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当前急诊急救中的分区救治管理工作

2020-11-01谭爱梅

康颐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抢救室心肺急诊科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0.061

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主要接诊急症及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染病等防控中,急诊科也发挥了首当其冲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迅速,急救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急诊患者数量较多,必须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保证急诊工作有序开展,并提升服务质量。为此,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采取了分区诊疗分区管理的模式,使急诊科能更好地应对大量的急诊患者。但是很多人对于急诊科的了解较少,就诊时不知所措,为此,有必要科普一下急诊急救中的分区救治管理工作,揭开急诊急救的神秘面纱。

1   为什么要实施分区救治管理

急诊科是一个复杂的科室,其包括观察室输液室、抢救室等区域,而患者入院后存在轻重缓急的区别,也存在病情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若实施分区管理,可使危急的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其他患者也可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有效避免了患者候诊时间过长、轻症和重症患者混合就诊、重症患者救治不及时等问题。分区救治管理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急诊科救治效率,同时满足了不同急诊患者的就医需求,降低了重症患者救治延误风险。简单地说,急诊分区救治可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既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也可降低医护人员执业风险。

2   如何实施分区救治管理

2.1实施急诊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处可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指导患者进入对应的治疗区域,在臨床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急诊预检分诊处设置于急诊科入门处,具有醒目的特征,患者及家属入院后,可立即看到急诊预检分诊处,便于预检分诊工作的开展。急诊科预检分诊处相对开放,视野开阔,紧邻观察室、候诊区、挂号收费处、急诊抢救室等位置,可以直接指导患者去往相应的位置。分诊台配备耳温枪、额温枪等温度计,同时备有快速血糖检测仪、心电血压计等基础检查物品,可以测量患者的基本指标,并备有手部消毒剂等物品,指导接诊患者进行手部消毒。急诊预检分诊处不仅可以处理直接来院就诊的患者,而且可协助处理转运的急救患者。急救车将患者转运至急诊科后,预检分诊处护士将为其安排就诊,或根据急救指示,安排就诊路径,登记患者相关信息。作为患者,从急诊科入口进入后,应直接到预诊分检处,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在预检分诊处护士帮助下完成初步评估和登记,登记的主要信息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然后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指标,随后登记信息;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后,预检分诊处护士进行初步分析,确定患者的去向并记录,指导患者进入急诊科不同区域进行治疗。

2.2划分为 “红、黄、绿”3区救治

当前急诊科分区的主要模式为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科诊疗区域分成三大部分,分别为红区、黄区和绿区。

2.2.1红色区域

红区是急诊抢救室,对于病情危重需要抢救的患者,应立即送往红区治疗,急诊抢救室内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心肺复苏仪、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床旁超声、亚低温治疗仪、血气分析仪等救治设备,可为危重症或急症患者提供各项支持性治疗。经预检分诊处评估,急诊科医生查看,确认患者需抢救时,可在红区完成吸氧、输液、心电监护,同时可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尽快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患者,病情危重,极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心脏停搏等严重并发症,急诊抢救室可立即实施液体复苏、心肺复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红色区域与急诊绿色通道相连,对于濒危及危重患者,可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在预检分诊协助下,进入急诊抢救室,先对患者实施诊疗,随后再进行相关手续办理。

2.2.2黄色区域

黄区为密切观察区域,该区域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尚稳定,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异常,但是经病情评估后,存在恶化风险,可能发展为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这类患者需暂时在黄区接受治疗,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指标。急诊科黄区收治的患者主要为急性意识模糊、外伤、急腹症等患者,该区域患者虽然表现为病情稳定,但是潜藏较多危险因素,因而黄区患者也是急诊区管理的重点,如果患者病情进展或出现急性改变,应立即转入红区进行相关救治工作;作为患者和家属,应该严格按照医护人员要求配合治疗,不可随意走动,直至病情完全控制或疾病解除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活动。

2.2.3绿色区域

绿色区域为非急诊患者诊疗区。该区域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无急症发作症状,目前尚没有危及生命或存在严重致残风险,病情无明显进展,患者可以在绿色区域等待医生就诊。

除上述区域外,部分医院急诊科还配备有急诊重症监护室,该区域主要收治需立即进行各种生命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治疗、心肺复苏等的患者,同时配备血液净化治疗设备,急性中毒、急性肾衰竭等患者可立即开展血液透析治疗,避免血液内毒素进一步损害其他脏器或系统。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人工膜肺氧合技术,也已经应用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对于心肺功能衰竭或呼吸机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者,可考虑实施人工膜肺治疗,为心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

谭爱梅(1970—  ),女,大学本科,山东省淄博市,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学,急诊护理学。

猜你喜欢

抢救室心肺急诊科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探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内科抢救室急症患者特征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