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干预对策

2020-11-01李微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不良反应

李微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的小儿50例,依据干预对策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小儿接种及时性、疼痛感、不良反应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小儿接种及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行为(MB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预防接种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79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的小儿50例,依据干预对策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试验组男14例(56.0%),女11例(44.0%);年龄4个月~6岁,平均(3.4±1.1)岁;接种疫苗类型,乙肝疫苗6例(24.0%),百白破疫苗5例(20.0%),卡介苗4例(16.0%),麻风疫苗4例(16.0%),乙脑疫苗3例(12.0%),其他3例(12.0%);对照组男13例(52.0%),女12例(48.0%);年龄3个月~6岁,平均(3.5±1.1)岁;接种疫苗类型,乙肝疫苗7例(28.0%),百白破疫苗6例(24.0%),卡介苗3例(12.0%),麻风疫苗3例(12.0%),乙脑疫苗3例(12.0%),其他3例(12.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产后随访过程中将按时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告知家长,预检登记过程中将本次接种疫苗种类告知家长,询问健康状况,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同时将下次接种疫苗时间通知给家长。注射疫苗前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其对小儿体位进行准确摆放。注射疫苗后督促家长在留观室进行30min留观,对小儿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2)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3)接种前:提前两天电话提醒家长接种时间。接种当天建立疫苗接种档案,记录儿童禁忌症、过敏史等身体状况。每次接种时向家长宣传接种知识,告知家长常见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指导,使家长科学处理正常反应。保持温暖清洁的接种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宜的温度。(4)接种过程中:检测疫苗质量,检查疫苗名称、生产批号等标签内容,检查瓶身完整性,评价液体性质。在稀释溶解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然后用注射器抽取疫苗,选择合适的接种地点,经综合消毒后接种。在注射前,家长们被要求让孩子做一个躺着或围坐的姿势,同时,他们的注意力被图片或玩具转移了。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2分钟,保持适当的压力,保护穿刺点,有效避免接触细菌。(5)接种后:督促家长停留30分钟,第一时间处理皮肤肿块、红肿。督促孩子家长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有效防止剧烈运动,让孩子充分休息,严格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的現象。向家长普及常见反应和干预措施,并告知家长饮食注意事项和下次接种疫苗的名称。于接种当天、接种后第1天和第2天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其健康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应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x2检验中如出现理论频数大于1且小于5,应用矫正x2检验,如理论频数小于1,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小儿接种及时性及疼痛感比较:试验组小儿接种及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接种不及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小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目的是有效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求在接种前全面了解儿童信息,动态建立接种档案,方便接种管理。同时,要保持干净舒适的接种环境,在接种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疫苗情况,切实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防止硬结等反应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应告知家长日常注意事项,引导家长科学观察和处理儿童的正常反应,培养其自理能力。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接种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家长接种满意度的提高。结果表明,实验组及时接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及时接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b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4  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疫苗接种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有效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陈孝玉,刘娜,等.社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9,20(11):1316-1318.

[2]王晓峰,张亚平,闵云,等.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9(07):593-594.

[3]李广茹,陈晓艳,刘烨,等.对社区儿童家长行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9,29(19):2558-2560.

[4]高玲.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36(12):2682-2683.

[5]叶静,何丽梅,徐志浩.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4(14):95-97.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不良反应
高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对策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