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0-11-02谢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谢君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摇曳生姿、趣味横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信息技术介入到语文课堂中,能够实现高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将教育向信息化推进,其目的就是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做好导入准备、将课堂进行环境氛围的创建、对教学重点进行引导教授、拓展知识内容,都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发挥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在创建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建中,应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从教学平台中寻找相关的教学参考视频,开展语文情境课堂,这样能够将教师和学生带入到一个思想连接时空、视野通向万里的教学新世界中。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变换丰富、科技感十足的思维教学情境中,真实地将自己融入到课文片段中,与文章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视野眼界。

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动态情境,向学生展现出一幅“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在背景音乐中响起教师深情、有意境的讲说词: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动态呈现,“海上日出”以一种生、光、色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定是欢呼、兴奋、雀跃、热情的。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在讲解这一课文时,也只能通过自行的想象和课文中的有限插图来了解这种景象,学生对于“海上日出”的认识也只能是片面、单一、抽象的。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和呈现,学生就能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投入自己的热情,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让学生通过壮美的景观产生一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在課文重点讲解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高效地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直是教师想要突破的工作。如果仅仅依靠语言口头教学,学生也只能浅显地了解其中的关键点,不能真正地触动学生的神经和心境,使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呈现一种懵懂的状态。因此,在课文重点讲解中运用教学平台、互联网等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某一个词语和句子从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和对比,然后制作成为一个新的课件。教师可以将词语的相关解释用电子课件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问内容来对号入座。教师通过形象的展示和解说来开展教学,能够为教学中讲解重点难点铺设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例如在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重点句子是:“但是因为人们——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其中的词语“一系列的灾难”,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就会认为是“很多很多、一个接一个、无数的灾难”的意思。教师如果仅仅从口头言语上纠正学生的理解,起到的效果不会很理想,因此,教师就可以从互联网中寻找到更多的解释,再制作成一个详细的词语解释平面图,向学生讲解和引导,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调查,向学生呈现这样的视频资料和统计的数据:当人们无知地运用大量化学用品之后,水资源被破坏,庄稼、植物都已经受到了伤害,很多的植物都中毒了,当小动物吃了大自然的食物之后也中毒死了,同时,这一区域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被污染之后,又将这种污染蔓延到了其他的水域、土地中,形成了一个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土地破坏、植物凋零、人类抵抗力下降、病毒蔓延……通过词语详解平面图、视频的播放讲解以及相关的数据对比显示,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明白“一系列的灾难”不仅仅表示的是“很多的灾难”“更多的灾难”“无数的灾难”这么简单,而应该是“繁衍更多的有关联性的灾难”“一个比一个程度更深的灾难”的含义。

三、在课堂拓展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课前准备、教学情境、课中难点重点的突破,还可以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拓展中。所谓的课堂拓展,就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去发现和领悟课文背后的价值意义,使学生产生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继而产生一种与作者、与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度共鸣,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思想体系。

就上文中《只有一个地球》而言,仅仅从重点、难点的剖析,还不能让学生发现更多的风景和寓意,因此,教师就可以依靠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料和视频内容进行收集和节选,通过视频剪辑软件,为学生剪辑和制作一个全新的视频内容,从一种新的视角拓展课文内容知识,将学生从“课文中的地球”抽离出来,继而拓展到“我们生存中的地球”,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只有”“一个”的多重含义,使学生产生思想的触动和震撼。在课文讲解到后期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拓展,通过向学生播放关于地球的“灾难”视频,让学生产生触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等专题片:在我们的地球上,每天都有十几亿人口在呼吸着已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每天有几百人因为大气污染而死亡,每天有将近2000个人因为饮用水的污染而造成相关的疾病,每天有上千吨石油向海洋泄露……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教学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向家人、朋友发送一条环保知识,从网上收集整理几个环保小常识,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一个环保手提袋,与社会组织参加环保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创办一期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子报……

结束语:

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师生之间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情景创建、难点剖析、课堂拓展,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身处在信息技术媒介中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知识的滋养和锻造,丰富其信息化课堂的学习经历。

参考文献:

[1]刘艳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51-52.

[2]马治明.略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4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