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潜力与出口效率研究
2020-11-02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
引 言
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普遍较低,对改善基础设施状况存在迫切的巨大需求,但受限于自身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提供充足的资源来支持基础设施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杠杆撬动作用,势必促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基础设施的强大建设水平和巨大产能,既能迎合沿线国家发展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又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及其密切相关的工程机械产业走出国门提供历史性机遇。
拥有世界工业脊梁和国之重器之称的工程机械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矿山、城市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是在世界范围内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建设装备的支柱型产业。据历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显示,虽然我国工程机械产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迅猛,2008年其出口额已达到134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之前,每年出口增长率远超50%,已形成中国制造与世界巨擘同台竞技的新局面。但是受经济周期波动和国内市场需求低迷的综合影响,我国工程机械企业2012年开始不可避免地遭遇低位运行,连续多年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额增长率极低甚至为负值,2016年增长率为-10.63%,2017年增长率回升至18.54%,2018年增长率保持在17.36%,但远低于之前的增长率,导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大量积压,行业整体出现产能过剩。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了 “一带一路”国家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从而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扩大产品出口提供新机遇,而扩大出口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路径。因此,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向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出口潜力如何?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的贸易非效率影响因素有哪些?探讨这些问题有益于扩大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向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从而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1 文献综述
引力模型、随机前沿方法(SFA)广泛应用于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的学术研究当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力方法是由Tinbergen(1962)和Pöyhönen(1963) 最先采用的[1,2], 即通过实际贸易额与前沿贸易额的对比来测算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时至近年,仍有部分学者直接使用引力模型(Rahman,2010;张会清和唐海燕,2012;Devadason 等, 2016)[3-5]。
虽然贸易引力模型应用范围较广,但这种方法存在缺点,该模型测算的是多种贸易影响因素的平均效应,是将贸易非效率因素(各种阻碍贸易的阻力因素)列入随机扰动项,从而使得估计的贸易潜力存在误差(Armstrong, 2007)[6], 因此,在引力模型基础上,结合随机前沿方法,将贸易阻力相关的因素放在贸易非效率项中,单独处理贸易阻力,能够更准确地测算出贸易潜力,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
很多学者从国家或区域层面来分析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鲁晓东和赵奇伟(2010)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我国的出口潜力,并从多角度剖析了贸易的非效率[7]; Ravishankar和 Stack(2014)、Roperto等(2014)、高志刚和张燕(2015) 分别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东西欧国家、菲律宾、巴基斯坦的出口效率与出口潜力[8-10]。王亮和吴浜源(2016)测算了中国与 “一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两方面探讨了贸易非效率[11]。侯敏和邓琳琳(2017)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潜力,从贸易便利化方面分析贸易非效率[12];刘用明等(2018)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对俄国的出口效率较低且存在贸易非效率[13]。
部分学者基于行业层面分析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Önder等(2003)基于土耳其的制造业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该行业的出口潜力与出口效率[14];Hart等(2015) 主要研究欧盟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潜力[15]。冯伟和邵军(2013)研究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16]。车春鹂和许安(2016)、方英和马芮(2018)、李晓钟和吕培培(2019)、尹华和刘咪咪(2019)研究了我国机电产品、文化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电气装备制造产品的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17-20]。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对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相对较少,而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的研究较为缺乏。工程机械行业是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建设装备的支柱型产业。本文借助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讨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向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其出口效率和出口潜力,并讨论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
2.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针对面板数据贸易额,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其中,i、j、t分别代表中国、样本国和年份。Tijt表示第t年我国与j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实际贸易量;xijt表示影响我国和j国工程机械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α是待估参数;vijt是随机扰动项,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uijt代表影响贸易但未包含在引力模型主要因素中的阻力因素,通常假设它服从截尾正态分布或者半正态分布,uijt与vijt相互独立,由于uijt≥0代表着其整体会阻碍贸易,因此将其称为贸易非效率项。根据贸易非效率项uijt是否随时间变化,将随机前沿模型分为时不变模型和时变模型。
第t年我国与j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前沿贸易量以表示,即不考虑贸易非效率时能实现的最大贸易量;TEijt表示贸易效率;当uijt=0,即不存在贸易摩擦时,TEijt=1,贸易量达到最大;当uijt>0,即出现贸易非效率时,TEijt的取值范围为(0,1)。
2.2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本文选择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记为EXPijt。数据来源于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采用盛斌(2002)[21]的方法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3.0)与我国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T4754-2002)匹配得到工程机械行业的范围①。
解释变量的选择既要考虑影响有形商品出口的常见共性因素,也要紧密结合工程机械的行业特征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主要有:
(1)经济规模。中国经济规模越大,工业产业越发达,工程机械产品的供给能力越强,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具有正向作用;但这同时表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也越大,这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具有负向作用。“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规模越大,表明市场潜力越大,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越大,越利于中国向该国出口;但也可能导致其通过本国自身生产来满足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这样将不利于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区别于一国所有商品的总体进出口,经济规模对特定产业出口的影响不能事先确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原先长时期的工程机械净进口国逐渐演变为工程机械净出口国,再到工程机械出口大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绝对规模差异巨大,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中国PGDPit和 “一带一路”国家PGDPjt作为经济规模替代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2)地理距离。地理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越不利于中国工程机械出口。2002年Head和Mayer提出一种方法测算两个国家之间的加权距离。本文选用它替代地理距离,记为DISij,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距离信息。
(3)“一带一路”国家的基建工程量。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会直接带动土建工程施工,从而增大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一带一路”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产生需求,选择 “一带一路”国家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替代变量,记为GF⁃CFjt,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②对外承包工程是指母国的企业承包境外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和电力等产业具有较强的 “派生需求”和带动效应,大的总承包项目和交钥匙工程对国产装备、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蔡阔等,2013)[22]。选择中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间接反映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记为FCPijt。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
(4)汇率。人民币升值,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的外币价格就会上升,不利于我国出口。本文的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基本单位人民币兑换东道国货币),以RERj/CNYt表示,数据来源于UNCTAD。
(5)共同边界。如果两国间拥有共同边界,通常会有较低的贸易运输成本;在风俗习惯、文化倾向等方面差异更小,可避免由于这些方面存在冲突而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有利于贸易的顺利进行。本文以CON表示 “一带一路”国家是否与我国有共同边界,与我国接壤,则取1,否则取0。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
本文将前6个变量取对数以减少异方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本文尽量选择更多的国家和更长的时间跨度,由于可获得数据的限制,实证分析最终选择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8年,样本国包括 “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和已开通中欧班列的西欧6国共49国(本文简称 “一带一路”国家②)。
2.3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检验和实证结果
(1)多重共线性检验
鉴于多重共线性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开始实证前,检测各个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简称 VIF), 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如表1所示,各解释变量的VIF值和VIF均值都小于10,由此可知本文的解释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1 各解释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2)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考虑到随机前沿方法的准确性与函数形式设定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两个原假设:不存在贸易非效率;贸易非效率不随时间变化。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两个原假设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证明存在贸易非效率项并且贸易非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因此,本文选择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是适当的,且应采用时变模型。
表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3)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本文首先探究2003~2018年我国向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工程机械产品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η大于0,表明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效率随时间而变化,佐证本文选用时变模型是恰当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γ=0.813,表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国家实际出口额与前沿出口额偏差值的81.3%由贸易非效率因素导致。
表3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结果
由表3可知,我国PGDPit和 “一带一路”国家PGDPjt分别通过了1%和10%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均为正,表明我国PGDPit和 “一带一路”国家PGDPjt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的影响都是正向的,有利于出口。 “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距离(DISij),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706,表明距离越远,越不利于我国出口工程机械产品。 “一带一路”国家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FCFjt)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大于0,表明该因素能显著地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FCPijt)符合预期,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汇率(RERj/CNYt)因素对我国出口工程机械产品存在负效应,但不显著。共同边界(CON)变量符号符合预期,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反映出对象国是邻国会对我国向其出口工程机械产品产生显著积极影响。
3 国别出口潜力与区域出口效率分析
通过前文模型计算得到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一带一路”国家2003~2018年各年度的出口效率和出口潜力。出口效率是实际出口额与前沿出口额的比值。出口潜力是前沿出口额减去实际出口额的可拓展出口额[20]。表4展示了2018年的出口效率和出口潜力情况。
表4 2018年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效率与出口潜力
3.1 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潜力分析
根据出口潜力(可拓展出口额),利用统计学中的四分位数方法,可以将不同国家分别归属于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型和潜力巨大型3类[20]。以2018年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潜力为基础,得到3个数据段(0.240,2.399)、(2.399,18.801)、(18.801,166.117), 单位: 亿美元,“一带一路”49个国家的具体类型如表4所示。2018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49个国家平均出口效率为0.505,计算得到可拓展出口额为834.534亿美元,说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效率和出口潜力都存在较大的提升和利用空间。
据表4可知,潜力巨大型国家有12个,其中,潜力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可拓展出口额达到166.117亿美元。印度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2018年中国对印度的实际出口额为102.905亿美元,居于样本国家之首。2014年印度推行 “印度制造”计划,印度政府高层也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发展以提振经济,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强与印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释放中国对印度工程机械产品的贸易潜力。俄罗斯紧随其后,可拓展出口额有116.439亿美元,俄罗斯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 “转向东方”和 “大欧亚伙伴关系”等战略与我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实现良好对接,相关基础建设项目势必会带动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其出口。此外,法国和德国可拓展出口额也在70亿美元以上。出口潜力巨大型国家是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优先选择的国家,应将该类国家的出口潜力充分深层次地开发出来,以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
潜力开拓型国家有25个。如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我国与蒙古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贸易一直稳步发展。蒙古为了更好地对接 “一带一路”,提出“发展之路”战略,势必会促进双方的合作。此类国家的出口潜力处于中等水平,实际出口额则参差不齐,我国出口工程机械产品的企业应重视与这类国家的合作,尤其是与实际出口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因为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贸易渠道相对更为宽广、合作领域更为宽泛、经贸往来经验更为丰富,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新的企业合作关系,将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潜力再造型国家有12个。如约旦自2015年升级为我国的战略伙伴以来,两国合作较多,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约旦大量援助,带动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潜力再造型国家的可拓展出口额相对较小,实际出口额普遍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企业需要巩固与现有贸易伙伴的合作,双方共同努力扩大产品的贸易额,并进一步提高贸易合作质量。
3.2 我国对“一带一路”不同区域的出口效率分析
以国家所处地理区域为划分标准,将本文49个 “一带一路”国家归属为东北亚(2国)、东南亚(7国)、 南亚(4国)、 西亚(10国)、 中东欧(15国)、 中亚(5国) 和西欧(6国)。2003~2018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各地理区域的出口效率总体呈现递增态势,增长幅度相差不大,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出口效率趋势
这7个区域中,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东北亚、中东欧、西欧和西亚地区出口效率在2003~2018年间均低于0.5,处于较低水平。这些国家大多在地理区位上与中国距离较远,较高的贸易成本是造成中国与这些地区贸易低效率的潜在原因;此外,一些国家如东北亚的蒙古、俄罗斯等虽然与中国相邻,但这些国家幅员辽阔,国家间经济中心的贸易往来仍需承担较为昂贵的成本和较大的风险。中亚地区出口效率居于中等水平,2015年出口效率超过0.5,2018年出口效率达到0.527,该地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好,与我国贸易往来较为频繁,交通网络便捷,是出口效率值较高的原因。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出口效率居于较高水平,2018年两地区出口效率分别为0.773和0.87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提高我国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出口效率发挥积极作用。我国应加强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继续保持工程机械产品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较高的出口效率,并不断提升与中亚、西亚、西欧、中东欧和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效率。
4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结果
前文分析表明,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存在贸易非效率。需进一步探讨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针对性地提升出口效率。
4.1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构建
我国与 “一带一路”国家之间贸易非效率的存在主要由基础设施状况、政策效应、经济条件、贸易便利化等因素造成。本文基础设施状况选择铁路总公里数(lnRAILTjt)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PORTjt)作为替代变量,分别代表 “一带一路”国家的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状况。“一带一路”倡议(BR)代表政策效应,因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以本文将2003~2013年设为0,2014~2018年设为1。经济条件选择贸易自由度(TRAjt)作为替代变量,综合反映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情况。贸易便利化选择 “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税水平(TAFjt)和海关清关效率(CUSEjt)作为替代变量,关税水平是关税在进口国总税收中所占比重。东道国政府支出反映 “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对其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改善投入力度,选择政府支出水平(GOVSjt)作为替代变量。出口非效率模型设定为:
贸易自由度(TRAjt)和政府支出水平(GOVSjt)数据来源于世界遗产基金会,其余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4.2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检验及实证结果
本文提出两个原假设:不存在贸易非效率;出口非效率模型设定有误,即β1=β2=…=β7=0。对两个原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两个原假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被拒绝,表明存在贸易非效率并且贸易非效率模型设定无误。
表5 贸易非效率模型的检验
鉴于两步法存在的问题,采用一步法对本文设定的贸易非效率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6。在增加出口非效率的影响因素后,前文分析过的主要变量保持了与前文一致的正负号。
表6 贸易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
考查贸易非效率各因素的回归结果。(1)铁路总公里数(lnRAILTjt)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PORTjt)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会促进我国向其出口工程机械产品;(2) “一带一路”倡议(BR)的回归系数符号符合预期,但不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诸多政策红利,但本文的经验证据(截至2018年)并未表明其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效率。原因可能在于 “一带一路”倡议大力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出口的挤出效应大于政策红利,从而使 “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尚不显著;(3)贸易自由度(TRAjt)的系数显著且符合预期,表明 “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自由度越高,非关税壁垒越少,就越有利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其出口;(4) “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税水平(TAFjt)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政府间通过签署双边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等直接约定两国间贸易往来的相关事宜,弱化了关税对出口效率的影响,在实证上表现为不显著;海关清关效率(CUSEjt)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符号为负,表明海关清关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5)东道国政府支出水平(GOVSjt)显著为负,表明 “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对本国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改善投入增加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效率。
5 结论与建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提供新机遇。本文借助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对 “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影响因素、出口潜力与出口效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的PG⁃DPit、“一带一路”国家的PGDPjt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FCFjt)、我国对 “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FCPijt)和共同边界(CON)等因素会显著地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距离(DISij)会显著阻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汇率(RERj/CNYt) 符号为负,符号与预期一致但不显著;(2)我国对 “一带一路”49个国家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潜力(可拓展出口额)较大。潜力巨大型国家有12个,潜力开拓型国家有25个,还有12个属于潜力再造型国家;(3)我国对 “一带一路”各地理区域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效率在研究期是逐年增大的;平均出口效率从大到小分别是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西欧、中东欧和东北亚;(4) “一带一路”国家的铁路总公里数(lnRAILTjt)、港口基础设施质量(PORTjt)、贸易自由度(TRAjt)、海关清关效率(CUSEjt)和政府支出水平(GOVSjt)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效率正相关,“一带一路”倡议(BR)以及 “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税水平(TAFjt)对出口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我国政府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助力 “一带一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与沿线国家政策对接、首脑会晤和签订贸易投资协定等方式,共同营造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双边贸易投资环境,促使 “一带一路”国家不断增强对贸易往来的信心,从而让其主动降低关税水平并减少非关税壁垒,节省不必要的清关时间损耗,提高海关运作效率;加强双方在交通运输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全面提供货物安全、人员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共同应对贸易投资往来中的潜在风险,提升双方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安全合作,引导和帮助 “一带一路”国家打造高效稳定的营商环境,不断降低贸易非效率,扩大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合力营造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推动 “一带一路”国家和我国共同在经贸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2)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加速拓展出口市场。我国政府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政府的交流沟通,积极拓展朋友圈,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我国企业扩大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商品贸易往来提供新的机遇和良好外部条件。特别是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应深入调研印度、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哈萨克斯坦等潜力巨大型国家的工程机械产品市场,准确把握各地用户的偏好,及时推出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注重培育产品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不仅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的施工环境,也能在与其它国家激烈的产品竞争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产品出口量的不断增长; (3)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应巩固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的已有合作,逐步提高出口质量和出口效益。绿色化、宜人化、智能化是工程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技术升级,开发满足高端市场的排放、噪声、振动、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以及产品(部件)循环利用等法规要求的工程机械产品;通过严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耐用性,降低产品故障率;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不断升级售后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
注释:
①工程机械行业包含的SITC编码有:711、712、713、714、716、718、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31、 733、735、 737、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774、 872、 881、 882、 883。
②本文根据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和相关路线,将东北亚2国(蒙古、俄罗斯)、东南亚7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南亚4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西亚10国(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约旦、土耳其、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东欧15国(乌克兰、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马其顿、匈牙利、斯洛伐克、波黑、波兰、捷克、阿尔巴尼亚)、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开通中欧班列的西欧6国(法国、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共49个样本国划为 “一带一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