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化学法在ALT初筛血液合格率中的效果

2020-11-01朱艳霞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合格率

朱艳霞

【摘要】目的:分析献血前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采用干化学法的效果,及其对血液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02月未经ALT初筛的6120份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03月~2020年04月采取干化学法行ALT初筛的6080份血液樣本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对两组血液样本复检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准确性试验中,干化学法对5份质控血清样本的检测均值与靶值相接近。观察组血液样本复检合格率95.2%高于对照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心采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能够提高献血样本的合格率。

【关键词】血液初筛;合格率;干化学法

【中图分类号】R4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86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广泛存在于人体脏器、肌肉、骨骼中的一种物质,肝脏细胞中含量最高,也是反映肝酶学的一个重要指标[1]。一旦机体某处组织或器官出现病变、损伤,组织中ALT就会释放,引起血清中ALT表达量升高[2]。因此,ALT是临床监测肝功能、肝脏病变的重要参数,更是献血者献血前的必须检查项目。干化学法也被称为干试剂化学、固相化学法等,是将液体样品直接加到特定的干燥试剂条上,以被测样品水分为溶剂引起的特定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措施[3]。本文特分析了干化学法在献血前ALT初筛中应用,对血液合格率中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血液样本的资料与方法

1.1血液样本来源对象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02月未经ALT初筛的6120份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血液样本来源对象资料:男性3182例,占比52.0%;女性2938例,占比48.0%;年龄19-50岁,平均(28.3±7.1)岁。另选取2020年03月~2020年04月采取干化学法行ALT初筛的6080份血液样本作为观察组,该组血液样本来源对象资料:男性3165例,占比52.1%;女性2915例,占比47.9%;年龄18-50岁,平均(28.7±6.8)岁。对两组患者血液样本来源对象的性别构成情况和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血液样本来源入选标准

本研究中所有血液样本均由笔者所在血液中心获得,来源对象年龄均在18-50岁范围内。排除合并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排除合并麻风病、性病、艾滋病等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意识不清的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所有血液样本均为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干式生化分析仪(Reflotron plus型)及其配套试纸条、32ul加样器(德国Roche);将该组血液样本来源对象的血浆30ul或末梢全血置于测试条样本区域之内,30s内置入干式生化分析仪内,2min左右可读取结果。

1.4评价指标

1.4.1准确性试验,以干化学法测定定值质控血清5份,每份均连续测定20次后取平均值,并与靶值进行对比。

1.4.2采用迈瑞BS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以两种不同的配套试剂对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样本进行双复检,分别记录其中血液样本复检不合格情况,并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数据均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性分析后,用“ x±s”表示、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干化学法的准确性试验

从下表不难看出,干化学法准确性试验对5份质控血清样本的检测均值与靶值相接近。详见表1.

2.2两组复检合格率的分析

观察组血液样本复检合格率95.2%高于对照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献血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因血液检验不合格,常导致部分血液报废,这也是血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3]。血液初筛检验是初步对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筛查,以确保血液适合合格的一种措施。常用的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有利于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价,也是检测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有效措施。

速率法、干化学法都是常用的ALT初筛措施,前者适合分析血清、血浆,经添加抗凝剂,待其凝固后分离,再对标本进行分析,但其要求严格,相对之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4]。干化学法避免了离心处理,直接将液体血样加入试纸条,有利于节约检测时间,也便于对检验后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快捷,尤其适用于采血车。在本文干化学法准确性试验中,5份质控血清样本的检测均值与靶值相接近。且观察组血液样本复检合格率95.2%高于对照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干化学法准确性可靠。

总之,血液中心采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初筛的准确性可靠,献血样本的合格率更满意。

参考文献:

[1]张国一.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9):115-116.

[2]郭燕,贺晨,段勇, 等.无偿献血者ALT水平异常与HBI,OBI, HCI和OCI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2): 18-21.

[3]李天官.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99,101.

[4]杨素英.血站ALT初筛方法不同对血液检测合格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74-175.

猜你喜欢

合格率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提升眼科机械清洗合格率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探究
去年我国饲料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3.2%
2017年“国抽“建筑装饰材料产品合格率92.2%
阿明的疑惑
“沪现多起薯片铝超标” 系误读误判
99.9%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