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精神的传承对青年学生的时代召唤

2020-11-02宋颖

关键词:价值定位五四精神青年学生

宋颖

摘 要:五四运动为知识分子开创了不朽的五四精神,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和历史底蕴,舍我其谁的主体意识谱写了当代热血青年的卓越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今天,青年学生再次弘扬五四精神,提升自我意识,秉承仁以为己任担当精神,跨越所有功利主义心态,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踊跃担当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五四精神;价值定位;青年学生;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8-0037-04

五四精神来源于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在国家危难之际,广大青年知识分子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高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五四爱国精神不可或缺,五四精神的学习对于青年学生依然有很大的感染力,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对青年学生的五四精神培养更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是以要激励新时代青年学生继续学习和发扬五四精神,选取多种风格的教育方法,培养其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一、五四精神内容概述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和妥协,将革命果实送到了袁世凯手中,此时的中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没有了皇帝,有了所谓的民主政治,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专制独裁统治。”军阀为了集中权利实行专制,肆意破坏法律,践踏民主,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思潮,并公开举行帝制复辟活动,甚至不惜投奔帝国主义,进行卖国求荣的不堪勾当,再加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有增无减,社会腐败黑暗,中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在1919年,在英、美、法等国的操纵下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更加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意图瓜分中国的丑陋嘴脸。面对军阀政府可耻的卖国行为,北京十几所学校的爱国学生和民众上街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这一场由青年学生为主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山洪暴发,势不可挡。

“五四运动暴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让中国人民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正如毛泽东在其《实践论》中所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最开始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其次是升华到思想领域高度的理性认识阶段,此阶段中国人民看到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看出了帝国主义勾结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盘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种理性的认识是从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五四运动之前,部分先进中国人没有认清帝国主义本质,仍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甚至认为一战是“公理”与“强权”的斗争。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后,那些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模糊的人终于看清了帝国列强的丑陋嘴脸,李大钊还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帝国主义是什么?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結果,因为它要为自己找到原料场和市场而对外扩张,因为又要保护,便要武装起来,所以武装之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五四运动的暴发,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情怀,是一场反对封建帝制的爱国主义运动,亦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提倡科学民主,并要求坚决反对迷信专制独裁,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形成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征程,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二)科学内涵

五四精神具体可归纳为青年学生们自发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民主与科学的进取精神,掌握时代命脉的伟大精神,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五四精神所体现的主题也不同。五四时期,主要集中表现为青年学生及其他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强烈精神需求,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体现为光复中华,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期间,体现为对真理的执着寻求、忧心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怀之情;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五四精神又增添了新的科学内涵:“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便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勇于做走在时代前沿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青年群体的命运,青年个体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踊跃扮演具有建设性的社会角色,致力成为杰出优秀的国家栋梁。在新的历史时期,五四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它代表着积极、进取、诚实、进步、平等、自由等。当代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情况,国人的爱国情怀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国家利益成为衡量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以,维护好、发展好本国利益,成为新时代人们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五四精神对青年学生教育的价值定位

(一)弘扬爱国主义仍是青年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愤图强、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这一场由先进青年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而掀起的爱国运动,证明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自古以来就流淌着爱国主义,执着的爱国信念是坚不可摧的,是维护国家尊严、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在中国走进新时代的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教育和培养优秀青年学子的过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具有时代的特点,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结合、以带动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为宗旨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新时代的主题,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勉励青年学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让青年学子在新时代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恣意绽放自己的才华,成为实现中国梦路途中最青春、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学生仍要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在民国时代,民主与科学成为一种互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当时的人们以此为中心的运动接连不断,对民主与科学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寻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和运动陆续得到发展。民主方面,有胡适、罗隆基发动的资产阶级民权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民主运动,以及在抗战后期掀起的民主建国运动等;科学方面,影响范围较广的有科学派、唯物史观派与玄学派之间的论战,科学救国论指导下的科学文化运动和左翼人士所从事的新社会科学运动等。这些思潮和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科学与民主的观念更为深刻,提高了民主与科学在学术界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今天,讲科学,谈民主仍旧没有过时,仍然是新青年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民主与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两大动力,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人文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范围不断深入扩大,民主与科学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是为了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产生的,集中体现的是个性的张扬与解放;而新时代的民主与科学,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人文基础,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发展,新时代青年要在继承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内在素养,锤炼过硬本领,使自身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愈来愈快的时代发展。”成为具有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三、新时代培养青年学生五四精神的路径选择

(一)重温红色经典,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唱红歌和红色电影放映是增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唱歌听起来似乎只是抒发情绪的一种途径,但它在教育方面却发挥着一定的渗透作用,合唱的氛围容易让人情绪激昂,可增加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唱红歌的主旨是歌颂革命先烈,歌颂祖国,将学生带到红色的战争年代,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实现民族解放、追求个人自由所做的努力和牺牲精神,让学生体会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学生唱歌时容易进入氛围,会联想歌中的一些场景,加上合唱带来的气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的爱国情怀亦会随之高涨。一首红歌是对一段历史的回忆,让学生知道历史,铭记历史,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国教育,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力,说得越多,他们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从侧面教育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红色电影的放映与唱红歌有异曲同工之效。

红色经典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革命时代的实践产物,它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列宁曾说过,“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遗忘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革命前辈们用性命换来的和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五四精神,将爱国主义融入红色文化经典,融于青年学生的生命当中,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组织学生干部选举,提高青年学生的民主意识

现代闻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强调,要用民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优秀人格品质,可见民主意识的培养对青年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动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干部选举,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民主自觉意识。班级选举学生干部,对他们的学习和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学生都想通过选举班干部来进行锻炼,实现自我价值。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愈来愈受到重视,学生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选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班级干部基本上可以通过完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但更高一级的学生干部,一般都是以任命和竞聘的形式选拔,很少进行公开选举,这不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民主意识。对于这一现象,应建立相应制度来约束学生干部的选择,让民主得到真正实现,这才能达到增强学生民主意识的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青年学生的民主意识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且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要立足国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当然,民主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青年学生是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其正确的民主意识教育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民主习惯。

(三)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新时代的国际竞争,可以说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当今社会极其需要具备先进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虽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有些僵化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化,这种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必须要开展研究型教学。

所谓研究型教学,便是充分发挥老师指向标的作用,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综合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磨炼学生意志以及启发学生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丽.五四运动及其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树立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

〔2〕张治银.觉醒与分化:五四时期青年人生抉择及启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02).

〔3〕刘晶芳.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史学集刊,2019(02).

〔4〕闫志民.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5〕李维武.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主体的变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6〕樊卡娅.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J].文教资料,2019(24).

〔7〕王文佳.五四运动中献出生命的青年学生[J].百年潮,2018(03).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五四精神青年学生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