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离散数学》命题逻辑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02李艳艳高美平

科技风 2020年28期
关键词:离散数学案例教学法

李艳艳 高美平

摘 要:研究解决《离散数学》命题逻辑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本例题虽然经典,但是趣味性不足、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学生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适合有趣的案例,并将它们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离散数学;命题逻辑

中图分类号:O151.2  文献标识码:A

离散数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问题的命题逻辑,教学中占具三分之一的课时。从使用的教材发现,课本上所举的例子虽然很经典,但是缺乏与时俱进的趣味性,而且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不密切,这就导致了学生往往已将课本内容学得很熟悉,可却不会应用它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逻辑问题,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违背了学习逻辑内容的本质,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关于命题逻辑部分的教学,王国卿、吴群妹在文献[1]、文献[2]做了一定研究,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角度继续研究该问题。为了解决命题逻辑部分教学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适合有趣的案例,并将它们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命题逻辑部分的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根据已知条件推断结论、增加条件推出结论和应用推理理论推出结论三种类型。解决的手段主要是等值演算和推理理论。下面对这三部分内容分别给出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案例,在案例的解决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1 根据已知条件推断结论

例1 红红、丹丹、阳阳、珍珍和慧慧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因工作的需要,她们不能同时出席公司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她们的出席情况是:(1)只有红红出席,丹丹、阳阳和珍珍才都出席;(2)红红不能出席;(3)如果丹丹不出席,阳阳也不出席;(4)如果阳阳不出席,慧慧也不出席;(5)已经决定慧慧出席发布会。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推出( )。

A.丹丹出席发布会,阳阳和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B.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和阳阳不出席发布会

C.阳阳和珍珍出席发布会,丹丹不出席发布会

D.丹丹和阳阳出席发布会,珍珍不出席发布会

解:命题符号化:设 p:红红出席,q:丹丹出席,r:阳阳出席,s:珍珍出席,t:慧慧出席,则出席情况为:

((q∧r∧s)→p)∧p∧(q→r)∧(r→t)

对上式等值演算,得:

((q∧r∧s)→p)∧p∧(q→r)∧(r→t)

p∧q∧r∧s∧t

则得出红红、珍珍、慧慧不出席,丹丹、阳阳出席的结论,即答案为D。

例2 如果张三作案,那么李四一定是主犯;如果张三没作案,那么王五参与作案。如果李四不是主犯,那么王五没有参与作案。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项?( )

1.张三没作案

2.李四一定是主犯

3.李四不一定是主犯

4.王五参与作案

5.张三作案

解:命题符号化:设 p:张三作案,q:李四为主犯,r:王五参与作案,则已知事实为(p→q)∧(p→r)∧(q→r)。

(q→p)∧(p→r)∧(q→r)(q→r)∧(q→r)1

所以q的真值为0,那么q的真值就为1。从而推断李四一定为主犯,答案为B。

例3 小轩和小萌的妈妈买了一个精美的小蛋糕放在冰箱,早晨起床发现蛋糕不见了,经询问,两个小朋友都说自己没有吃。于是妈妈就充当警察,寻找偷吃蛋糕的小馋猫。已知事实如下:(1)小轩或小萌吃了蛋糕;(2)若小轩吃了蛋糕,则偷吃时间不能发生在午夜前;(3)若小萌说的正确,则午夜时屋里灯光未灭;(4)若小萌说的不正确,则偷吃时间发生在午夜之前;(5)午夜时屋里灯光灭了。

则,偷吃蛋糕的是( )。

解:命题符号化:设p:小轩偷吃了蛋糕;q:小萌偷吃了蛋糕;r:偷吃时间发生在午夜前;s:小萌说的正确;t:午夜时屋里灯光未灭。

根据妈妈已查明的事实,p∨q,p→r,s→t,s→r,t的值都为真,由此推出p或q。

下面寻找上述各式的合取式的成真赋值。

(p∨q)∧(p→r)∧(s→t)∧(s→r)∧(t)

(p∨q)∧(p∨r)∧(s∨t)∧(s∨r)∧(t)

(p∨q)∧(p∧s∧r∧t)

(p∧s∧r∧t)

它的成真赋值是p=0,q=1,s=0,r=1,t=0,由此可知,小萌偷吃了蛋糕。

2 增加条件推出结论

例4 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1.丙及格了

2.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3.丙沒有及格

4.乙和丙都及格了

解:命题符号化:设p:甲考试及格,q:乙考试及格,r:丙考试及格,则命题为(p∧q)→r。

由等值演算知(p∧q)→r(r∧q)→p,所以再增加条件:当乙和丙考试都没有及格时,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因此选B。

例5 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1.小孙不教俄语

2.小钱教德语

3.小周教英语

4.小赵不教法语

解:命题符号化:设 p:小钱教德语,q:小孙教俄语,r:小李教德语,s:小孙教德语,t:小赵教法语,t:小周教英语,则题目满足条件为:

(p→q)∧(p∨r)∧(q→t)∧(t∨n)

等值演算得:

(p→q)∧(p∨r)∧(q→t)∧(t∨n)(t∨n)→r

故要得到小李教德语,只需增加小赵教法语或小周教英语就可以。则答案选C。

3 用推理理论推出结论

例6 已知:(1)如果甲和乙是肇事者,丙就不是肇事者;(2)如果丁是肇事者,那么乙就是肇事者;(3)甲和丙都是肇事者。

由此推出:( )

A.乙和丁都是肇事者

B.乙和丁都不是肇事者

C.乙是肇事者,丁不是肇事者

D.乙不是肇事者,丁是肇事者

解:命题符号化:设 p:甲是肇事者,q:乙是肇事者,r:丙是肇事者,s:丁是肇事者。则已知前提为:(p∧q)→r,s→q,p∧r。

使用推理理论求解结论:

①(p∧q)→r 前提引入 ⑤ s→q 前提引入

②(p∧r)→q ①置换 ⑥s ④⑤拒取式

③p∧r 前提引入 ⑦q→s ⑤置换

④q ②③假言推理 ⑧q∧s ④⑥假言推理

那么可知,乙和丁都不是肇事者,故B选项正确。

例7 如果阿根廷参加联盟,则巴西和智利将抵制联盟。如果巴西和智利有一国抵制联盟,那么联盟就会名存实亡。而联盟没有名存实亡。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巴西没有参加联盟;B.巴西参加联盟;C.智利和巴西至少有一国没有参加联盟;D.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解:命题符号化:

设 p:阿根廷参加联盟;q:巴西抵制联盟;r:智利抵制联盟;s:联盟名存实亡

则已知前提为:p→(q∧r),(p∨q)→s,s

使用推理理论求解结论:

①(p∨q)→s 前提引入  ②s 前提引入

③p∧q ①②拒取式 ④q ③化简

⑤p→(q∧r) 前提引入 ⑥(p→q)∧(p→r) ⑤置换

⑦p→q ⑥化简 ⑧p ④⑦拒取式

則得到结论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选D。

例8 如果今天星期三,则要进行线性代数或概率论期中测试。如果线代老师有会,则不考线代,线代老师有会。所以进行概率论期中测试。

解:命题符号化:

设p:今天星期三;q:进行线性代数期中测试;r:进行概率论期中测试;s:线代老师有会。

则已知前提为:p→(q∨r),s→q,p,s

结论:r

证明:

①p→(q∨r) 前提引入  ②p 前提引入

③ q∨r ①②假言推理 ④s→q 前提引入

⑤s 前提引入 ⑥q ④⑤假言推理

⑦ r ③⑥析取三段论

由以上证明知,进行概率论期中测试。

例9 如果小明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他必学好离散数学。如果他不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他必须是数学专业学生。他没学好离散数学。所以他是数学专业学生。

解:命题符号化:p:小明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q:他学好离散数学;r:他是数学专业学生。

前提:p→q,r→p,q

①p→q 前提引入;  ②q 前提引入

③p ①②拒取式 ④r→p 前提引入

⑤r③④拒取

由上可知,他是数学专业学生。

4 结语

本文通过选用九个典型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达到熟悉、强化知识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该教学法给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使学生觉得数学离自己的生活是那样近,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国卿.“离散数学”命题逻辑的教与学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8:151-152.

[2]吴群妹.浅谈怎样学习离散数学中的命题逻辑[J].科技信息,2009,9:169-170.

基金项目:文山学院《高等代数》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艳艳(1982—),女,甘肃庆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矩阵理论及其应用、数值分析,大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离散数学案例教学法
Dijkstra算法设计与实现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慕课风暴下“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对策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