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学传播路径的分析与解读

2020-11-02李晶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学传播有效措施高校

李晶

摘 要:科学传播是利用合理的手段、介质或者各种活动等多样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调动起其他人对于科学的感知,包括科学意识、接受愉悦感、科学观点、科学理解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认识到科学传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传播效率。本文分析了科学传播的概念,并探讨了多个可以促进高校科学传播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科学传播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成了国家所关注的重点,只有人人能够感知、理解科学,才能运用科学,进而实现理性社会的发展,实现国民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科学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重要角色,应当承担起自身科学传播的主体责任,结合时代发展与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传播,提高科学传播的效率和效果。科学传播有的放矢才能够让不同群体都能体会到科学的魅力,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深度,促进公众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提升。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

科学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国著名学者雷绮虹提出科学传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学术界间对科学内容的交流、由机构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在产业之间传播科技。此次所探讨的科学传播方法是基于向公众进行科技传播的角度,意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为高校在新时代下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时提供重要路径。

二、高校实施科学传播的有效方法

1.高等教育培养科学传播人才

高校需要先强化内部科学传播效果,促使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提升高校学生的科学传播能力,调动学生传播科学的积极性。首先,高校应当增加专门的科学传播专业,培养出具备专业科学传播能力的优质人才,为科学传播工作提供优质人才。高校需注意科学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切不可忽略科学传播实践技能的教学,应调整基础课程和科学传播课程的课时安排,确保两种课程的均衡性。其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科学传播选修课程,积极深化各类课程和科学传播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培养出拥有科学传播素养和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科学传播工作并不能只依靠专业的人员,只有让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科学传播意识,才能够推进科学传播工作的进展。最后,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和传媒界开展合作,达到资源共享、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的目的。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科学传播能力。

2.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承担科学传播责任

科学传播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文明国家的建设速度,完善社会文明体系,高校科研人员作为与科学联系最紧密的人员必须要积极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主动投身于科学传播工作中。但是在实际的科学传播工作中, 可以明显发现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存在认知定势,认为科学应当在小众范围内传播,部分科研人员也对科学传播的效果存在疑惑。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应设置与科学传播有关的激励机制,将科学传播活动的开展以及实施效果纳入职称评定标准中。要求科研人员需要定期发布科普文章,撰写科研论文,促使科研人员主动投入到科学传播中。构建激励机制也解决了科学传播人才在职称评定中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激励效果。除去激励机制外,国家也需要加大对科研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支持力度,拨出部分经费用于科学传播,且使用资金越多的科研项目越需要加大科学传播的经费比例。

3.高校积极参与大众科学普及教育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涌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抖音、微博或者微信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为高校科学传播带来了重要机遇。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实施大众科学普及教育拓展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让高校能够和大众进行高效的互动,提升科学普及效率。高校必须要积极占领新媒体平台高地,在各个平台中开设账号,面向公众发布有关于科学技术或者科学科普的内容,通过文章和圖片相结合的方式讲解科学内容。多数高校已经开设直属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据调查结果显示,在2016年1月到12月之间高校微信号发布次数近2万次,推文超过3万篇,微博发文高达13万条,转发次数超过300万,点赞数达800万以上。高校直属账号多为校内学生团体进行运营,普遍具有现代化理念,能够将各类严肃的科学知识、新闻信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给大众,促进科学知识的发散性传播。高校也可和其他新闻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在知名平台上推送科学研究成果,向大众及时传递科学知识和新型技术的研发成果。高校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中最新颖的事物拓展科学传播途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发展态势。

4.发挥高校科协力量

在高校实施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发挥校内科学协会的作用,如果高校内部缺少科学协会则可以创立科学传播社团,利用协会和社团的特性积极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无论是科学协会还是科学传播社团都具有高校内在的文化特色以及发展精神,可以作为高校的代表,深入群众的实际生活传播科学内容。并且这一类机构多数是由大学生所组成,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养,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获得人们的信任感。例如,高校可以借助三下乡活动实施科学传播,在下乡的期间中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科学教育,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意思以及科学知识学习积极性。三下乡时也可以积极组织科学技术展示活动,将科学转化为动态的过程,让更多的人可以领会到科学的魅力。高校社团可以积极在社区中开展科学传播互动,在社区中和居民进行互动,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变居民的生活,提高民生科普的发展速度。高校学生在科学传播活动中不仅形成了对科学的良好认知,同时也能够形成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对于高校之外其他机构或者群体开展科学传播活动也起到了重要的助力。

5.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

大学生群体以及研究生群体属于高素质的尖端人才群体,是高校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主要力量和人才资源储备,因此通过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项目,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传播能力,进而在之后的学习和就业中也能够具备自主传播科学内容的意识。我国目前也已经提出了培养科学传播人才的计划,并大力投入资金支持科学传播项目研究计划,为学生群体提供科学传播研究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时,负责该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也会多多关注此次研究内容,进而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人员支持,使高校中更多的人才都投入到科学传播的过程中。

6.高校对外开放科研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可以向外界提供更多的科技资源,即将科技资源的拥有者逐渐延伸到公众,能够让公众更好地开展科学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我国自从2002年起开始不断地颁布各种政策要求高校开放科研实验室,众多高校也开始积极响应这种号召,帮助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促使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求科技资源按照科普化的方向发展,缩短公众和科学之间的距离。当公众真正进入到科研实验室时会对科学研究有新的认知,使公众了解科学的建立机制和运行机制,逐渐树立起科学化的生活观念,达到推动民生科普发展的效果。

结语

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一直较为刻板,认为科学知识是难度极高的知识,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长期下去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国民素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科学素养也成了主要的培养内容,力求强化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公众的思想意识水平。高校需要认真分析科学传播的重要意义,结合公众的思想特点,选择合适的科学传播路径。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科学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或者对高校的科技社团进行大力扶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促使科学传播效果的提高。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结构,应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责任,强化自身科学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浩凯.高校社科学报办刊模式优化策略——基于对中外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办刊模式的比较分析[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06):71-76.

[2]王少,黄晟鹏,孔燕.高校科学传播路径探新——以信任为中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424-428.

[3]马洁.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传播影响力路径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今传媒,2018,26(05):96-97.

[4]張艺琼.基于科学新闻的高校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0):13-14+23.

[5]黄时进.差异协同律在高校科学传播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上海科学商店为实证[J].系统科学学报,2017,25(02):39-41.

猜你喜欢

科学传播有效措施高校
大学的科学传播:瓶颈与路径初探
大学的科学传播:职责与优势
基于传播学五要素分析“互联网+科技馆”发展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