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的IT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1-02蒋会军
蒋会军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城市农村全覆盖。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构建现代农业、建设智慧型新农村、实现农业信息化,需要大量服务于基层的IT专业技术人才,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正好可满足基层IT人才的培养需求,该文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动向出发,根据社会需求,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定位,对基层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6-0146-02
1 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需求分析
1.1 中职学生毕业动向调查
笔者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承担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从所教过的学生来看,他们毕业后多数先在外面企事业单位打工,数年后大部分还是回到了本地创业安家。他们根据所学的专业,有的在基层村委会做文秘工作,有的开起了电脑广告制作商部,有的开起了数码影,也有的做起了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手机营销维修、入网代理,还有的做收银会计、经营外卖平台、网络销售等;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足见其所学专业并非学无所用。
1.2 未来基层农村地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基层地区对IT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商,农民远程教育,构建现代农业,建设智慧型农业,等等,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能维护的信息技术人才服务于基层一线,这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高,不需高学历,相关技术也不是很复杂,普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就能担负起这类人才培养的任务。
2 基层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与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类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大部分走的是升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终生发展,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课程设置现状
为了提高升学率,大部分学校还是重视文化课教学,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电工、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相对较少。课时安排上也是将大部分课时分配给了文化基础课。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也是根据升学需要,仅设置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等少数几门课。教材的选用也突出理论,实践操作性不强,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体系陈旧,实践操作技能差,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2 课程教学现状
在教学模式中,理论比应用更重要。 计算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教师为主体”“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本分离。 一方面,老师们拼命地解释,学生们也非常注意理解,但是很多术语、原则、命令等在计算机上总是让很多学生陷入迷茫,不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教学效果不好。
2.3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来看,由于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課程的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此外,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由于目前乡镇中学电脑教学设施不完善,许多初级中学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电脑,更不用说操作和使用了。 一般而言,中学生的专科学校素质不高,对电脑的认知程度亦甚低。
3 对新形势下基层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的思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迎接知知识经济的挑战,更好地为劳动者就业服务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就业为导向,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方向,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未来农村基层地区对信息技术专业需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向。
1)远程教育方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农业,建设智慧型新农村,是党中央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部分主要以Internet应用、网络环境搭建为为重点。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应用,如上传下载、远程文件服务、资源共享、平台连接、故障处理等,但大部分农民信息素养低,对信息的搜索获取能力不足,对设备调试、故障检修一无所知,我们可以以农村远程教育为主线,培养大批技术“小哥”为基层一线农民服务。
2)电商营销方向
农村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猛,许多村组都建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商也纷纷建立,构建智慧型农业迫切需要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在这方面中职学校应重点突出如网页制作,网站维护,电商平台维护等技术人才培养。为今后把懂业务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信息化队伍中来奠定基础,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化服务的队伍。
3)技术应用维护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各类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哪样的故障问题,中职学校应在计算机及其信息处理设备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机组装维修,系统检测维护,网络架构及网络维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硬件安装、调试、养护及故障的检测、排除服务;各种系统软件的安装(升级),调试及维护等;为今后农村信息化稳定发展培养人才。
4)多媒体技术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尤为突出,图形图像,影视频编辑,广告设计,喷绘打印,照片处理等多媒体技术需求与日俱增。
5)办公自动化方向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要求快速、准确地获取、处理日常信息,从业者必须掌握计算机信息录入,文档处理,分类汇总,报表统计,格式转换,档案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技能。
4 课程设置建议
4.1 课程理论适度化
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减少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如《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等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说,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2 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诸如《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平面设计》《多媒体实用技术》《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
4.3 重视实训课教学
在教学安排中突出实训操作,提高实训课时量。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开展技能竞赛,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4.4 探究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技能后,可与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派学生顶岗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5 教学改革
5.1 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激发、唤起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学、观摩、实践相结合、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主动探索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從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2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重视实训基地的现场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使教学与实践真正融为一体。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使学生了解市场,了解市场技术和市场现状,了解未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意识,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6 结束语
作为中学专科学校,职业教育应以 “服务为本、就业为本、能力为本”的理念,推行相应的课程,转变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根据社会需要灵活设置和转变专业方向,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雅静.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2).
[2] 覃志奎,蓝雪芬.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大众科技,2012(8).
[3] 吴晓霞.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 郝继升,王文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