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分析
2020-11-02马晓艳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围绕着高中化学教学所开展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其中却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新形势下,化学教师需要轉变过去所秉持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改革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化学;现存问题;改革策略
化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即便在新高考方案出台实施后,化学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到理科学生的高考分数。因此,要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视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改革,集中力量解决现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分析,虽说眼下高中化学教学领域诞生了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但因为缺少统筹规划以及有针对性地实践应用,所以实际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从大环境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局面,即便化学教师正在积极开始教学改革,也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今后需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在整合各方素材、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教学改革。
一、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围绕着高中化学教学所开展的改革,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教师也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修正,才能够使各类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师生双方都需要适应、磨合,但为了实现国内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应当进一步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具体来说,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方面的改革可以克服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实际教学质量。从大环境来看,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更深层次地阶段,各类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说这样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复习,但却无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旧无法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克服现行教学模式缺陷及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其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空间,要为其搭建起实践探究的平台,并改变过去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之上,帮助其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过去,因为部分学生缺少严谨的学科思维以及必要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日常学习中总是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已经对高中化学产生了厌烦情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今后要重视这方面的优化改革,把控好实际教学中各个方面的细节。
二、 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影响到了教学改革的有序推进
近几年,高中化学教学领域诞生了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课改成果的重要体现。这部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却造成了新旧教学理念冲突的问题。首先,以高考为主的人才选拔模式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即便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或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引导其探究化学知识,也必须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卷面成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通过考试。基于此,一部分教师已经从主观上放弃了高中化学教学改革,重新将学生拉回到了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模式之中。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教师变得茫然失措,最终影响到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考查评价模式单一滞后
日常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依旧在沿用传统的考查评价模式,他们关注的也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一次考试的分数完全可以衡量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既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会给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带来干扰。高中化学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日常教学也必须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假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后期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更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后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课上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敦促其积极完成实验模块知识的学习。
(三)没有平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中涉及的知识在生活以及生产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已经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所以,教师需要在落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并平衡好这两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化学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有侧重点,如果说实践教学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理论知识,那么理论知识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且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关系。眼下,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平衡这两部分内容的关系,再加上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重视理论教学或是应该在什么时候关注实践教学,于是就造成了摇摆不定的局面。教师的摇摆不定会使学生更加迷茫,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失去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热情。
三、 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理念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之中,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环节的改革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下足功夫,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整合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之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笔者认为,分组合作学习以及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这一环节的改革中进行应用实践,以“原电池”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原电池,并将其带到课上进行展示,之后还可以尝试组织讲评活动,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展示出的原电池的优缺点。上述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建立起清晰、直观地认识,为后续知识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以上述改革为基础,教师还需要转变过去所秉持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教師牢牢占据了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完全由教师一人做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今后要打破这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上。这需要化学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以确保能够对“新课改”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进而实现各类新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高效利用,这是解决新旧教学理念冲突问题的关键。
(二)革新教学方法
革新教学方法也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对此,教师应摆正认识。具体来说,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找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学的教学方法,以改变过去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模式。教师既需要帮助他们提高化学考试成绩,又需要引导其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帮助其叩响化学世界的大门。以“焰色反应”这部分知识为例,笔者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先给学生播放了年三十晚上大家聚在室外燃放烟花的视频资料,当学生被画面深深吸引住之后,笔者又给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大家都喜欢色彩斑斓的烟花,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烟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吗?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听到问题后,学生便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了,这时再适时的引入“焰色反应”的知识,便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特定生活场景的引导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也能够产生更加具体化的认识,这对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三)改革实验教学,优化考查方式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很多操作都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所以教师需要做好适时地指导干预,这既是为了让其学会实验教学中涉及的技巧、知识点,也能够让他们对学到的理论知识建立起新认识。具体来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包括“测量”和“检验”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的。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之余,还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以便于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进行回顾。以“铝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立体化的了解铝的化学性质。期间,要给学生留出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当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规则后,教师则需要放宽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管控,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独立完成化学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要注意平衡好理论知识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间的比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
在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现有的考查评价方式进行优化调整。首先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上表现,对课上表现不积极、总爱开小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应地引导干预,之后还需要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其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化学实验表现纳入其期末最终成绩,以实现其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新阶段,但其中却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今后应当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为起点,推进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的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高金娥,董希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名师在线,2018(18):38-39.
[2]樊尼尼.高中化学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9(11):138.
作者简介:
马晓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