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建构研究
2020-11-02刘结玲
刘结玲
[摘 要] “双创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用讨论阐述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详细解读当前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旨在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学生;双创人才;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9324(2020)41-0369-02 [收稿日期] 2020-07-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订单式”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是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进行升级。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是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关键。
一、产教融合和“双创型”人才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首先,产教融合是专门针对职业学校提出的办学模式,具体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专业产业相互联系,培养适应性强的高技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同时产业也要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提供帮助,包括人才教育以及人才实习岗位等。其次,“双创型”人才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指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创业能力。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业的教育比较欠缺;所以,培养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缺乏实际效力
在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中,对人才创新创业情况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评价还存在问题,直接表现为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不够了解。笔者对S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为1200名,有效调查问卷为1150,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5.8%),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其中32.9%的学生比较了解,48.3%的学生一般了解,18.8%的学生不够了解。另外,笔者还调查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学生占18.7%,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生占78.3%,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占3%。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并不多,学生的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基础比较薄弱,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双创”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效力不够。
(二)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指标不够细化
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双创型”人才的基础职业素养,而“双创”人才的职业素养包括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产业认知情况、创新理念等多方面。在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职业素养内容去建立评价指标。但是,在当前“双创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评价指标内容还不够细化,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评价不够详细。而在S高职院校进行的调查中,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进行了调查。学生的职业规划直接体现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本次调查内容为毕业去向,调查人数为50人,有效问卷5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其中24%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44%的学生想考取公务员,20%的学生想考取教师,而想进行创业的学生仅占12%。可见,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所占比例最少,直接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也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不够细化。
三、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效力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还比较少,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顶层设计,重视并快速建立起“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指标。通过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加快“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速度。当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本校的人才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详细的调查,建立适合本校的“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二)构建高职学生“双创型”人才职业素养多元化评价体系
首先,构建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以“三课程”(学校通用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岗位个性课程)为基础,通过搭建“四类课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课程)学习渠道,学生以“三修”(必修、选修、自修)方式完成学习,结合三种考核综合评价方式(学校考核、校企联考、企业考核),最终达到“三种”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人格目标)。
其次,打破传统评价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都是采用“一卷定乾坤”的结果性评价方式。一纸试卷、一个分数就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这是极为片面的,同时也导致为考而学,最后是学无所获的结局。另外,考评基本采取“自己教、自己考”的评价模式,教考不分离,评价不客观。采取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体系后,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实现多元化,采取过程性考核(60%)和终结性考核(40%)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行业企业评定,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表1)。
多元化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教学空间不局限在校园之内,而是将课堂延伸到社会、企业、工厂或具体岗位。教学实施过程全面落实工学结合,通过“在岗”授课、“带薪”实习、现场参观、学工锻炼、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效实现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可长可短的工作与学习的有效结合。由于学校之外的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岗位“上班”等形式更具职业性,因此更有益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芝.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09):22-23.
[2]李丹,依托产教融合理念的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8):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