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3—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0-11-02许桂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过敏史白细胞制剂

杨 军,陆 华,李 杰,许桂平△

1.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输血科,重庆 4046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输血科,重庆 400010

输血作为现代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个体差异、技术水平限制,以及不可预料因素等的影响,输血仍然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输注无效等,应用不当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用原有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由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重视程度的不同,国内对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如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现象,而且对于轻微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常自行处理并不上报,因此不同单位统计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报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3-5],目前的研究报道的输血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其他种类的输血不良反应报道较少[6]。在血液制剂方面,红细胞制剂更易发生FNHTR,含血浆制剂更易发生过敏反应。为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该院2013—2018年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以期为将来输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2018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共74 883例,其中输注红细胞制品32 802例,冰冻血浆33 891例,血小板5 763例,冷沉淀2 364例,全血63例,共收到临床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363例,其中男195例,女168例。所有的血液制剂来自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制剂的运输、储存、使用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1.2方法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临床医生通过医院内网上报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收集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血液成分、输血量、不良反应类型、症状、输血史、妊娠史、过敏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等,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

1.3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标准 (1)输血相关性低血压反应(HTR):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患者输血时或输血后1 h内出现血压降低,成人(≥18岁)收缩压降低≥30 mm Hg且收缩压≤80 mm Hg。(2)输血相关性呼吸困难(TAD):输血开始后24 h内出现呼吸窘迫,但不符合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或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用患者原有疾病或其他已知原因无法解释。(3)过敏反应、FNHTR、枸橼酸盐中毒、TACO、溶血反应的分类标准见文献[7]。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3—2018年共输血74 883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363例,发生率为0.48%,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016年(0.61%),最低为2013年(0.28%),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分析 输注全血、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9%、1.13%、0.63%、0.42%、0.42%,其中过敏反应最多,占48.76%(177/363),FNHTR占27.27%(99/363),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占5.51%(20/363),TACO占1.65%(6/363),TAD占1.38%(5/363),HTR占0.28%(1/363),不确定类型占15.15%(55/363)。见表2。

表1 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

表2 各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过敏反应类型 发生的过敏反应以轻度过敏反应为主(175/177,98.87%),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多见(118/177,66.67%),其次为荨麻疹(93/177,52.54%)和血管神经性水肿(31/177,17.51%),经抗过敏治疗后均好转。不同血液制剂过敏反应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血浆(85/143,59.44%)、血小板(44/65,67.69%)、冷沉淀(12/15,80.00%)、全血(1/1,100.00%)、红细胞(35/139,25.18%)。

2.4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情况 2013—2018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63例,其中血液内科138例(38.02%)、感染病科130例(35.81%)、消化内科22例(6.06%)、重症监护室(ICU)14例(3.86%)。这4个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共占全院输血不良反应的83.75%。

2.5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分析的因素包括性别、输血史、孕产史、过敏史。有输血史、过敏史的患者有更高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男性与女性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孕产史的女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无孕产史的女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输血不良反应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2.6去除白细胞对FNHTR的影响 白细胞是发生FNHTR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还分析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近6年的数据显示,输注悬浮红细胞FNHTR的发生率为0.44%,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FNHTR的发生率为0.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输注不同红细胞制剂FNHTR发生情况

3 讨 论

本研究分析了2013—2018年发生的363例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8%,低于贺江[8]报道的结果(2.35%),与陈利达等[9]报道的结果(0.43%)、黄燕如等[10]报道的结果(0.49%)基本一致。近年来,该院采用成分输血、控制输血指征、减少不合理输血、去除白细胞等多种措施,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回报制度,加强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学习,采用医务主管部门监管的管理模式,使输血不良反应能得到及时发现、处理、上报。

过敏反应多见于患者为过敏体质、有输血史或输入的血液制剂中含致敏因子。从结果可见,该院过敏反应构成比最高,占48.76%,这与文献[11-12]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该院发生的过敏反应以轻度过敏反应为主,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多见,其次为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经抗过敏治疗后均好转。血浆含量高的血液制剂(如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输注后多引起过敏反应,主要由于血浆蛋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首位致病原因,对于有输血浆过敏史的患者,应输注去除血浆或血浆含量低的血液制剂。

FNHTR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27.27%,该反应主要与白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贮存期间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与输血史、妊娠史密切相关。有研究报道,输血前进行白细胞滤过能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12],在2013—2018年该院输注的红细胞制剂中,输注未滤过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FNHTR的发生率为0.44%,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FNHTR的发生率为0.14%,可见,输血前滤过白细胞是减少FNHTR的重要方式之一。枸橼酸盐中毒多见于大量输血,因血液保存液中的枸橼酸盐累积引起,该院上报的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均发生在血浆置换患者。本研究中输全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文献[13]报道一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过敏史或输血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说明输血不良反应与过敏史、输血史密切相关(P<0.05),与受血者性别无关(P>0.05)。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血液内科、感染病科、消化内科和ICU,共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3.75%,主要原因:血液内科患者多有造血系统异常,慢性贫血患者较多,需要多次反复输血,更易产生免疫性抗体;感染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较多,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要补充血浆以降低出血风险,而输注血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消化内科以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多见,病情易反复,个别患者出血量较大,输血次数较多,因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机体携氧能力差,需大量多次输血,这些都增加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该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国内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9-10]。由于本文属于单中心的研究,受医院规模、科室实力、医生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收集的数据有限,部分轻度输血不良反应未引起重视,值班医生处理后并未上报,本文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比实际情况低,需要多中心、大数据的研究。许多欧美国家已建立输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我国的输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才刚刚起步。合理的输血是有益且必要的,采取输成分血、去除白细胞、过滤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也应该严格控制输血指征,杜绝不合理用血,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治能力,积极上报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医务主管部门应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监管,共同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

猜你喜欢

过敏史白细胞制剂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白细胞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沉默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