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时代本地化就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0-11-02褚杨杨霍文杰
褚杨杨 霍文杰
【关键词】科技时代;城镇化;高校毕业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促进毕业生就业举措。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实现本地化就业,是解决留读地人才智力劳动力的重要手段,是促進人口稳定和产业规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镇化稳定发展和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基石。高校毕业生留就读地就业、创业产生人口聚集带来的带来人口的规模效益与人口的密度效益,也是中小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1]。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选择逐渐多样化
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用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讯息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选择方式都发生全新的变化。在毕业生就业选择时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新时代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不再将优先选择大城市等地域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衍生出的诸如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新的职业带给毕业生新的职业选择方向,极大影响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的思维模式。
(二)生源分布本地化优势较大
河北省主要高校的生源地招生以本地为主。以唐山为例,唐山主要的三所本科院校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虽然本科毕业生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但是河北省仍为主要生源分布区。如图1、图2所示为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毕业生生源分布表,可以清晰看出河北生源较多。这对促进本地化就业产生一定的优势。
图1 河北省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表
图2 河北省省外毕业生生源分布表
(三)被动就业现象增多
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就业特征。随着时代的推移,新时代大学毕业生出现被动就业增多的现象。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出现结构性不平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出现迷茫、恐慌现象,最终在选择时听从父母、老师或者同学朋友,被动选择职业就业或者随大流选择读研。更有甚者,毕业后选择待业在家,逃避就业压力。
二、实现本地化就业现实基础
(一)区域协同发展带来契机
全国区域协同发展为中小城市取得突破性发展带来契机,京津冀一体化就为唐山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曹妃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引来首钢京唐公司、文丰集团、金隅集团等各类大型企业,引来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等教育资源,对于本地化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便捷的交通条件能够将大城市的社会资源与中小城市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有效消除差距。所以,在近几年华北理工大学学子在选择就业过程中将唐山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所在地曹妃甸的发展前景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高校培养教育打下情感基础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很多学生因为读一所大学爱上一座城,大学生本科四年(五年)在大学的固定场所中,或者有的同学本校读研深造,与一所学校深入接触七年(八年)。这样对于学校、学校周边、学校所在的城市会产生深厚的情感,而正是这种熟悉的情感对本地化就业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循循善诱的教师、大学之道的大师、亲密无间地同窗都为促进毕业生本土化生活、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情感因素需要政府与学校对接,通过构建一个对大学毕业生政策更加优厚、更加关怀的氛围,促进学生在由学校转向社会时优先选择本地就业。
(三)毕业生选择就业更加理性
在科技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得大学生接收就业创业讯息更加全面和多样。高校开设的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课程使得大学生选择就业时更加具有科学性,新时代父母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得大学生选择人生发展道路时更加自主,种种因素都使得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时更加理性。在面对就业抉择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就业道路。这就为中小城市城镇留下人才带来机遇,当地优厚的招才引智政策和有针对性的精准岗位供给能够吸引人才留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镇魅力能够促进毕业生本地扎根。
三、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实现各城镇发展各具特色。随着社会分工细化,逐渐消除同质化产业分布,对于高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实现人生价值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过程中观念转变,尤其是由传统的公务员、国企转向民营企业的观念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趋势。民营经济在吸引毕业生就业方面,已获得几乎与政府机构和国企同等的“热度”[2],为社会就业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城镇高质量发展与毕业生就业选择相互融合,为实现毕业生主动下沉,选择中小城镇就业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未来实现高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扎根本地,服务本地形成良好的人才支撑将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