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对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影响研究

2020-11-01王艳萍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对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手段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联合用药治疗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的患者人数均明显更多,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用药期间发生高血压、疲劳、血胆红素升高、视力模糊、厌食、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更少,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同步化疗手段应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突出,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不良反应;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49

作为一种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一直居于前列。胃癌的发生与生活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压力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且呈现为年轻化的倾向。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胃癌属于腺癌,主要是由于侵入浆膜造成浆膜癌变,患者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以及黑便等临床症状,肿瘤细胞以其高复制性、快速倍增[1]、强烈侵袭等特点迅速进行早期转移,恶性程度极高。由于胃癌在早期仅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因此到了发现时一般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做好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本院肿瘤科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4.21±2.12)岁,病程3个月到2年,平均病程为(1.08±0.12)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4.09±2.11)岁,病程3个月到2年,平均病程(1.07±0.13)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胃癌的诊断标准;经过1-2种系统性化疗失败;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满足临床用药的体质需求;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用药手段并积极配合本院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患者[2];过敏体质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死亡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手段治疗,主要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作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小剂量阿帕替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0103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治疗,规格为0.425g/片,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每日两片,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漏服阿帕替尼的劑量不能补充。连续治疗2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两个周期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得出结果。

病情控制情况:根据所有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治疗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疾病控制率=(病情稳定+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用药期间发生高血压、疲劳、血胆红素升高、视力模糊、厌食、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由医护人员做好密切的关注和相关记录,以百分比进行表示,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来计算,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性、方差齐性)。P<0.05时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由表1可见,实验组晚期胃癌患者经过联合用药治疗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的患者人数均明显更多,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由表2可见,实验组晚期胃癌用药期间发生高血压、疲劳、血胆红素升高、视力模糊、厌食、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更少,不良反应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一旦复发或者转移进展成晚期胃癌,病情十分危重,且大部分一线治疗方案将会失去作用,因此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的抗癌药物进行治疗。截止目前,系统化的化疗依然是晚期胃癌的后线治疗的首选方案[3],但疗效相对不够理想,随着近年来对晚期胃癌的遗传背景和相关特异信号通路的认识提高,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一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开始逐渐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进展相对缓慢。阿帕替尼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药物,到达机体后能够显著抑制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激酶的发展,在对抗肿瘤发展、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综上所述,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同步化疗手段应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突出,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病情,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张洽,凌丰宇,等.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7):3009-3015.

[2]张斌忠,董来荣,何春华,等.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25(4):341-343.

[3]杨珍珍,韩晟,王凯,等.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预算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8):28-32.

[4]郭宁宁,姜蕲乘,王志峰,等.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4):829-831.

作者简介:

王艳萍(1977-),女,汉族,湖北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诊疗工作。

猜你喜欢

晚期胃癌化疗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奥沙利铂动脉灌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探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影响晚期胃癌患者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