,能够整合优势实现协同共赢。

显然,无论是资源整合,还是股权投资,锦绣中浩的多元化战略都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自身的投资风险,同时建立了与合作方的共赢机制。

杨中浩坦言,自己不是管理专家,也不是什么知名投资人。但是,作为一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必须了解时势,把准方向。

英雄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把握住了“时”和“势”。

锦绣中浩集团的事业如今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杨中浩却没有变化太多。

他的爱好,一如既往地是与朋友、家人喝点小酒。无论工作得再晚,也必然会赶回家陪伴家人。

他是唯一一位穿着“鲨鱼T恤”留影杰出川商的企业家。杨中浩的解释是,完全没有准备,被“逮”着就拍了,但却透着真实。

川商侠义,杨中浩仍将继续演绎自己的锦绣山河。

锦绣中浩多元化布局

锦绣中浩属于新基建轨道交通的赛道,既是地方国有平台需要投资的赛道,也是很多主流资本追逐的赛道。

几年的时间里,在集团董事长杨中浩的带领下,锦绣中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而且成为了该领域非国有体系的第一名。

未来,新基建预计投资将达55万亿元,而其中轨道交通,在未来10年,预计来自国家的投入将会达到10万亿元左右。市场巨大,而企业很小,存在的投融资机会非常多。

纽约地铁的长度是北京地铁长度的4倍左右,东京地铁的长度是北京地铁长度的2倍左右。市场在增长,企业在增长,GDP也在增长,未来汇聚中国成长的力量,锦绣中浩会越来越好。

锦绣山河

锦绣山河业务面向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及地下空间、水利水电、桥梁、高速公路等国家基础建设工程,是集地铁隧道掘进,盾构设备制造、租赁、技术服务、劳务服务、配件销售等一体的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地铁施工综合服务商。

2017年,公司与四川能源投资集团下属国有企业合资混改成立四川金石重装,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专业盾构机租赁企业。公司现已持有/管理盾构机24台,后配套设备12套,预计2020年盾构机持有量达400套,后配套达40~50套。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约140人(不含施工劳务团队),业务部门团队大多来自国内主流轨道交通施工单位及设备制造厂家,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上正建筑

上正建筑业务涵盖电力工程、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机电安装、钢结构制安、检修运维等工程建设与产业运营,以及各类产业园投资建设与运营。公司现与国家电网、中建科技等数家大型央企合作,在全国开展输变电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等相关建设。

公司积极借鉴吸收集团在工程建设与施工、项目管理、项目维护、人员管理等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与上下游潜在合作伙伴通力协作,致力全方位打造管理型、技术型、效益型、创新型、具有强竞争力的一流综合性工程公司。

中浩天岩

中浩天岩专注整合石材产业,致力于打造本土石材专业市场。

其打造的川南生态智慧石材产业园,是自贡市、自流井区两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建成集展销、加工、仓储、电商、服务、文化、智能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石材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川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产业链最完整、辐射范围最广、配套最齐全、环境最优美的生态智慧型石材加工贸易集散地,真正推动石材行业升级,树立生态智慧石材产业新标杆。

华泽资本

华泽资本是锦绣中浩集团旗下的战略性综合投资平台。

作为一家以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服务、股权投资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综合型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华泽资本主要关注方向涵盖先进制造、医疗大健康、文化旅游和消费升级等行业,现有团队均来自国有大型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及国外知名投行机构,硕士学历占比超70%,拥有丰富投融资经验。

华泽资本充分利用集团产业资源,为被投企业带来强有力的投后支撑与产业协同,致力通过发展、转型、创新,打造优质的综合投资平台和资产管理平台。未来,还将与合作伙伴和政府引导基金共同发起高端制造、轨道交通、医疗大健康、新消费等领域各项基金,通过资本力量助力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川报文旅

川报文旅主营文商休旅开发运营,其全力开发的自流井老街项目,是自贡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總投资达12亿元。

结合多年旅游文化商业地产开发经验,川报文旅以文化为核心,打造自贡盐文化IP,弘扬自贡千年盐都文化;以旅游为驱动,重现及传承盐文化、码头文化,休闲娱乐与风情体验并行;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打造全省5G示范街区,并以此为载体,将旅游和商业相融合,结合与阿里云的合作,运用数字化运营打造新零售智慧商业街区。

自流井老街作为代言自贡的城市文旅名片,将文化、旅游、人文、生态、商业五态合一,成为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

猜你喜欢

锦绣盾构
山河锦绣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晒一片锦绣
常锦绣
党旗锦绣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租赁:开启高盈利租赁新时代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
急弯曲线上盾构弯曲转向机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