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2020-11-02李波
李波
【摘要】美术属于中国艺术学科范畴,具有一定抽象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入社会生活元素,让美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让美术将二者紧密相连。这对于教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质量管理有着显著的效果。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方面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为教学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美术在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在长期持续发展研究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艺术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作为艺术类学科,很多美术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们在学习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需要将艺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的价值。总之,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生活的土壤。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可以在生活中发挥指导作用。让接受艺术教学的学生更贴近现实生活,使艺术成为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的重要存在,让学生能真切地感觉到课堂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发现美的心灵。学生年龄尚小,好奇心强,很多事情对他们有着非常大的新鲜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每一个教育者:“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師要引导学生追求生命之美,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用自己的双眼发现生活的美,用笔书写生命的美丽篇章。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以及花鸟鱼虫都是生活中美的体现,春之花、秋之实、夏之月、冬之雪,自然界四季的交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上述提到的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很多学生会对其选择“视而不见”。身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之所在。例如,在操场的地面裂缝中生长了一棵小草,周围没有任何的事物,把小草的孤独衬托了出来。若是遇上风雨无常的天气,更显得小草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但它又强大地活了下来……这是小草生命顽强的美。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让学生们画草,指出生长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小草代表着不同文化寓意,而操场上的小草更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学生们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将能通过绘画或文章或诗歌表现出来,该是多么美的享受。
作为美术艺术生,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不断从生活中引出作品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体验有趣的生活,也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通常只是“照葫芦画瓢”,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生活经验不足的学生,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感情支撑其创作作品。因此,学生需要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作为中国美术与生活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并悉心为学生解释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然后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绘画到纸张上。例如,在教授学生画“树”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大树进行实地观察,其中包括大树的生长特点,树皮的纹理、树叶的形状,等等,实地考察回来之后的学生便会具有相当强烈的创作欲望,不再像以前一样难以下笔。这种情况下,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内容也会显得更加丰富。因此,仔细观察是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组织更多的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去观察植物和树木,当获得灵感时,用笔描绘出来,然后接着观察,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育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中产生新思想或者可以创造一个新事物的能力。相对于其它方面的能力而言,创造力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学生要想提高自己未来的社会竞争力,就需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
生活是真实的,也是美好的。生活能为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例如,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吟诵给学生并让其按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进行绘画,学生们都知道要画柳树,但是却不知如何将柳树按照诗中的描述进行下笔。所以,笔者让他们在回家的路上,看看路途中的柳树,然后明天再作画。经过实地观察之后,学生们分别研究并开始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象,发现其中有的学生画出来的柳枝都向路边伸展。笔者带着疑惑询问其中的原因,该学生说想让柳树为路上的行人遮挡阳光……可见,美存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于人的心中。这个学生将自己的善良融合到作品之中,尽管在写实创作中不够科学、合理,但是在我国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实属难得。因此,教师需要加以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这样的想法,从而保持学生美好的心灵。总之,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反映生活,还需要对生活做出积极的反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改变传统的“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已基本达成共识,教师要找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帮助每个学生发挥其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从生活的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通过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价值并将其表现在作品之中。因此,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艺术与生活的真正整合,教师的小学美术课的质量也才能得以提高。当然,如何从生活化的视界去探寻小学美术有效提高教学研究方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实践中不断去发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谢莉红.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卷宗,2019, 9(5):199.
[2]彭芳.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读书文摘(中),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