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

2020-11-02杨红洁

企业文化 2020年27期
关键词:员工石油企业思想教育

杨红洁

摘要:石油企业是推动我国发展非常重要的产能企业,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为了让石油企业可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使其在新时代可以平稳的过渡,就需要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其思想教育,使员工在本职岗位发挥更多职能,拥有更深刻的爱岗奉献精神,并且要凝聚向心力,和石油企业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其次分析了提高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事项新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实效性

石油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员工是非常重要的隐形财富,只有让员工提高个人素养和思想观念,时刻与时俱进,石油企业才能在新时代屹立不倒,面对各项挑战,并且迅速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因为石油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建设,是老牌的能源产业,所以很有可能会受到比较传统的国企思想的束缚。而目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国有企业必须要全面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产能效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目前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在短时间内尽快解决员工思想教育质量,给石油企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

(一)思想教育方式不切實际

因为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方式不切实际,在不适宜的场合,大肆的宣扬无条件服从的教条式口号,开展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造成了员工对这种思想教育的模式非常反感,甚至产生了唱反调的现象,让员工对企业的形象和文化并不十分认同[1]。

(二)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因为比较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并没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只是单方面的给员工灌输企业效益之上的观念,这也让企业和员工相互之间思想维系的平衡被打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足,最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产能效益。

二、提高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在石油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也要重视对员工思想教育的培养,要能够使员工的思想教育时效性有所提升,从而促使石油企业与时俱进,获得更多的提高。

(一)员工思想教育对企业的重要性

员工是石油企业的隐形财富,员工对企业高度的认同,是员工和企业相互之间得以维系情感的纽带。只有员工综合素养以及思想观念,能够随着企业的进步而不断的提升,石油企业才有可能从比较传统的产能企业,迈入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新阶段,而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对员工思想教育的强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员工的思想升华,真正的拧成一股绳,拥有向心力,才能够以其工作职能为基础,给企业奉献更多的价值[2]。

(二)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明确教育的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有所提升。

首先,从年龄层面看,年纪比较大的职工和年轻的职工相互之间必须区别对待。年龄比较大的职工工龄时间,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和企业的粘合度相对更高一些。但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职工,思想观念保守,也欠缺创新精神,工作知识老化,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以后工作上的障碍。所以,对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职工,要能够始终坚持就事论事,要以理服人,同时也要注重感情的培养,二者双管齐下,可以得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年轻的职工受教育的水平大多较高,思维跳跃度较强,但一般情况下,工作经验较为欠缺,情绪起伏也比较大,所以要让这些员工意识到,学历的高低并不能够代表工作能力,要引导这些工作人员虚心向年纪比较大的职工积极的学习,通过创造以及奉献,使个人价值凸显出来,帮助企业获得发展[3]。

从职能岗位方面,一线职工和机关职工也需要区别对待,因为机关职工的条件相对较为优越,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加强机关职工作为基层一线职工服务的工作意识。要引导机关职工,更加努力的给基层和一线的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一线职工因为长期以来都在生产的第一线,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形式也非常单一,因此,情绪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正是这些一线职工,才能够推动石油企业产能效率获得提高,因此,必须要教育一线职工对自身岗位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提高一线工作生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要按时进行福利团队的建设工作,尽量让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在春节或者元旦等重大的节假日,也要让企业领导和一线职工,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建立起专门针对一线生产职工的奖励机制,使员工对企业能够提高认同感。

(三)深入调查员工的真实需求

在过去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中,教育模式往往更加倾向于说教模式,对面子工程非常热衷,但是对思想教育的内涵讨论却并不十分深刻,没有办法做到走心,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员工感到反感。所以必须要让这种较为落后的思想教育模式及时更正,让思想教育的工作能够说服员工,并且感化员工,渗透到员工的各方面。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必须要切实符合员工的思想,足够接近基层工作者,深入了解员工的内心真实的需求,充分的挖掘员工工作的潜力,提高员工思想教育力度。在开展思想教育之前,对员工的思想调查活动必须要足够清晰,通过不同的维度使用不一样的调查模式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员工内心的需求,从而贴合实际情况,来安排思想教育工作[4]。

(四)善于聆听员工的思想需求

为了能够让思想教育类的工作更好的展开,就必须要深入员工当中去聆听员工的思想需求,接受员工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只有真正的走进员工,贴近员工的内心,才能够提高企业和员工相互之间的粘合度,凝聚起员工的向心力,让员工的内心世界和企业能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的文化,如果企业的管理层能够作为称职聆听者,员工才可以真正的有勇气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思想问题也可以因此而解决[5]。

(五)构建思想教育管理平台

企业文化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先进企业都非常重视的企业管理方法之一。企业文化的打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可以充分的规范企业的工作守则,并且凝聚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所以,石油企业也需要考虑把公司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可以当作思想教育工作延伸的舞台,虽然二者看上去是不同的,但是工作对象是相同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模式都比较相似,所以,思想教育如果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管理资源,让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应用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就可以推动思想教育工作有效的展开[6]。

(六)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当中的员工对物质文化的需求都是比较明确的,员工也有一定的自尊需求,对个人价值获得认可的需求也非常濃厚。企业需要尽量使激励机制能够更加完善,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小事,甚至是比较简单的工作,来发掘员工身上的闪光点,使用合理的方法,让员工受到必要的一些鼓励,使员工对个人价值足够认同,让员工逐渐对企业也足够认同,从而使凝聚力有所强化。

(七)掌握批评技巧

思想教育虽然强调领导必须要倾听员工,但是这并不代表领导需要包庇员工的错误。作为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善于掌握以及把控批评教育的技巧。批评的内容需要始终坚持就事论事,要能够把握分寸,同时也要及时处理善后工作,领导需要及时指出当事人的错误,让当事人能够自知错就改,努力的实现自我提升。

(八)及时跟踪思想教育活动反馈效果

总结效果比较好的活动,积累经验,同时对一些效果不好的活动,也要及时进行反思,方便之后的教育工作及时拓展,同时,也要逐渐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力。在强化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成效的过程当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员工内在思想精神方面的实际需求,要能够促使员工的思想教育获得更多的进步,给企业更好并且更快的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在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就必须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善于使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并且深入到员工的内部,按照不同的部门,还有年龄段等多个不同的纬度,来处理思想教育过程当中产生的问题,要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以此为原则,在新时代建设的大环境之下,更加高效、省时的完成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要能够始终把握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并且客观的把思想教育工作,在石油企业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当中对员工的思想进行保护。总之,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不但包括物质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推动以及促进,同时,也要优化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始终团结一心,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浩宇.提高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9):185+188.

[2]吴鸽.新时期石油企业政工宣传工作的有效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33):242.

[3]高美英.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8(21):303.

[4]李龙云.关于做好油气田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9(01):116.

[5]唐义寨.试论油田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方式及策略研究[J].商情,2018(03):141.

[6]谭小丰.石油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07):108.

猜你喜欢

员工石油企业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新形势下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