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词教学探析

2020-11-02何礼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6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古诗词小学

何礼贞

【摘要】小学古诗词,是国学经典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闪耀全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着古人们的智慧,是他们长期文化实践体会。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笔者进行下面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探索

一、认识作者,明晰时代背景,体会诗蕴

每学习一首古诗,在通读的基础上,先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诗人,清楚地了解诗人写作古诗的时候所处的时代背境、社会环境,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是失望、无奈,还是春风得意。学生明白了,理解了,这对理解诗的意思就容易多了。如,李贺的《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浪漫主义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诗句瑰丽奇峭,本诗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之下,闪着如雪般的寒光。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马儿才能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之时恣意驰骋呢?诗人通过歌咏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呢?李贺生于开始衰落的中唐,当时藩镇割据,为祸连连,朝廷腐败,诗人当时是朝廷小小九品奉礼郎,看到百姓受苦,心急如焚,想报效祖国,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却不受到朝廷重用,心情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字面上以咏马,实际是抒发自己何时被重用的抱负诗。

学生了解了诗人的遭遇,弄清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再去理解诗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用工具书,从重点词入手

古诗词,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推敲精选出的,而诗中,往往有起“画龙点睛”的字眼,也即是“诗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诗眼”,让学生从中想开去,并善于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进而理解诗意。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促使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诗句,鼓励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不偏离诗意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学习《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抓住诗眼“绿”字,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探讨“绿”字的传神之处,体会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又如,学习陆游的爱国名诗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字是诗眼,怎样理解“悲”字?究竟陆游悲伤的是什么?人在将要老去的时候,一般担心牵肠的是儿女、财产、等分配问题,而陆游悲伤的却是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磨难之中,支离破碎,没有达到民族统一,抓住“悲”字,想象一个老人病卧在床塔,终日不得安宁,对儿子谆谆嘱托,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心。

三、善于抓住景物想象画面

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生活的实践体验,往往通过描绘一定的物体,融入诗人丰富的想象,表达内涵丰富的意象。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再说说这些景物之间的联系,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从而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学习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意象,清楚明白。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凄凉悲苦,这是本曲的曲眼。“断肠人”,为什么自称为断肠人呢?追溯当时的社会背景,元代的统治者来自游牧民族,他们害怕并极力打压读书人,尽管马致远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他和众多的读书人一样,终其一生却壮志难酬。然而,最痛苦的是满腹愁怨却无处诉说。因此,他只能把自己的愁苦融洽在元曲中,创造了一个个悲凉的意象,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诉说着以他为代表的受打压的读书人的悲惨境遇和凄凉心声。悲愁苦闷、郁郁报国不得志,这种心情,在一个个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如果能从诗词曲表面的景物入手,从景物中想开去,联想到作者的际遇,一个个丰富的意象便会跃然于我们的心头,在心灵上与作者神合。

四、重视吟诵,领悟诗意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读,不是一般读,而是吟诵。因为古诗词是一种高度浓缩情感的文学体裁,它讲究平仄、讲究押韵、音韵优美、字词精炼。它的学习适合吟诵,有节奏、有韵味、有情感地吟诵。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的变化,一般是平长仄短。但一首诗中,平声的字要根据诗意,读的时候要把音韵控制好,有的平声读长,有的平声读短,仄声则要重读。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吟诵时,把握好音长美,“-”的长短表示读音的长短,“·”表示轻快,“?”表示重读而快速。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王玲湘校长说:“古诗词的教学,以读为主线。初读,做到字正腔圆,读准读通;再读,做到有板有眼,读出节奏;悟读时,应是有滋有味,读出诗意;深读时,有声有色,读出意境。”意境的感悟源于意象的感受,意象的感受源于反复的诵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研究院赵志祥主任说:“古诗词教学的主旋律是诵读。诵读,再诵读!诵读是棵常青藤,其它的都是藤上的瓜。藤儿长得壮,瓜儿结的才大!”所以,重视吟诵,做到逐步深入。只有诵读好了,才算是真正学习了本诗。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多样,因人而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读—想—连接—读”这条主线,就能很好地理解体会,吸收运用,传承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闻一多先生说:“诗有三美:繪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也即是意象美、结构美、吟诵美。让我们用心领悟,用口践行,用爱描画,让古诗词这颗独一无二的璀璨明珠彰显我国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古诗词小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