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分析
2020-11-02隋军
隋军
[摘 要] 服务外包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附加值大、信息技术承载度高等特点。在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上,采取服务外包模式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高校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还能扩大国内消费,优化出口结构。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 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67-02 [收稿日期] 2019-10-25
服务外包产业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是服务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国际化水平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附加值大等特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可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目标的落实。
一、建立集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理论教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作支撑。一直以来,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有效对接服务外包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面对这种用人与培养人互相分离的局面,企业必须再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对人才进行培养,增加了人力资源建设成本[1]。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密切联系服务外包企业,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岗位需求,在理论教学基础之上建设完善的实训体系,并且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实际综合业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实训体系[2]。以会计学专业为例,首先,高校要与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外包综合业务实训体系[3]。在高校充分調研基础之上,根据外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具体的岗位业务操作等建设综合实训室,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根据会计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模拟,从而实现企业场景与实训教学的深入融合。其次,根据金融产品的处理流程对会计课程教学和教材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企业财务、保险以及学校银行等实训室的作用,在实训体系中有效纳入编制会计报表、对账结账、记账凭证汇总、登记会计账簿、填制会计凭证等,实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理论了解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掌握理论知识。
二、采取以就业、创业、实践、学习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自主编制新教材。需要注意的是,新教材的编制应当建立在产品流程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上[4]。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实训教材和课程建设进行完善,为实训教学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针对实训教学环节加大比重,将实训教学的“实践+学习”功能充分发挥出来[5]。除此之外,在建设校内实训体系的过程中,高校要通过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了解并掌握其场景布局、岗位设置等信息,积极借鉴,根据外包企业的工作流程展开实训教学活动,实现企业业务中心与实训室功能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建立实训教学体系之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实训教学内容必须要保证时代性、先进性。所以,在服务外包产业发生变化之后,实训教学体系也要进行演进,针对实训教学活动内容及时做出调整,以确保实训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使其贴近服务外包实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三、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
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当以提升学生就业率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引进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院长负责制受到广泛认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可以采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一般来说,管理委员会由人才服务公司、培训中心、机构、高校以及外包企业等专家或单位负责人构成,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训和就业。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委员会一起负责学生的就业规划、学生招生、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专业课程开发、学院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使学生就业和学生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保证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就业[6]。为了保证学生实践培养和专业学习一体化,学校应当针对机构设置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事业发展部、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三个部门。其中,事业发展部主要负责学生职业化养成教育、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实践平台建设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大学生创业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等。教学工作部主要负责学生职业化技能培训、理论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而学生工作部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和招生等工作。只有采用多元化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管理效果,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四、基于原有专业基础增设服务外包课程
在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环境下,原有的专业基础课程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为了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服务外包课程,不断拓宽学生就业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诸如服务外包创业实训、服务外包项目管理、服务外包概论等课程,这样才可以最大化满足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
五、建设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资源,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大环境下,高校普遍面临师资难题,主要是专任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师资数量不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企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结合起来。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一毕业就任教,社会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较低。为了实现产教深入融合,学校应当选择优秀年轻的教师去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并让教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技术骨干、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一途径对学生进行国际标准专业化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具有针对性,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总而言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当与企业联合起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综上所述,新社会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以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学习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特色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优质的人才服务,实现企业与高校双赢,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申,苗绘.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25-31.
[2]汪世义,孙佑明.基于产教融合的软件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6(06):98-101.
[3]徐叶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6(32):8-10.
[4]徐叶军.IT服务外包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6(12):52-53.
[5]刘甲珉,徐占鹏.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服务外包专业建设“四融”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专业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4(12):56-59.
[6]张文杰,秦登峰.基于产教融合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0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