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和中国平安的无止之境
2020-11-02王佳薇
王佳薇
40年前,改革的春风席卷深圳。无数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广为人知的华为、腾讯、中国平安等公司。
与众多企业不同,平安虽被冠以“中国”二字,但它身上流淌的并非国企血液。从蛇口出发,在市场化的浪潮里,一日不奋斗便一日不得食。从初创时仅有13人的公司,到32年后变成全世界按收入计算最大的一家金融企业。自平安创立以来,马明哲一直极少露面。2016年,原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去世,马明哲发文悼念你,平安的成就,“如果没有当年袁董的博大胸怀、高远智慧,没有他给予我们这帮年轻人充分的信任和毫无保留的支持,都不可能存在。”
发生在平安身上的故事既是深圳第一代企业家不断拼搏与创新的缩影,又极富马明哲的个人特色。
以深圳为起点、企业家精神为轴线,中国平安在不断创新中探索自己的边界与可能性。借着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契机,一场以“进无止境”为名的企业精神高峰论坛于9月21日在深圳召开,不少业界与学界精英群聚于此,共同回溯并反思这段历程。
蛇口基因的孩子
时间拨转到1979年的夏天。
随着一声炮响震彻蛇口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破土动工。在这片体制改革的沃土上,价值观念、时间观念,以及人才观念被打破重组,蛇口因而成为孕育新中国第一批现代公司的摇篮。华为诞生于蛇口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万科创立后的第一站设立在这里,招商银行与平安保险更是孕育在蛇口工业区的母体内。
1983年,将近而立之年的马明哲赶到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报到。入职社会保险公司前,马明哲当过工人,做过通讯员,但这些职业与保险大相径庭。经过两年积累,他提出模仿香港,开创商业保险模式,将雇主责任险转变为工伤保险,从新的险种入手,避免原来雇主缴纳的保险金贬值。但这一提议很快被以“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模式,不在社保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由反对。彼时,开创一家新型保险公司的念头在马明哲心里扎下了根。
他将构想写成材料,乘船到香港拜见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恳请他写一封引荐信。1986年12月,蛇口工业区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关于合资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的请示报告》。借着改革的春风,有关保险业的管理政策很快松动。然而,即使从法律上扫除了垄断的障碍,国际再保险业务、外币保险业务、法定保险等统统被排除在新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对新生的主体来说,无疑是限制重重。
马明哲在接下来几年奔忙于“让政策落地”。他抓住一切機会向中央递交申请,几次被拒,无数次修改申请方案,最终,在袁庚的主持与马明哲不懈的沟通与努力下,1988年,号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
在后来秦朔写的《无止之境》一书中,他提到在对马明哲的一次采访中,“马明哲曾表示,平安是蛇口的孩子,30年来,我们从未改变当年从蛇口出发时的精神和品质。永远在创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
交过桥费过河
成立之初,平安时常面临不为人知的窘境。他们在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拥有极高的自由度,同时随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在生存压力下,早期平安的13位员工挨家挨户“扫楼”是家常便饭。由于公司没什么名气,业务员随身携带着营业执照复印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随处可见。这个口号最早由袁庚提出,取材于他在香港时的观察。在香港招商局主持工作时,袁庚看中了干诺道上的一栋大厦,买卖谈成后,袁庚邀请对方一起吃饭,对方不肯去酒楼,只简单吃了餐河粉便叮嘱袁庚下午两点准时到律师楼办手续。因为过了3点,便是另一个交易日,会损失大量利息。
这一幕让袁庚深受触动,他后来将之称为“香港第一课”,并把香港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把时间当作金钱的精神简化为两句口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用来激励人们争分夺秒创造效益。
“高效率高报酬”、“在竞争中奋斗的精神”持续地影响着新老平安人。
现任平安大华基金董事长的罗春风,在20世纪90年代前工作单位安排他到蛇口出差时便对平安的文化印象深刻。“当时平安的管理文化让我非常吃惊,可能是靠近香港的缘故,我觉得平安身上很有‘港味,也就是香港成熟商业环境中提倡的公平、高效、规范等氛围。”
曾任深圳市市长的李子彬认为,靠近港台的地缘优势不仅吸引来这两个地区的资金率先进入深圳投资建厂,催生特区工业的迅速发展,也对深圳增长初期的资本、管理经验的积累与人才的吸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港味”塑造了平安的高效率文化,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合作则将平安的企业文化推向了更具开放性的创新新阶段。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竞争主体迅速增加,关于人才、价格、服务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同时,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增强。转型迫在眉睫。
1997年,麦肯锡进场。这场被平安员工戏称为“花钱请人革自己命”的改革在初始阶段遭到了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反对,马明哲力排众议,“俗话说‘摸着石头过河,但如果河上有桥,为何还要摸着石头呢?你们争来争去,但谁有过做世界一流企业的经验?我们通过麦肯锡直接学习世界最先进的东西,就等于走捷径。”
金融、科技与生态
后来,马明哲在麦肯锡全球合伙人会议上的一次主题演讲中曾表达过自己的愿望,就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还不够,未来应该是“中国创造”(Created in China)。平安要成为这方面的代表,从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等几个方面都可以实现“Created in China”。
从大量“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马明哲的这一愿望在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看来,便是深圳新的企业家精神。
2018年,平安迎来它的第四个十年。在对过去三十余年作总结时,作家秦朔将平安的第三个十年特征概括为“强化综合金融实践,探索‘金融+科技”。据秦朔的粗略统计,以保险业发家的平安现有40万员工,在这其中,科技相关部门占了1/4,如此巨大的科技相关人力投入甚至超过了国内一些科技互联网公司。
這种体量的投入使平安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占据了重要位置,并将技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在2019年中国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上,陈心颖介绍说,“平安科技依托人工智能、云、区块链三大基础核心技术,聚焦于金融科技、医疗科技和智慧城市三大领域的技术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应用是:用户车险理赔、客户智能语音服务、小微企业信贷、辅助医生诊疗……”
未来,一直是马明哲的焦虑所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他不怎么花心思,更多是看未来。永远充满好奇、对外部各种变革创新保持着非常敏锐的嗅觉,”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如此形容马明哲。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平安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时候,便提前布局未来。
亚马逊初创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卖书网站,甚至还亏损,但它的市值很快便超过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注意到这一点的马明哲便又盘算起来,“谁代表未来,谁才可能有更高的市值。即使平安现在好像业务很强,如果不转向科技,就没有未来。”
提出要以科技赋能为主时,他心中的对标企业是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全球科技业巨头。
尽管金融与科技、生态的融合放眼全球都鲜少能找到可供学习的样板,但公司内部从传统金融行业出身的“地球人”和从互联网行业来的“火星人”求同存异、持续探索出既立足未来又适合自己的模式。
迄今为止,平安的科技板块有11家公司,包括陆金所、在美国上市的汽车之家和金融壹账通,以及平安好医生等。2020年上半年,在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的情况下,平安的科技业务总收入达427.32亿元,同比增长11.2%。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也在租用平安的技术与数据来服务于他们的业务。 在这些科技与平台的背后,“走出去”才是最终目的。“平安的科技发展并非只是以服务于平安内部的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它的科技是有独特的生态圈、特定的场景与技术能力。像平安金融壹账通,从经营角度,所有的银行和平安银行去竞争,中国有93%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一半多的保险金融机构都在用平安的技术。”秦朔介绍道。
但“向同行输出技术”对平安来说并非易事,作为一家纯科技公司,平安壹账通最初为平安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持,帮助其转型升级。但当壹帐通希望把这种能力和技术外溢给行业时,对市场份额丢失的考量与来自同行的质疑都成为平安建立金融科技生态圈不得不去思考的课题。马明哲坚持认为,与国家一样,开放是一种趋势,一个企业也当如此。“与其到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不如我们早点进入,残酷的市场竞争倒逼我们做这样的战略布置。”曾任平安壹账通总经理及首席创新官的邱寒说。
几年时间里,从搭建平台、产品孵化到新的条线设置,金融壹账通构建了一个“5+1”金融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在商业模式上它也做了许多创新尝试。2017年以来,区块链的概念被炒得火热,受困于性能效率的吞吐量效率、隐私保护和部署管理模式,区块链一直没能在实际应用中落地。
作为金融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探索气质最鲜明的企业之一,平安在跨越痛点中一步步汲取经验、技术,走到了行业最远的边界。2018年7月,金融壹账通在与微软、IMB、以太坊等国际同行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成功获聘为香港贸易融资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为该平台的生产部署提供支持。既有专利技术,又有在贸易链与金融领域的复合能力,“金融壹帐通可能是目前最懂金融的科技公司。”邱寒说。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方兴未艾,对生态圈的探索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长胜靠生态。”马明哲信心十足。这不仅出于企业家对未来的价值判断,也包含了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将近两年的摸索、整合,平安智慧城市的“优政、兴业、惠民”三大板块初具规模。2019年1月11日上线的“i深圳”APP深圳市统一政务平台用户点击使用率已经超过10亿次,“我们有7700项的服务,到去年,95%的个人服务、接近70%的企业服务都可以在‘i深圳线上办理。”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胡玮说。
这是平安的又一次超越,也是马明哲无止之境中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