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电项针对脑出血患者血管成像的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02蔡国锋孙宏贾坤平刘凯梁洪文
蔡国锋 孙宏 贾坤平 刘凯 梁洪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等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0%~30.0%,且急性期病死率为30.0%~40.0%[1]。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出血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普遍认为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2]。部分患者由于情绪激动、持续用力时发病,导致临床死亡率高,且对于存活的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及言语吞咽障碍等,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3,4]。高压氧是脑出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神经缺损,但远期预后较差。交叉电项针通过电针正负电极在双侧风池、翳风穴交叉连接,使得电场最大限度作用于中枢神经,能减轻神经缺损,降低后遗症发生率[5,6]。以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探讨交叉电项针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成像的影响,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0 年1 月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4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2 例,男28 例,女14 例,年龄(50~74)岁,平均(64.38±4.34)岁;病程(1~6)月,平均(3.23±0.41)月;脑出血病灶部位:基底节出血14 例,脑出血16 例,丘脑出血8 例,小脑半球出血4 例。观察组42 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65.11±4.41)岁;病程(1~7)月,平均(3.29±0.44)月;脑出血病灶部位:基底节出血12 例,脑出血17 例,丘脑出血10 例,小脑半球出血3 例。均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脑出血诊疗指南》中脑出血诊断标准[7,8];(2)均经头颅CT、MRI 检查确诊;(3)符合高压氧治疗/交叉电项针治疗,且患者均可耐受。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血液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者;(2)合并凝血功能异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存在药物滥用史、吸毒史或大量饮酒史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讲解脑出血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配合度。将患者放置在医用空气加压舱(型号:GY2200,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内,设置压力大小为0.2MPa,加压时间为20min,戴面罩完成1h 纯氧吸入,中间间隔10min,分阶段几个舱内压降为正常,整个治疗时间为110min,每天1 次,连续治疗10 次,持续完成4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交叉电项针治疗。采用脉冲针灸治疗仪进行治疗(KWD-808型),项部交叉通电,左侧翳风连接正极,右侧风池连接负极;右侧翳风连接正极,左侧风池连接负极;地仓透颊车左侧连接正极,右侧连接负极;采用连续波进行治疗,频率为1~1.5Hz,设定电流强度刻度为3~4 之间,以患者治疗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治疗2 次,周六和周日每天1 次,连续治疗4 周[9,10]。
1.3.2 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血管成像结果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1.4 观察指标
1.4.1 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Barthel 指数(BI)、简式Fugl-Meyer 运动量表(FMA)对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估[11]。
1.4.2 血管成像结果。两组治疗后均采用Lightspeed Ultra 型扫描仪检查,取仰卧位姿势,实施螺旋容积扫描,设置相关参数,层厚1.2mm、间隔为0.6mm、扫描枢椎齿状突突至颅顶,管电压120KV、管电流130ms,管球旋转1 周时间为0.5s,完成患者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完毕后完成图像后处理[12,13]。
1.4.3 相关性分析。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完成6 个月随访,采用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血管成像结果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 统计,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P<0.05 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LOTCA、BI 及FMA 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LOTCA、BI 及FMA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 周LOTCA、BI 及FM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 周LOTCA、BI 及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LOTCA、BI 及FMA 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LOTCA、BI 及FMA 水平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2.2 交叉电项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成像的影响
观察组患者均完成交叉电项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SCTA 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管成像得到改善,出血部位得到有效控制,见图1。
图1 CTA 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2.3 相关性分析
42 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随访6 个月,8 例死亡,死亡率为19.05%;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与患者血管成像结果呈正相关(P<0.05),见图2。
图2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促、病情变化快、后遗症重等特点。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血肿将会压迫邻近脑组织,诱发脑组织缺血与脑水肿,并由血肿代谢产物引起细胞毒性水肿,引起脑组织受损、神经功能缺失,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4]。近年来,交叉电项针在脑出血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观察组治疗后4 周LOTCA、BI及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恢复。交叉电项针治疗属于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电针正负电极在双侧风池、翳风穴交叉连接,使得电场能最大限度作用在延髓反射中枢,亦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调节机体反射重塑。脑干位于脊髓上端,位于枕骨大孔内,电场能最大限度通过颈部中心位置,通过交叉连接电极发挥良好治疗效果。既往研究表明: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成像[15,16]。该研究中,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交叉电项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SCTA 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血管成像得到改善,出血部位得到有效控制,说明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能改善其血管成像,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研究表明[17]: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中能重塑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使患者能正常排痰,促进肺部感染恢复。同时,交叉电项针的使用能防止口腔分泌物等误吸,减少吸入性反应的发生,降低临床死亡率。42 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均完成6 个月随访,有8 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05%;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与患者血管成像结果呈正相关性(P<0.05),说明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交叉电项针用于脑出血患者,能改善患者血管成像,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