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线上学习自觉性的动态监测研究
2020-11-02林丽玉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优化教学内容,主动为线上教学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为培养学生线上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合作和课后测评等途径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学生、教师层面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自觉性差的原因,接着重点探讨线上学习自觉性动态监测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线上学习;自觉性;动态监测
在线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要克服硬件不足的问题,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差,缺乏教师管理的基础上,学生们受惰性思维的影响,难以快速投入到线上学习中。对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网络平台在线上教学中的优势,及时更新知识的傳播途径,寻找数字间的延展性,这样在揭示内在教学规律的时候,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一、 学生数学学习自觉性差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分析自觉性差的原因
1. 学生认知偏差
学生线上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年龄限制,导致他们的自控能力薄弱,缺乏教师的引导,便会失去方向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线上学习的环境。
2. 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如若学生对线上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越高,学习自觉性自然会提高。但是,针对学习毅力薄弱的学生,遇到学业上的问题时,无法面对面询问教师,导致不会的知识点逐渐增加,开始怀疑自己,接着失去信心,最后自觉性变弱,甚至消失。
(二)教师层面分析自觉性差的原因
线上教学活动,如若教师仍旧是采用以往的教学形式,会打击学生线上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一种工具,这种学习模式不能带领学生主动思考,他们的创新思维逐步降低,无法享受到线上学习的乐趣时,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线上评价是教学重点,如若教师仍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并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自觉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二、 学生数学线上学习自觉性动态监测策略
(一)课前预习—提供对应的网络素材
线上教学主要是教师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符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灵、语言上的沟通,提出“为什么这样?”“你应该如何做?”等问题,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性进行动态监测。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布置任务,提供对应的网络素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关键信息,提高学生对网络的归属感。以ipad为例,该电子产品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对提高学生线上自觉性具有促进作用,针对重难点问题在互动探究中获取答案,实现知识内化。教师利用ipad实行线上交流,复制iPhone中的内容,接着粘贴在ipad或是MAC设备中,或者利用无线传播的形式直接将文稿、视频等发送到学生的ipad中,及时提醒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增加对应的附加内容,实现信息同步共享,方便教师的动态监测。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自觉性的基础,借助预习的形式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主动在探索中发现关键问题,并罗列出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节省教学时间。Ipad的存在,不用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提前发送资源到学习平台,方便学生下载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认识时间》中,教师提前将预习任务发布到学习群内,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钟面完成“拼图游戏”。课前预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拼图过程中孩子们认识到分针、时针和刻度等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闯关”,在ipad钟面上,利用手指调整时间,每完成一道题,系统自动给出反应,得到正确的语音提示后,孩子们的兴趣也愈加高涨。Ipad作为一项电子产品,对小学生而言,本身就拥有极大地吸引力,有的孩子只是将其作为看视频、玩游戏的设备,而将电子产品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时,学生在线预习,完成一项任务后,系统自行评估,方便教师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创新和完善课后的教学工作。同以往的预习模式相比,ipad的有效应用,改变了单一化线上教学的缺陷,教师利用软件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对数学知识有初步认知。需要注意的是,ipad的应用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有限,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度,所以结合教学实情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创新。
(二)课上合作—观察互联网资源
学生自觉性差的原因之一是对知识点认知不够具体,教师未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所以设计的数学题比较复杂,导致师生、生生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鼓励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细化知识点,监测学生课上的做题情况,及时作为针对性改进。如表1是学生课上的数学答题情况,教师将重点放在出错率最高的数学题上,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优化,动态监测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自觉性。
智学网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也是推动线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教师利用智学网搜索优化教学内容,探索一条有效地监测途径。一方面教师利用智学网收集数学资源,从中选择针对性比较强的案例进行综合阐述,以《圆柱和圆锥》为例,智学网搜索这一章节中常见的错题,采用课上训练的形式来优化讲解,总结出:错误率最高的几何题一般集中在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方面。接着利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则是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课堂助学”模式,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自学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判断能力。当教师利用智学网平台为学生搭设学习框架的时候,主动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课上教学的内容制定思维导图,系统则是为学生推送对应习题。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能根据训练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整理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线上学习方法,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另一方面,智学网是线上教学的一种途径,教师格外重视该平台的评价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多元评价。例如在选择题训练中,采用逐项剖解的形式,根据学生线上答题情况,一一分析他们的强项、弱项,对学生的自觉性进行综合判定。尤其是所有学生都参与的任务中,教师点击“监控”界面,查看同类型题目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试题,收录到“辅助”板块。除此之外,家校合作也是提高学生自觉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智学网的“家长客户端”,方便家长随时监管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反馈给教师。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家长、教师一同配合,这样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又能让家长结合班级动态查看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从根本上体现线上教学的监测效果。
(三)课后测评—在线作业平台的有效应用
在线网络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对线上教学的一种补充、说明,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利依据。为适应教学要求,教育部门提倡让教师利用在线作业平台布置作业,方便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生生、师生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文章以“作业盒子”和“麦学习作业”两个平台为例,对此进行简要阐述。
1. “作业盒子”的有效应用
“作业盒子”以新颖的线上作业形式完善教学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三角形的认知》中,作业盒子分为三个阶段监测学生的自觉性。首先,课前协调,教师利用作业盒子中的视频设计教学方案,筛选出适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对部编版教材进行优化。其次,及时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调整线上学习方案,教师则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组织讨论活动,对于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给予他们言语加行动上的鼓励,做好辅导工作。最后,教师从作业软件中选择符合本单元的知识点,设计判断题、选择题,将线上作业完成时间规定在17:00~20:00,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度。
2. “麦学习作业”的有效应用
该平台具有自动修改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交作业后,教师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并附上相应的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制定动态统计图,分析学生在某个阶段作业完成情况,主动提醒那些自觉性差的孩子及时完成作业。教师设计线上作业的时候,增添文字,接着将设计好的作业发布到平台,一并导入分数值、答案解析等板块,学生在客户端收到提示,固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分数值,最好是搭配上鼓励性的评语,学生收到提示音后,立即比较、分析和自我反思,保证线上教学工作的及时性,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重新调整和改进线上教学方案。从实践情况而言,线上App在数学课后中的有效应用,将数学知识和测评进行有效整合,准确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方便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完善辅导工作,为提高线上学习自觉性提供保证。针对一些自觉性差的后进生,教师更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的薄弱项,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
三、 结语
综上,线上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根据当下学情转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自觉性,保证教师的动态监测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學生线上学习的自觉性并非在短期内就能实现,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趣味性极强的课堂环境下激发学生的自学动力。
参考文献:
[1]邱四豪.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
[2] 孔洋洋,刘建国.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小学数学在线学习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2).
[3]李周明.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智学网的大数据教研研究[J].新课程,2019(3).
[4]魏迎梅.浅析“作业盒子”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28).
作者简介:
林丽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县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