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及应用价值

2020-11-01李亮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肺部感染临床疗效

李亮

【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9年04月至2020年04月,对本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缺损功能;临床疗效;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13

脑出血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有关[1-2]。随着我国老年化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脑出血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脑出血具有起病危急、发展迅速、死亡率致死率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脑出血患者多存在残疾、失语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家庭、社会负担[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上微創手术或开颅手术方式治疗该疾病,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不同,本文中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以本院2019年04月~2020年04月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脑出血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手术。所有脑出血患者均证实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63~79岁,平均:70.4±3.3岁;

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统计学处理(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去血肿手术,而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为:使用CT机测量患者颅内血肿最严重者,并根据CT测量机器的准确数据选择合适穿刺点。观察组取仰卧位,并对其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与局部麻醉,选择合适的穿刺针从患者穿刺点刺入其硬脑膜。在针芯达到颅内血肿处拔出,拧上盖帽后,连接注射剂,对血肿液体部分进行吸除,对固态部分进行冲洗。冲洗所使用的溶液由100ml的生理盐水+5万U单位的尿激酶组成,在反复冲洗血肿后,向血肿处注入液化剂,并连接引流袋,闭管4h以后开始引流,每天冲洗血肿处三次,当患者复查后确定血肿基本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分值范围0~42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实际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

SPSS22.0,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2组有效资料,以P<0.05认定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0±0.94(分),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0%(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为13.02±0.38(分),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8例),组间数据对比:P<0.05。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致残率仍然较高。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而且治疗时间过长、无法确保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损伤,因此不建议应用[4]。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在CT引导下确定血肿位置,准确定位患者出血情况,并确定周围组织损伤情况,提升穿刺成功率、准确率、安全性。其次,该手术存在简便,患者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最后该治疗方式的创伤性较小,不会对患者的脑组织带来极大的损伤,而且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比较短,在拔管以后无需二次缝合。另外该手术治疗费用非常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5]。

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神经功缺损评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说明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由上所述,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技术成熟、效果理想、操作简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展开,及时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彭文生,朱春英,廖水香,等.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2):103-104.

[2]陈林杰.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91-4093.

[3]张玉龙.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0):3638-3640.

[4]张林山,王丽琨,任思颖,等.血肿形态特征对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8):834-838.

[5]宋安军,伍国锋,任思颖,等.立体定向微创不同穿刺针数对清除颅内血肿及降低颅内压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9,27(6):664-670.

猜你喜欢

肺部感染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肺部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