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作用观察
2020-11-01杜丽华,刘洪珍
杜丽华,刘洪珍
【摘要】目的:对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模式,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好转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以及步行距离、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最终控制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步行距离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模式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模式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耐力,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不存在副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2.209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在不断加剧,此疾病的病死率与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多威胁。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有着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延缓动脉硬化进程,还能达到抗炎、降脂效果,可有效保护患者心肌功能。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59.7±3.6)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0.1±3.7)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存在可比性,其中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主要包括ACE抑制剂、强心苷、利尿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模式,主要用药为普伐他汀(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B14202272524);用法用量为:一天一次,一次20mg。
1.3观察指标
1.3.1利用NYHA分级方法开展心功能分级工作,具体指标为:Ⅰ级:患者的心力衰竭现象完全消失;Ⅱ级:患者的心力衰竭现象出现显著好转;Ⅲ级:患者心力衰竭现象出现频率有所好转,只会偶尔出现心力衰竭现象;Ⅳ级:心力衰竭现象并未任何改善。
1.3.2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比其在六分钟内的步行距离,引导患者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开展步行。
1.3.3监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利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好转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33/4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步行距离结果对比
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步行距离差异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其中P<0.05。详情如表1:
2.3两组患者控制时间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为(3.16±0.25)d,显著低于對照组患者的(7.80±0.67)d,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存在可比性,其中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并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出现口干现象。
3 讨论
临床中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慢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临床主要采用的都是药物治疗方法,效果也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实际症状。在众多药物当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该病情的发展,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此外,由于该疾病对患者的胆固醇功能影响较大,他汀类药物有着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因此也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他汀类药物还能提升患者体内骨髓血管干细胞的活力,使心肌细胞的新生血管能够充分建立起来,提升左心室的射血能力。
再次,他汀类药物还有着十分明显的调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功能,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细胞增大的情况,防止心肌细胞发生纤维化情现象,提升心肌收缩以及舒张功能。最后,他汀类药物还有着较为明显的抑制力功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且产生的副作用较小,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能,可有效降低治疗过后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
综上所述,与常规治疗模式相比,他汀类药物治疗模式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耐力,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不存在副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兰兰,刘处英.内压缩缝合法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18,11(3C):139-140.
[2]王振发.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05):20-21.