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心的课程改造
2020-11-02林砺儒
林砺儒(1889—1977),原名林绳直,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上村人,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先后出版《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等著作;曾发表百余篇论文,其中有38篇编入《林砺儒教育文选》。
近日普通学校教科,如国语、算术、历史、地理、博物、理化等,皆以教科目为基础而组织教材。这样办法,实在有点儿不妥当。本来知识全体是相关的。无论何种教材,皆互相关系密切,不能孑然独立。各教科之区别,不过因见解之异而生者。吾人于各科之中心,虽可认明属于该科之适当材料,而渐及其外周,则常有不易判别为属于何科之材料。现在各种分科,于教授上固甚便利,惟如斯客观的分类,是否阻碍生徒之真发达,实一大疑问也。
依教科目而组织教材,于教授上便利之点有三:一、注全力于认为必要之教材。二、教师可作系统的教授。三、学生之知识范围尚狭,故使之较易的理解教材。
虽然,同时不免有重大缺点。一、各教科之教材不免与他科之教材分离孤立,而太过重视客观的材料。二、虽慎重注意,亦易不愿处儿童之要求发达,而注全力于教科。各科之分立,非由儿童之地位所承认者,乃按全知识之客观组织而区分者也。
要维持现在之教科组织,而除去或减少其弱点,从来也会有许多计划,第一是使诸教科互相关联。如说明地理而引用历史,为加厚算术之兴味而用数学的地理,或由读本选出缀字表等法是也。然如斯之关联,非立一定之系统而继续行之者,其实不过各教师随时想及,凭其见识而定者也。许多教师误会关联之程度,勉强牵合毫无关系之教材,或专注意于现在所教授之教科,而悉忘却关联者亦复不少。甚至将各教科中相同之题目,或极有关系之题目,平行的教授之。其次欲使各教科相关联以救济认作等价之弱点,遂有所谓“中心统合法”。认定历史或地理一科目为中心,而组织诸教科,即其余诸教科题目之顺序,悉按中心教授之顺序而定之也。此法势必过重中心教科,故亦不能得十分满足之效果。关于各科关联之种种计划中,其最佳者当为由心理学的见地组织各教科,以谋各教科之“协同”。此种计划,倘能实行,则各该科目之教授当极有效。处重视教材之时代,尚有所谓关联法、中心统合法、协同法等,以谋矫其弊,心理的见地仍未尽失。然不重教材之教授,而实际注重儿童,则为最近之事。吾人以关于教材之适当知识而研究教授问题,即为从来重视教材之习惯也。
今日不以教材为目的,而以之为达目的之手段。教师使儿童社会化,不赖说明社会一员之义务,而使之实际参加社会活动。教师与儿童立于同等之位置,随社会之要求,授之以必要之暗示,而与之共同活动。含有协力的团体的社会化之教授,及一般社会化之学校活动,可使兒童为社会之一员对于善良生活,得正确之观念,熟练,态度及知识。
重视客观的教材组织之时代,已属过去。今日是使教授适合乎儿童发达原则之时代。即承认课业应适合儿童之要求、趣味及能力也。不赖教师之强制,惟依儿童之愿望而使之活动为最佳。详言之,今日当令儿童由打破障碍而发达,所以故意使课业困难,且趣味索然之旧思想当废弃,而课业应尽量惹起趣味,使儿童能有意地努力打破附随于环境之困难。即趣味说与努力说相关联,而使儿童从事于有目的活动,故当力谋课业之有意义也。以客观的组织之教材,引起儿童之趣味,使其心中实现要求之念油然而生,而教材之活用于是乎行。
儿童一面营个人生活,同时即为来日活动之准备,此为一般所承认者也。是故学校生活当与校外生活力谋接近。根据是说,则对于成人知识有趣味之多寡,视乎彼等遭遇必当解决之问题或境遇之时,由知识所得助力之多寡。故学校之各教科,当以问题境遇为中心而组织之,使儿童于各方面应用各种教材,能于成人社会行应用,且由是而得经验。此种见解有极大之价值,惟各教科从来个个分立,实有不可掩之缺点。盖成人遭某种境遇之际,决不想到求助于地理科而解决之乎,抑求助于历史乎,惟有按应解之问题,而整顿自己所有之材料,不以之为教科而思索之,乃以之为材料而思索之耳。
以上所述可约为三点:一,知识之积累及组织,是由种族的经验,并继续注意研究环境而得者。二,近日不认教材为目的,而以之为使儿童适于实行成人之义务,同时实现儿童之充实生活之手段。三,欲达此目的,故依成人实际活用之方法而组织教材,且力言其社会化及具趣味之必要。
日本千叶命吉氏倡“一切冲动皆满足”之教育说。他说要使儿童自己发现问题,构成问题而解决之,方能达到自由。儿童与环境接触,心中惹起一束藤葛之冲动群,而计划如何满足之方法,是为独创。故谓教育方法是商量,而非指导,亦非放任。教材不是中心,教师不是中心,儿童亦不是中心,乃以问题为中心。而问题乃合见儿童与环境而起者也。
(摘自《教育丛刊》第3卷7-8合集,19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