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嵌入式实时分析
2020-11-02宋杨
宋杨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软件使用的时效性和功能性,利用嵌入式实时分析的方式对软件进行调试分析,并将软件构件开发的模式与软件使用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嵌入实时框架的优势,利用任务模块的调整模式扩展的方式,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强化嵌入式实时分析的作用。
关键词:嵌入式软件;构件开发;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6-0064-02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过程中,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根据其使用的需求,嵌入式实时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普式计算机的使用中,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在资源固定的环境下,利用嵌入型的处理方式,能够很好地提高CPU的使用功效,降低计算机存储的空间,在输入和输出设备中建立很好的链接,在物理端口中实现软件的合理化使用,解决了很多以往计算机的技术难题。
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在复杂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中,能够实时的处理信号信息,对于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事件进行及时的响应,根据算法的调整,改变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考虑到嵌入式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将原有的系统进行优化,实现计算机软件设计优化的目的。
1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分析
嵌入式实时系统在设计中要按照系统集成的核心思想,在实现综合系统的实用性能,保证在使用周期中,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在多个系统中,实现软件的拓展,保证系统的扩展和修改接入。在安装系统软件后,根据使用的需要,对软件及时进行转载,利用外部设备的访问,在TCP/IP协议中进行协议模式修订,对于数据进行加载和测试,在远程裕兴系统中及时根据数据的运行准确性进行调试,保证嵌入式系统的稳定。
嵌入式主机处理器采用SA1110,在高性能的处理器中根据频率的变化,对软件进行优化,在高速缓存的控制器中,将输入端口进行通用处理。考虑到Linux系统对于配置要求较低,在支持使用处理器同时处理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动态安装内核结构,将进程管理和系统相互结合,根据模块在实时控制和响应的需求,及时对Linux进行调整,以达到需求的嵌入式系统。在交叉环境中,对于嵌入的编程模式,将主机和机构系统进行分离,在分布模式上进行目标调整,利用开放程序进行编译器和调试器的程序使用。在完成硬件设备的调试后,在软件方面进行需求实现,在对接口中进行模拟,保证CPU的实时控制和逻辑控制,利用硬件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实时系统中图像的运行处理能力,利用DSP处理方式对实时图像进行模块处理,实现嵌入式的实时处理运行。
DSP处理方式是将预设的图像进行先期采集,根据输出要求对图像进行修剪,在像素控制的要求下,实现图像信号的传递,在完成一帧数据图像的传输后,对计数装置进行清零,完成下一帧的图像传输,以达到实时的功能。
3 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框架原理分析
嵌入式的软件分析是对外部事件的处理,在抽象的运用中,借用多个单任务的结合,对一个事件进行模块化的管理,根据主逻辑的调试完成整体调度,在通信变量中,对模块进行实时的调用,保证单任务的模式下,根据软件的框架进行语言支持运行,用框架的方式能够在较少占用系统运行资源的情况下,不必要在利用OS支持,强化结构的操作效率。
结合图2的框架图,在任务为单元的调度中,利用实时RTOS操作系统,实现多任务嵌入设计,在利用编程语言进行运算,通常情况下使用DARTS系统进行多任务的框架设计[1],根据结构扩展分析的方式,对单一任务或单一事件进行关联处理,参照时间、任务类别、操作可能性等参数进行分析,将多个流程进行耦合分析,把不同模块之间有相同参数的任务进行整合,在优先级处理的模式下,对资源区位进行抢占,将紧急和较为紧急的事件提前处理,提高重要任务的优先级,其次在RTOS通信中,根据互斥程序将模块进行复制,在实时通信中采集程序关联性,降低了应用程序间的数据资源浪费,但是在硬件使用中,对于RTOS支持要求相应提高。
在嵌入式实时团建软件中,对于复杂的结构而言,在拓展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利用单元组对象之间的串聯,根据内部访问操作的方式,将嵌入式的模式进行并行,在建立资源优先级的特点后,根据对象模型的不同,以时间和驱动方式的不同进行数据对象控制调度,充分结合RTOS系统进行框架结构输入,保证被动对象和并行对象之间的关联,实现数据的可行性链接,强化实时操作系统的动态调整。
软件嵌入式的模式是结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对于系统的设计开发有很关键的作用,通常认为体系结构应该在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来[2],在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要将软件中的逻辑交互功能独立出来,以连接件的形式加以专门研究和设计实现[3-4]。由于连接件专门负责软件模块间的逻辑交互,使软件的计算和逻辑交互相分离,负责计算的构件不需要考虑与外界的交互实现细节,与其使用环境的独立性很强,可以直接在多种应用环境中使用,大大提高了其重用性。目前构件化的软件框架对于描述构件间的逻辑交互是不足的,构件间的逻辑交互没有专门的连接构件来描述,而是隐藏在构件的实现体内部。在嵌入式实时软件是一个本地程序,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的情况下(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实际情况),此时的软件不是典型的C/S逻辑结构,任何一个构件既是客户也是服务器,构件间的逻辑交互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修改构件间的逻辑交互关系也非常困难,削弱了构件的重用性和构件化的嵌入式实时软件框架的灵活性[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在构件的基本思想上,结合独立的连接件思想,提出一种全新的构件化的嵌入式实时软件框架。
3 嵌入式实时系统构件使用环境分析
嵌入式实时系统中的构件与操作语言相互关联,在动态调整中,体现了开放性的集成选择,根据构件的灵活性,对软件设计的过程实现实时的控制,在工具集成中,将开发和使用的环境进行接口处理,鉴于不同分布情况和结构体系构件的差异性,对设计进行交换和控制转换,将原有集成功能进行优化,对每个工具进行接口处理,保证构件的主体完整,利用即插即用的模式整体的在工具链上使用,实现完整的可视化的应用程序。构件在开发中,由于每个构件在系统中分别承担操作功能,在外部服务器的请求下,对任务进行及时的响应,对于开发功能和后期的管理功能进行实时的处理,在通信协议之间自由的切换,将总线的控制系统权限进行分散,保证单一任务之间的畅通链接。
在满足功能性和时限性特点的基础上,嵌入式实时分析还能对系统的集成能力进行加强,对于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进行内环境的开发,对于不同领域软件的更新问题,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定制解决,将嵌入多个开发环境中,根据不同领域数据的资源共享,从领域调控转变为公共共享,系统工作从软件开发转换到由工具集成的模式。在嵌入过程中,结合软件本身的特点和开发程序中的多样性,有机地将两者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的软件开发环境,通过定制的方式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实时嵌入,并且根据软件的运行情况实现软件开发流程的系统化。从目前的软件开发环境来看,局限于前者的基本条件,多样性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部分虚拟的环境中,利用调试和测试难以达到实际的操作环境下的嵌入式状态,对于产品的使用周期有所下降,同时对于嵌入式的程序会造成一定的损耗,对于开发带来极大的风险。嵌入式产品的多样性,导致产品硬件环境多种多样,所以产品硬件仿真环境应该能够适应这种多样性。
实时性的分析模式在功能使用中存在关联性,构件适用性强,功能性相应的提高,对于不同层次的构件类型,在对于特征使用上有很明显的区别,对于结构的抽象化的描述,形成构件的通用模式,在一些抽象的算法中,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对特征向量进行分析,保证该构件的颗粒度匹配,同时在组装过程中,利用聚合的效应,实现构件最大化的使用。在构件功能性的分析中,对于不同类型实时分析出不同的结构矩阵,将数列矩阵进行关系分析,利用关系树的方式进行单一的识别,与前提单任务情况相互匹配,在程序语言的环境中对数据进行重新定义。系统中模块根据数据的转换进行模块管理,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实现代码的转换,假设在系统中增加更新的命令,嵌入式的模块在运动中进行点面的交替,子类模块之间出现关联,在可视化的屏幕中出现需求实现,完成构件编程整合,并形成软件结构的正向交互性,其中的非正交关系也被显式并且集中地表示出来,较好分离了应用逻辑(功能性问题的解决)与非应用逻辑(非功能性问题的解决)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循环队列中找寻数据变化趋势,调整数据矩阵排列方式,在多个模块中适应性分析,提高了软件的扩展性。
4 结束语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对于嵌入式的实时设计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可靠性和可維护性,在满足软件需要的前提下,对软件的框架和相应的构件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结构化的优化模式,在仿真环境中对软件进行拓展性的分析设计,强化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作。对于构件使用的同时,强化可靠性分析和测试时未来研究的方向,不断运用软件嵌入测评的方式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熊光泽,古幼鹏,桑楠.嵌入式应用软件设计方法学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04,24(4):1-4.
[2] 梅宏,陈锋,冯耀东,等.ABC: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J].软件学报,2003,14(4):721-732.
[3] 张家晨,冯铁,陈伟,等.基于主动连接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及其描述方法[J].软件学报,2000,11(8):1047-1052.
[4] 李保建,曾广周,林宗楷.一种基于TriBus的软件集成框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36(9):3-5.
[5] 古幼鹏,桑楠,熊光泽.一种基于灵巧连接件的软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科学,2004,31(8):151-155,189.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