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苗山教育的探路人
2020-11-02莫东霞郑梅丽
莫东霞 郑梅丽
2019年,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融水民族中学)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两项殊荣。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国家级褒奖。“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首校长的付出和引领。”该校副校长龙俊明说。
龙俊明口中的“首校长”,是融水民族中学校长首迎东。他是河池市天峨县人,父亲是柳州市派遣到融水支援建设的人才,自小跟随父亲到融水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1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融水从事教育工作。30年来,他扎根苗山,矢志做苗山教育的探路人,为一批又一批苗山学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创办“少数民族女童班”
1986年建校以来,融水民族中学的办学水平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是当地群众心中的“重点学校”。33岁时,年轻的首迎东从一名教研员,摇身一变成为这所“名校”的校长,他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反而有一丝兴奋——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了。
首迎东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进入学校之前,他做了11年的教研员,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到校后,他致力于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
首迎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育工作。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不大重视女童的教育,女童入学率较低。为此,首迎东决定在学校创办“少数民族女童班”。
在家访过程中,首迎东了解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不重视女童教育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原因,于是他多方争取扶助资金。在他的努力下,融水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女童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社会知名人士纷纷捐资捐物,中国香港福幼基金会、中国香港“培苗行动”等社会公益组织长期为该校“女童班”提供帮助。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当地少数民族女童的入学率大幅增长。
在首迎东的提议下,融水民族中学为“女童班”安排了优秀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成立了“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实验研究”课题组,针对少数民族女童的心理和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女童班”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首校长特别重视‘女童班教师的培养,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以前,我不知道如何开展‘女童班的教育教学工作,首校长亲自指导,还请来专家现场指导我们。”该校“女童班”教师罗丽雅说。
近年来,融水民族中学“女童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培养出了全国第一个红瑶女军人、第一个红瑶女教师、第一个红瑶女医生、第一个红瑶国家公务员……“女童班”学生在这里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中央电视台曾邀请该校“女童班”学生到北京参加节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感谢‘女童班!在这里,我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没有‘女童班,我想我现在可能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妇女。”融水民族中学“女童班”学生杨梅央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她是一名银行职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家园
融水民族中学地处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85%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因此,该校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作为一所民族学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好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将其发扬光大。”首迎东说。
在学生时代,首迎东就十分热爱少数民族文化,加上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他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担任融水民族中学校长后,他对该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文化等做了系统分析,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要想让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就要引进当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学校办成少数民族文化的家园。
融水民族中学首先从外显文化建设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对校园进行了翻修、翻建。如今走进该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具苗族文化风情的校门,然后是吊脚楼风格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在校园的中心位置还矗立着一根芦笙柱,每逢少数民族重大节庆日子,这里就成了欢庆节日的场所。该校还建有民族文化园、民族主题雕塑、民俗壁画等,对当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全面展示。
在首迎东的组织和领导下,融水民族中学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结合学生特点开发了“芦笙与民族舞蹈表演”“苗歌演唱”“苗族刺绣制作”三大特色活动。该校同时引进了多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将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等融入学生大课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有效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首迎东利用自己的专长,创作了《准备出发》《学在民中》《民中之歌》《融水》等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该校广为传唱,使师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了良好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学习氛围。
在首迎东的提倡下,融水民族中学还邀请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开班授课,如邀请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吴家示到校建设芦笙音乐基地。如今,芦笙社团已成为该校的“王牌社团”,深受学生喜爱。
近年来,融水民族中学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全国政协、国家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柳州市开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的榜样学校。
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近年来,柳州市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融水民族中学作为当地的优质学校,自然成为融水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试点学校之一。
2013年,首迎东挑起了推進集团化办学的重任。在上级部门的具体部署和安排下,融水民族中学、融水实验中学等学校组成了融水民族中学教育集团,首迎东成为融水本地集团化办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虽然那时柳州市部分县(区)的集团化办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融水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山区学校多、基础薄弱,如何具体落实集团化办学工作,首迎东一时不知从何着手。“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工作做好。”首迎东坚定地说。
此后,首迎东不辞劳苦,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虽然集团内各学校之间相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但他还是经常深入集团各分校指导,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文化理念输送到集团各分校。工作中,首迎东积极做好集团学校间的“联络人”,在集团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学生活动,实现了集团内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等统一标准,促使集团各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建共享。
首迎东还率先垂范,亲自送教到集团内薄弱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融水民族中学教育集团的教师交流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每年,该集团不仅按质按量完成教师轮岗工作,还结合集团内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交流方式进行了创新——除了安排教师个人进行交流轮岗,还开展了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送教下乡”活动。
如今,融水民族中学教育集团已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集团化办学之路,集团内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现在,该集团的规模逐渐壮大,融水和睦镇中学等学校也加入该集团中。
近年来,首迎东先后获得柳州市“十佳校长”、柳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柳州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奖”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